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呓语我的姑姥在攀枝花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83145.html 超市水果促销,凯特芒一盒四个20元,好便宜。我知道这个绿芒好吃,遂买了两盒。 买芒果不仅是因为绿芒好吃,还因为旁边的标签写着:产地,攀枝花。 因为,我的姑姥在攀枝花。 小学时,同学们在地图上玩找地名,我们在横断山脉附近找到了攀枝花。这个名字很特殊,一下子就记住了。 过了不久,有一天母亲高兴的对父亲说“俺姑和俺姑父回来了”。回到姥姥家,一大家子二十多口人都在,做了好多好吃的,非常隆重,跟过大节似的。 那天,我知道了一个新的亲戚关系,姑姥。父亲说,姥爷兄妹俩个,唯一的妹妹和姑姥爷一同住在攀枝花。 攀枝花,我想起了地图上横断山脉那个位置,好远啊! 那个时候对远行没有多少概念,但从亲人们重逢的喜悦和离别的不舍中,能感受到,他们回来一次有多么的不容易。 工作第五年,姥姥去世了。她和姥爷一世恩爱,相扶自立。那天突发心脏病,坐着上了出租车,躺着进了急救室,前后没过半小时。一切发生的特别突然,姥爷都没有反应过来。 葬礼三天后,来人都走了,家里安静了下来。姥爷从抽屉里找出一个本子,姥爷不识字,翻到其中的一页,问我这是不是攀枝花,我说是。于是,姥爷对着后面的号码,拨通了桌子上的电话。 电话通了,姥爷说:是我,我想打电话告诉你,我的老伴走了…… 电话挂断后,姥爷在那儿坐着,呆呆的望着窗外。窗台上那盆他和姥姥钟爱的君子兰,静静的,绿油油的。 我知道,姥爷是跟自己的妹妹交代一声。除了孩子,他也只有这一个至亲的妹妹可以诉说,可是,却在遥远的攀枝花。 我问父亲,姥爷老家在瓦房店复州城,为什么单单姑姥会去攀枝花,是不是姑姥远嫁了,因为感觉姑姥爷是南方人。 父亲说,不是,你姑姥爷和你姥爷,都是瓦房店人,后来,他们参加了招工,你姥爷到了大连钢厂,姑姥爷去了鞍钢。三线建设的时候,鞍钢去攀枝花援建钢厂,姑姥爷响应号召跟着大部队过去了。 初期的攀枝花很苦,荒山野岭,没东西吃没地方住。姑姥一个人在鞍山带着孩子好多年,等那边情况好了点,才都过去。年轻的时候,还能回来几回,后来老了退休了,儿女在那面成家立业了,就难回了。 说到这里,父亲喝尽了一杯酒。他是高级工程师,和钢材打了一辈子交道,也做过援建,虽然不是三线,却知道背井离乡的滋味。那个年代,上山下乡,三线支援,每一个家庭都有一段沧桑的往事。 年,父亲母亲随二姑夫回四川老家游玩,期间去了攀枝花。 火车穿山越岭走了一天一夜,母亲说,就没见过这么吓人的火车,一晚上都在穿洞。不过,白天风景很美。我隐约记得,地理老师讲过,成昆铁路不是桥就是洞,建了好多年。 母亲跟我说,姑姥与她相见时,抱头就哭。她们哭了一整天,不知为什么,一提起话头就是哭。母亲和父亲在姑姥家住了一星期。他们参观了姑姥在江边的菜园。从姑姥家房子下了几层阶梯就是江边,菜园里是各种蔬菜,旁边是湍急的江水。姑姥说,种的菜,和瓦房店家里是一样的。他们游览了攀枝花城区,父亲特意远观了钢铁厂,还饶有兴致的和姑姥爷探讨炼钢的工艺。 在母亲拍摄的录像里,姑姥和姑姥爷已不是小时候看到的年轻面庞,满头白发,眼袋浓重,只是乡音未改,张口还是海蛎子味儿。母亲把姑姥家的一切都拍了下来,她要把姑姥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带回来,给卧床不起的姥爷看。 母亲和父亲要返回的前一天,姑姥家大大小小十五口人都来了。那天包了饺子,做了很多菜,非常隆重,一如当年姑姑和姑父回大连。 说这话的时候,母亲哭了。 母亲一辈子刚强,却在那一刻感觉到了委屈。 从四川回来,父亲母亲给姥爷带去了姑姥捎来的攀枝花的石榴。姥爷盯着录像,一眼不眨的看,边看边问,母亲详细的解说着。一个哥哥,关心着自己远在天边的妹妹,她生活的怎么样,她过得好不好。有谁会知道,在他们分别的日子里,这些牵挂、疑惑、思念,在每一个月明之夜,在每一个团圆佳节,哪里安放。 三年后,姥爷去世了。 去世前的二十年里,他们兄妹,再也没有见面。 三线建设,今天这代人很少有人知道。 年起,在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东南沿海的攻势背景下,中国在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目的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 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的农民工,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攀枝花、六盘水等一大批工业城在荒原山沟里拔地而起,成都、贵阳、兰州等一大批古城,拉近了与东部发达城市的差距。三线建设增强了国防实力,改善了生产力布局,形成了涵盖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核能、航天、兵工、电子等门类的战略后方基地。 三线建设留下的物质遗产,奏响了西部大开发的前奏曲。数百万建设者为此挥洒了青春和汗水,甚至是宝贵的生命。 年春节,母亲与姊妹五个相约,去云南游玩。大年初一,他们赶到了攀枝花,给姑姥和姑老爷拜了年。对于舅舅和姨们,那是当年姑姥姑姥爷回大连后她们二十年来的又一次相见。喜悦的相逢,一大家子又隆重的庆祝了一下。 昨天晚上,我问了母亲,姑姥姑姥爷怎么样了。母亲告诉我,姑姥和姑姥爷现在已是84岁高龄,身体都健健康康,4个子女都在攀枝花,大孙子已经有了后代,一家人进入了四世同堂。 听到这个消息,我的眼睛湿润了。 女儿说芒果真好吃。 我说女儿你知道吗,这个芒果来自攀枝花,很遥远的地方,爸爸的姑姥就在攀枝花,我们已经三十年没见了。 他们本是大连人,却为了国家建设离开了家,年轻时还能回家看看,上了年纪就再也没回来。 打开音乐伴读,走进内心深处 三线建设,岁月变迁中的攀枝花 年父亲母亲去了攀枝花 年春节姊妹们再一次去了攀枝花 年的姑姥和姑姥爷 年9月4日清晨的姑姥和姑姥爷 美丽的攀枝花,在遥远的大山深处 岁月如山,记忆如河 从西向东,奔流不息 大连瓦房店将军石 但愿时光倒流四十年 那份记忆,永不退色 白水呓语 第一季期总目录 白水呓语 南山街上的老炮儿 白水呓语 泸沽虾,从小说记忆到海边现实 白水呓语 有海凉粉的夏天 白水呓语 上海和洗海澡 白水呓语 不负此生把自己交给自己 白水呓语 知了的一生 白水呓语 心底的哭墙 通灵宝记 五月初五的告别 白水呓语 捉鱼记 白水呓语 鸭蛋与社会进化 江边偶拾 遥远的陈巴尔虎 抬头看天,低头思索白水呓语,只是诉说让文字更有生命,感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baojieshaobj.com/wlly/6325.html
- 上一篇文章: 沈阳早参年6月11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