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寻找尼泊尔第二天
北京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zjft/ ??行程纪实 第二天:加德满都 图、文/冷月 贾格纳神庙 建都于年的加都,至今为止,保留了太多的建筑古迹。大大小小的座寺庙,让加德满都峡谷里的人们通通都有了信仰。有人说,这座城市里庙多于民居,佛多于人民。所以如果想好好游玩加德满都的各处古迹,估计得一个月。 我没能力这么奢侈,只有3天的时间安排在加德满都,只能简单走走最有特色的几处地方。 今天去泰米尔街区、杜巴广场、猴子庙,还有BungamatiVillage,一个有意思的小村。 昨晚喝了尼泊尔的咖啡,又失眠一晚。两天两夜几乎没睡,第二天4点多就醒来,5点半出发去街拍,居然还精神抖擞。 学心理学的尼拉真后来说摄影玩到这样的程度也是一种病。好吧,俺觉姆的前世身份还没完全适应,现在又多了一种心理病的压力。 5点半加德满都的天还是黑的,但车灯照射下依然可以看到滚滚的灰尘。尼拉真带着我们穿过小巷去找加德满都真实的早生活。他总是说清晨、白天、夜晚的泰米尔街决不会是同一条街。 安纳普尔纳神庙就在这条街上,没有任何围栏防护。因为这个寺庙不大,或许好多游人会略。但这个寺庙却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人们一早起来就来这里祈祷。点一盏小灯,供奉点食品,或者什么都不供奉,只要按照约定俗成的仪式虔诚地许许愿,神就会赐福于他。 当然,不光是女人,男人们来祈祷的也不少。只不过女人大多衣着光鲜,妖娆地来祭祀一下,这庙,也就增了些光彩。于我这样病着的拍客来说,很是喜欢。 这个庙有一多年的历史了,至今香火不断,古往今来不知保佑了多少人。估计,虔诚的人,和我这样的人,有个通病,没事儿就“执着”。 尼泊尔人喜爱鲜花,故祭祀所用首先也是鲜花。最早摆摊的就是卖鲜花的小贩,然后卖菜的才会陆陆续续出来。 这条街,早晚允许摆摊经营,10点以后是上班时间,这些摊贩就要收拾好回家,下班时间以后才可以再出来摆摊。 所以要拍加德满都的早生活,这条街是不二的选择。 之后,趁着天还没完全亮穿过半条泰米尔街,我们摸黑转场去阿育王比纳亚克寺。这是杜巴广场内印度教寺庙圈里唯一的藏传佛教寺庙,已有多年的历史,修建于李基维王朝时代。其历史早于王室杜巴广场近千年。 15年的大地震对这个寺庙的破坏不算太大,镀金的主体建筑还算完好,待修的部分也正在维修当中。寺庙不大,一早来这里朝拜的人却不少。 女人们喜欢用香蕉叶做成托盘,装上金盏花和一些食品,或者就是点一盏小灯,绕寺一圈或3圈后,祭祀便告完成。 天将明之际,烛灯照在祭祀者的脸上,祭祀者一脸的虔诚在烛光中特别柔和宁静。 男人们则喜欢在祭祀炉的火光中烘烤双手,然后再用手触碰身体,或许这样就已百病不侵。听不到他们说了些什么,或者根本就没说什么,如此就完成了祭祀。 在加德满都,随处都是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物。随便哪个加德满都的人们伸手就可以触摸到这些价值连城的文物,在这方面,尼泊尔人真是富得无以复加。 从阿育王寺出来,天空渐亮,狭窄的街道上已经拍满了摊档,卖鲜花的卖蔬菜的甚至卖服装的应有尽有,却很少有卖肉的。尼泊尔人其实和印度人一样,素食为主,不太喜欢吃肉类。 再穿过半条这样拥挤的街道就到了杜巴广场的旧王宫,也叫哈努曼卡特宫(HanumanDhoka)。这座宫殿建于16世纪,是马拉王朝和沙阿王朝的王宫。 直到年,国王搬到新的王宫后,这里才改建成博物馆。大地震后,这里被破坏,有些楼已变成了危房。 旧王宫(哈努曼神猴宫) 杜巴广场是加德满都重要的古迹集聚地。杜巴广场也就是王宫广场的意思。尼泊尔加德满都峡谷有3个杜巴广场,这与王室的分封有关。王室,看着美好的人间极致,其实总是充斥着血雨腥风的权利斗争。 沙阿王朝时期的16-17世纪,是尼泊尔建筑与雕刻艺术最为极致奢华的时期。因为国王的怀柔,为了平衡3个能力相当的儿子的权利,把加德满都给了大儿子,帕坦给了二儿子,巴德岗给了三儿子。于是3个儿子都在自己的封地里建起了王宫,于是就有了3个杜巴广场。 在我们今人的眼里,其实3个王宫广场都不远,十几到几十公里的距离,但当初或许凭这样一点面积就可以称王了。随后3个儿子之间的争斗可想而知。 为王者的能力能制造斗争,也能繁荣文化。于是,留给尼泊尔的3个杜巴广场也就成了国家的文化遗产,丰富了我们今天的旅游资源。 也许是历史的某种伏笔,年沙阿王朝的国王搬迁到新王宫纳拉扬蒂王宫,旧的王宫辟为博物馆。年,一场王宫血案,沙阿王朝势如弱卵,几年后被废弃。 地震中完全坍塌的玛珠神庙湿婆-帕瓦娣神庙 只有半天的时间能留给加德满都的杜巴广场,对于有大小50个寺庙杜巴广场来说,只能是走马观花,连进入王宫、寺庙参观的时间都没有。