溯源19世纪英国水彩画精品展
走近经典的视觉盛宴 由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宣传部、重庆市渝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重庆市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重庆市渝北区美术家协会承办,重庆两江诗书画院、重庆两江美术馆协办的“溯源”英国十九世纪水彩画精品展日前在重庆两江美术馆隆重开幕。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7月15日 刘明明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美术家协会水彩(粉画)艺委会主任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徐亮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唐文武 中共渝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重庆市渝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展览现场 前言 水彩画起源于欧洲随后传入英国,现代意义上的水彩画体系是在18世纪至19世纪的英国发展建立起来的。可以说英国水彩画主导着整个水彩画艺术史的发展。它是在英国的社会变革、社会思潮及各种哲学流派的影响及推动下逐渐丰富并发展壮大起来的。 19世纪是英国水彩画的繁盛时期。由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水彩画几乎摆脱了实用功能的限制,随着自然主义以及浪漫主义的出现,艺术家提倡以实证的姿态研究自然事物,这种向自然求索的态度衍生出很多关于牧歌式情怀的田园风光作品。在19世纪后半段,在现实主义影响下,水彩画也随之出现了真实描绘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现状的作品。水彩画彰显了一派繁盛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可以说19世纪的英国水彩画凝结了传统水彩画的精华所在。 此次展览的作品大多为英国19世纪水彩画名家真迹,作品涵盖了从维多利亚时期以来的各种风格的风景画作品、人物肖像、人体、以及对狄更斯笔下人物描绘的原始插图等等。以“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意义,将四十幅作品呈现给重庆市广大市民并展示一场走近经典的视觉盛宴,使大众在与名画近距离欣赏中感受英国传统水彩画的魅力,畅游在那个精彩辉煌而多元繁盛的时期。四川美术学院水彩画专家、ArtsUniversityBournemouth英国伯恩茅斯艺术大学访问学者雷勇斌先生为展览作品进行严谨的考证和研究,是重庆艺术家们了解英国水彩艺术不可多得的机会。 年6月 作品欣赏 佚名 这张作品是典型的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精美风格,造型严谨,色彩浓郁,画面充满东方主义色彩。 吉尔伯特·贝尔德·弗雷泽(-) 19世纪末英国著名的水彩画家。他的水彩画不是清雅明丽的风格,褪色的画面,图像边缘残留的纸屑,都孕育着强烈的时代历史感。 吉尔伯特·贝尔德·弗雷泽也是弗雷泽家族一员,他的兄弟弗雷泽威廉(年)也是同时期著名的水彩画画家;对于政治、历史的热衷使得他成为雅各宾派的忠实支持者。从19世纪50年代起,他就住在贝德福德,直到年去世。 约西亚·伍德·温珀(-) 英国木雕雕刻家、书籍插画家与水彩画家。温珀出生在一个酿酒商之家,并在少年时在石匠工坊当过学徒,这段经历为他日后转型绘画打下了扎实的造型功底。从年起温珀便在伦敦定居,并在威廉·科林伍德史密斯(-)门下学习。 乔治.弗雷德里克.科博韦恩(—) 是奥地利画家和摄影师。他出生在维也纳的两个著名的演员家庭。他四处游历,为欧洲王室的许多成员创作肖像画。维多利亚女王还把他描绘成“一个有为的优秀艺术家和幽默的人”。 年至年,他是到巴黎美术学院进行深造,并在保罗·德拉罗什门下度过两年学习生涯。年,他回到维也纳,成为一名肖像画家。 艾尔弗雷德.埃杰顿.库珀(-) 他擅长肖像、风景和静物主题的油画和水彩画。 年7月5日,出生在斯塔福德郡的特内特尔。在达勒姆学校接受教育;之后前往比尔斯顿学校深造艺术,于年获得了毕业文凭。 年,他为乔治六世国王绘制了肖像。年,他为温斯顿邱吉尔爵士所作的肖像画,在卡尔顿青年俱乐部的评选中拔得头筹,得以被大量复制,这也是他最为出名的两幅画作。 威廉·爱德华·弗罗斯特(年9月–年6月4日) 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画家。在维多利亚时代中期的艺术家中,他是唯一致力于研究女性裸体绘画的艺术家。 虽然在谨慎的维多利亚时代,但弗罗斯特的裸体绘画却因纯真而流行,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像宝石般闪烁着独特的个人魅力,这不仅为他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成功,也为他赢得了艺术界的声誉。 朱塞佩·奥雷利(-)是一位意大利的艺术家。年出生于罗马,于年去世。他是拉斐尔·加尔齐尼(RaffaeleGalzini)和切萨雷·麦卡里(CesareMaccari)的学生。他擅长历史题材与东方主题的创作,这幅画被称为“虚荣”,它是用水彩和水粉画制成的,尺寸为56x42厘米。 约翰.瓦利(年8月17日–年11月17日) 他是一位英国的水彩画家兼占星师,在–年他和挚友威廉·布莱克合作推出《有远见的领导》一书,由布莱克编写及瓦利配图。年,他在皇家艺术院展出了一件以宗教大教堂为主题的素描画,受到高度称赞。 瓦利作为创始人,于年发起筹集并建立水彩协会基金,并在那里展出多张作品。他同时也是一位非常成功老师,门下弟子有柯柏里·费尔丁、约翰·林内尔、大卫尼尔·考克斯大师、约翰·林内尔和威廉·特纳(牛津艺人)。瓦利特别善于运用水彩进行情节、场景的铺陈,因此它的画面常唤起沉思的情绪。 菲利波?因多尼(-) 意大利艺术家,出生于年。艺术家的许多作品已经被拍卖出售,其中“克里斯蒂娜伦敦”与西班牙系列在年十九世纪欧洲艺术拍卖会上出售。于年去世。 阿尔弗雷多·德·莫莱斯(-) 是一名葡萄牙的水彩画家和插画师,年出生于里斯本,长期居住在英国。他特别重视中国水墨画与水彩画的培养,曾在英国国家新闻出版社从事多年平版印刷工作,并作为国家媒体印刷版的首席插画师,在众多书籍、期刊中完成配图,任美国国家美术学会教授。本画创作于十九世纪末。 约翰·克莱顿·克拉克(-) 是一位英国艺术家,以为查尔斯·狄更斯小说配制人物插图而闻名,常用“Kyd”为艺名进行创作。克拉克在一生中拥有许多职业,包括香烟卡、明信片的设计师,以及专门从事狄更斯作品中人物创作的画家,然后作为一名自由艺术家直到年。 在年,大英博物馆收集了张克拉克为狄更斯小说创作的插图绘画,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查尔斯·狄更斯博物馆和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也都收录了克拉克的狄更斯小说插图作品。 他的六张插图绘画作为邮票由皇家邮政在年发行,以纪念狄更斯诞生二百周年。 詹姆斯·怀特塔·马格(-) 十九世纪英国拉斐尔前派的代表艺术家,出生于年的伦敦,擅长唯美的水彩风景画。 青年时代,他前往巴黎,开始接触到让·弗朗索瓦·米勒的巴比松画派,并会见卡米尔·科罗特。随后到伦敦,他参加了拉斐尔前派,成员包括丹特·加布里埃勒罗塞蒂,约翰·布雷特以及后来成为皇家学院院长的弗雷德里克·莱顿。 他高度赞赏拉菲尔前派与莫里斯领导的工艺美术运动,他在画面中借鉴东方的审美趣味,营造出一种含蓄淡雅,清丽脱俗的意境。 阿尔弗雷德·维克斯-) 十九世纪英国的画家,出生于年。他擅长水彩风景画,画面格调洒脱清爽隽永,造型明快而富有笔触的质感,多在实景中安排具有情节性的人物活动。艺术家于年去世。 奥布莱恩 19世纪英国的水彩画家,作品唯美中传递着情感,画面布景层叠,追求平面效果,情调娴雅秀润,显示了作者娴熟的技巧和学院派趣味,在19世纪英国画坛独树一帜。 瓦尔特斯 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艺术家,以描绘德文郡的风景著称。艺术家的许多作品已经在拍卖会上被出售,包括年在‘跟南特秋季艺术品拍卖展销会上售出的“高原小路上的牧羊人”。 画作信息:在托贝的写生 佚名 据考证,此画为十八九世纪的英国水彩作品,工业社会带来了巨大社会变革,艺术家们也在寻求心灵家园与社会发展变革的平衡点,小工厂与风景组合,在画家笔下依然显出优美姿态,诚然,唯美安逸的家园永远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佚名 据考证,这张画属于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作品,画面庄严,用色肃穆,人物装饰与背景中壁柜纹饰刻画细致,画面的未完成感反而让人觉得增加了更多意味在其中。 佚名 据考证,这张画属于十八世纪下半叶的英国水彩作品,哥特风格的建筑被刻画的十分精细,是英国水彩画发展时期的优秀作品之一。 佚名 据考证,这张画属于十八九世纪的英国水彩画,风格与约翰?瓦利相似,应该处于同时期。放松的笔触赋予画面更多绘画性,透明颜色叠加,是经典的水彩技法在纸上的再现。 佚名 据考证,此画为年的英国水彩作品。画作色块干净利落、笔触丰富细腻,展现清晰的层次和明暗关系。