实在是目不暇给,端着相机狂拍,竟忘了手机拍几张记录。 这个广场太多寺庙故事,也太故事。不是一篇小文就可以介绍的。还是搞清这些寺庙的位置,有机会再来过吧。 沿着来时的路再回酒店,街上的摆卖基本就回去了,上班上学的时间到了。饭后去城的另一边,再去找点有特色的村与寺。 加德满都街上混乱的电线总是让人怀疑电工们知道哪条是接哪里的吗? 途径释迦牟尼公园,下去拍个照片,记录下。这是个藏传佛教的寺庙,与其他的寺庙比起来太过年轻,且太过俗世,不用逗留太久。 但这个寺庙开始,猴子们就开始嚣张了起来。民居寺庙、树木电线杆,都是它们的乐园,人们供奉的祭品就是它们的零食。 释迦牟尼公园是附近西藏过来的人在这里修建的。这些西藏人50年代因某种原因来到这里,没有继续追随去印度,就在尼泊尔留了下来。他们一部分住在释迦牟尼公园附近,另一部分住在遥遥相对的另一座山上,那个山上有一座建于公园五世纪的猴子庙。 猴子庙的名字是尼泊尔人将错就错的叫法。原名叫斯瓦杨布纳寺,也就是供奉猴神的意思。加上这个寺庙猴子特多,人们供奉的食品都是猴子们取食,来游览的外国人就叫这个寺庙为猴子庙。 猴神是印度教里的神,是印度教史诗《罗摩耶那》里罗摩王子的坐骑,当然也有着神奇的法力,包管了生儿育女之事。 但这个寺庙却是个藏传佛教的寺庙。也供奉着释迦牟尼。公元4世纪始建,公元5世纪建成。也就是李查维王朝的建筑。 可怜印度教与藏传佛教之间彼此也会因历史与人文的原因相互包容。而不是像其他宗教那般斗得你死我活。 这座寺庙在那场大地震中也有部分损坏,目前也正在修复。 尼泊尔古建筑的修复吸取了其他国家的教训,不再以新换旧,而且把损坏的建筑物的旧建筑材料再原样修复上去,实在不行的才考虑同样材质的新材料。 损坏前的建筑图片与修复建筑的施工图直接贴在工地外墙上,方便大家监督。这一点确实值得敬重。 猴子庙建在山头上,可俯瞰加德满都谷地。每日寺里香火不断,猴群与祈祷的人们相安无事,各取所需。 寺里有个小型博物馆,介绍了这个寺庙的来历和建成史,以及各种镇寺之宝。 也有一圈转经筒供人们祈祷,但转经筒的体积和规模还是不如我们藏区的大。或许因为尼泊尔毕竟是印度教的国家吧。 属于印度教的大风铃这个寺庙也有。其实也就是我们的铜钟,只不过造型有铃铛的感觉。 寺里的大白塔与大佛寺的塔一样,规模小一点而已。广场上的灵塔是很明显的藏传佛教的传承,当然每个时期的灵塔在造型上有略为不同。 灵塔群最早的一尊灵塔,有多年的历史。 寺庙的香火是不是灵验我一向是不太关心的,因为若求的话就不再是命。但我也不反对人们的各种信仰,甚至很是好奇。 也许这就让我总是与寺庙有缘,总是在行程中避免不了寺庙里的探寻吧。 猴子庙下来,尼拉真带着我们去找一个有意思的小村,当然,村里的寺庙文化也别具特色。 村庄里到处都是古迹 这个小村叫BungamatiVillige,在山坡上,是纽瓦利族军人家属或后裔聚集的一个印度教小村。有传说,说是尼泊尔的纽瓦利人和阿富汗的普什图人是世界上最骁勇善战的民族。当然这只是主观认识,不过尼泊尔的一些战争中,纽瓦利人确实功勋卓越。所以,国王就赐了这个地方给这个民族的军人居住。 村民们休息聊天的Bari晒太阳的老人和放学的孩子村里下班的公务员 村庄里很干净,老人孩子都特友善。我们的目的地是这个村里的两个寺庙。一个在半山腰,也是村庄的中间,也有1千多年的历史了。 寺里的木雕和铜铸的法器都透着岁月的苍茫。木雕很精美很细腻,也很有故事,只不过我有忘了手机记录几张,全在相机里。 一个小村庄都藏着这么多上千年的文物,这里的村民要有怎样的自觉性才能如此呢?尼拉真说,尼泊尔人虽然贫穷,但人的素养决不会低。 寺庙的后面就是一个瞭望台,可以看到加德满都的全貌。如果天气好,珠穆朗玛峰也可以看到。 到底是军人们的后代,这样的地方实属易守难攻之地。 这个寺庙的中间园子里一个神台,左右两面是房屋,据说是女神住的。前面是门,后面是瞭望台,结构简单大气。 从村庄里的小道再往上走,山顶上还有一个寺庙,很小,是女孩们求婚姻子嗣的地方。 风铃形的铜钟也足够古朴,敲3下,就能将愿望传给神们。 还有些时间,尼拉真又带着我们去附近的另一个白塔寺,与大佛寺也很像,但规模也小得多,也冷清得多。除了我们几个人,就只有当地的居民们偶尔来佛前坐坐。 一天下来,走了多少个寺庙我自己都有点数不过来了,都够累的了。感谢尼拉真,从头到尾陪着我们,从头到尾给我们讲述的各种故事。 这些天的行程很紧奏,这一篇写了3天才写完,可能前言不搭后语,也不想检查了,权作记录。 (?????) ■图文原创,欢迎转发,但请注明出处。 ■请勿将图文用于商业用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baojieshaobj.com/wljt/7511.html
- 上一篇文章: 仅限12名富阳瓦力工厂托班招生了手慢
- 下一篇文章: 瓦房店42招聘求职丨咨询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