作为写实的自然风景水彩画,擅长捕捉趣物,用两只斜角分割的松鼠增加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感。 佚名 据考证,此画为十九世纪的英国水彩作品。作者绘画类型多为浪漫主义风格的东方主义题材,体现欧洲艺术家对东方文化的一种愿景。画面的暖黄色调带有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充斥着人们对旅行的迷恋和异国情调的向往。 佚名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画面中人物动态自然,建筑塑造结实,色彩丰富。天空中云朵的表现尤其迷人,作者用了水彩中的叠加法,层层晕染出云层的厚度,使画面的光感更有穿透力。 佚名 据考证,该画出自19世纪的英国。画幅尺寸小巧精致,笔触细腻,风格唯美。画中年轻妇女身体略向前倾,作低头状。其面色红润丰腴、眼神温和,其画面的未完成感更具韵味。 佚名 据考证,此画出自英国。材料以棕褐色水墨为主,单一的物品及服饰采用大面积的平涂,着重于人物面部塑造。人物面部立体感强,素描关系明确,神态传神,再用小笔刻画肌理质感。画面混入油性的黑色进行局部塑造,增加对比度和厚重感。 弗兰克·克雷格(-) 英国著名水彩画家,擅长绘画现实主义题材。令人倍感遗憾的是,寒冷潮湿的气候让他得了严重的肺病,英年早逝,留世的仅有为数不多的佳作。此画创作于年,画面充分体现他强大的写实和控制能力。其用笔果敢大胆、造型精确,笔下人物形象生动、情绪饱满。画面虽简却虚实得当、层次丰富,很好得处理和反映出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克雷格擅于把握光影关系,单色暖调能更好地烘托画面氛围,使画面透气有节奏感。 A.M奥默罗德 据考证,此画绘于年的盛夏。绘画风格上,其笔法颖脱、收放自如,寥寥数笔就勾勒出生动的牧牛场景。画面局部使用颜色饱和度较高的不透明材料,增强明暗对比、丰富画面层次。 佚名 据考证,此画出自18世纪的英国。人物肖像运用了坦培拉绘画技法中的排线法,着重于五官的刻画,体量感强,特别是对双眼的刻画,极其精微,细节表现到位。其衣纹及首饰却较为简略,几笔带过,保留水彩的特性和痕迹。 佚名 据考证,此画出自英国,画的是市区近郊的街道建筑。画面中天色较灰,街上行人寥寥,宛如黄昏时分雨后初晴、云雾渐散的场景。画面整体色调偏暖,颜色通透、笔触松动,楼房用大色块的棕红色,给人一种温暖之感。 佚名 据考证,该画出自英国。画面中的妇女挎篮,神态安然,仿佛采集而归。画家在人物和场景的处理上,有意的拉大空间距离,人物居于画面主导,远处山石海景烘托氛围。这种处理方式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很接近。画面效果处理上,用具有厚度的颜料来刻画更多的细节,体量感较强。 佚名 据考证,该画作于19世纪英国,描绘的是中国清朝时期的街市生活场景。在摄像技术发明之前,水彩的便捷性使其作为观察游历中的一种记录手段非常流行。从画面内容上来分析,很有可能是英国的画师在出使中国考察时所绘。 詹姆斯·查尔斯·普雷菲尔(-) 年生于英格兰,年死于弗罗里达州。詹姆斯·查尔斯·普雷菲尔在英国生活,他以人物绘画而闻名。这是他少见的组合人物作品之一。 佚名 据考证,画面描绘的场景为英国近郊的田园风光。画面弱化了人为精雕细琢的痕迹,而是采用粗犷豪放的笔法表达丘陵放肆生长,云卷云舒的动感。整张画面的颜色沉稳,但近处树与桥之间泼洒一抹亮暖色,这种巧妙的光影对比使观者的视线随画面延伸至远处,增强空间感。 佚名 据考证,此画19世纪英国画家所作,描绘了一幅具有生活化的闲适恬静的渔村风光场景。远处的风景用大面积速写式平涂的手法,近处刻画细腻生动。岸边的树木、砂石、水波纹的变化、以及人物的动作都活灵活现,显现出当地居民生活的闲适、惬意的生活氛围。 佚名 据考证,这是一幅19世纪左右的英国水彩画。此画的速写式风格,笔触一步到位,色块干净统一,描绘了海边天空初蓝透着微光,人们乘船出游的场景。 托马斯·奥唐奈 他描写的是东方战争题材,同时代的艺术家都擅长倾向于描述东方题材,作品中墨色与速写的结合展现出一幅动感嘈杂的画面气氛,用笔生动活泼,人物形象用抽象的方式描绘提炼出来。 佚名 据考证,作品用细腻的手法描绘了英国田园景色,用水彩反复叠加的方式刻画了人物与房屋以及山林的光影变化。作者将画面的中心留成了小面积的亮色,使人们专注于观赏画面的主题,画面效果强烈,光影丰富,是不可多得的英国水彩风景画。 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baojieshaobj.com/wlly/856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国水彩风景画的来龙去脉
- 下一篇文章: 俄罗斯画家伊利亚middot佐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