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王志成老师)

《哈达瑜伽之光》认为

在所有的体位中

精华体位就只有4种。

而且

如果仔细研读文本

我们会发现

实际上

斯瓦特玛拉摩认为

只有一种体位是所有体位法中最好的

那就是至善坐(siddhasana)。

第27节

扭转式

增加腹部的胃火(即食欲)

可消除多种难以治愈的疾病

通过规则的练习

唤醒昆达里尼

停止甘露

从左脉(thmoon)流出(即停止月露流出)。

——27节释论——

《格兰达本集》中

这一体位是根据一位伟大的瑜伽士

——玛司延得拉尊者

而命名的。

我们发现了这一同名的体位技巧。

然而

我们没有发现这一体位进一步的信息。

从身体文化和灵性观点来看

这一体位非常重要。

因为这一体位较难

人们提出了它的简化式

叫做

半玛司延得拉尊者式

半扭转式(Ardhamatsyndrassana)

在这一简化了的体位中

原来双腿交互放在大腿上

被简化为脚跟靠近大腿关节放在地上。

斯瓦米·库瓦拉雅南达吉(SwamiKuvalayanandaji)

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了这一体位

之后

他创造了更加简化的形式叫做金刚坐(Vakrasana)

半扭转式和金刚坐这样的体位

是对脊柱有益的扭转练习

因此

人们建议

身体锻炼应该包括这一体位。

在每天的练习中

也要包括脊椎前后的弯曲。

然而

从灵性的观点来看

玛司延德拉尊者主张

这一体位不能被半扭转式和金刚坐替代

除非这后两个体位的练习

有益于扭转式的练习。

在《哈达瑜伽之光》中

只有不多的体位专列了一节来描述其益处

它会增加肚脐区域的消化酶(Jatharagni,胃火,消化力)

这对增进消化很重要

它能够消除致命的疾病

唤醒昆达里尼

让月露停止流泄。

这里有两个重点:

一是

唤醒昆达里尼

二是

稳定月露

1)唤醒昆达里尼。

在这一体位中,右腿放在左腿的关节上。当左腿被拉向右膝右侧时,脐区之下的部位就能感受到右脚跟的压力。这一压力由于身体向左侧扭转而被进一步加大。这一压力作用的区域正是昆达里尼的所在地。

这可能就是这一体位有助于唤醒昆达里尼的理由。

2)稳定甘露。

位于鼻咽腔顶端的左脉不断地流出的甘露,因为向下流动,而被位于肚脐处的右脉吞下。这一体位,扭转身体的时候,脖子也会尽可能地向左侧扭转。就可能阻塞甘露向下流动的通道。因此,据说这体位就有稳定甘露的功效。

第28节

双腿像木棍一样向前伸直

双手抓住双脚脚趾

额头放在膝盖上

这就是

背部伸展式(Pascimatanasana)。

第29节

背部伸展式

是诸种体位中居于首位的体位

它引导生命气到达中脉

激发胃火

减少腰部肥胖

使练习者摆脱疾病。

——29节释论——

Pascima

的意思是背部

tana

的意思是伸展

因此

英语中这一体位叫做背部伸展式。

像木棍一样在地上把双腿伸展开来

双手抓住双脚的脚趾

前额放在双膝之间

这就是背部伸展式

这一体位应该是最好的向前弯曲的体位。

斯瓦特玛拉摩

非常推崇这一体位

把它放在所有体式之首。

这一体位增加胃火

引导瓦予(生命气)流进背部

即流进中脉。

也许

在背部伸展中

鼻咽腔区下面的气压不仅得到了加强

而且也被迫向下压

如同在收腹收束法中一样

这就可能导致生命气流进中脉。

这一方面

还需要科学研究来肯定或者反驳这一假设。

这一体位还使得腰腹苗条

使练习者身体健康。

第30节

模仿孔雀

双手撑地

双肘放在肚脐两侧

将整个身体抬起

就好像一根水平的棍子悬在空中。

这就是孔雀式(Mayurasana)。

第31节

孔雀式

可以立即减缓诸如腹部肿胀等各种疾病

增加胃火(食欲)

彻底消化吃下去的超量食物

甚至消除致命的毒素。

——31节释论——

Mayuya

的意思是孔雀

也许

我们已经观察到

孔雀用它那又小又瘦的双腿就可以维持全身的平衡。

在这一体位中

整个身体依靠模仿孔雀用双手来维持平衡

故名。

孔雀式是最为平衡的体位之一。

在其他文本中,我们也发现了这一体位。

《踹希克亥婆罗门乌帕尼萨》

(Trishikhibrahmanopanisad)的曼陀罗部分(47—48)

用举起头和脚这些词更加清楚地描述了这一体位

清楚地暗示了除了双手外

身体的其他部位都不接触地面

整个身体依靠双手维持平衡。

我们在

《哈达罗纳瓦利》

(Hatharatnavali,三章/44小节)中

发现了孔雀式的其他变体。

根据《哈达罗纳瓦利》一书的作者

室利尼瓦萨(Srinivasa)的说法

斯瓦特玛拉摩描述的这一技巧称为

棍棒孔雀式(DandaMayurasana)。

斯瓦特玛拉摩对这一体位的益处的描述

似乎言过其实了

但它非常重要。

与消化系统有关的大部分器官

都在腹腔中、在肚脐的周围。

这一体位给予这一区域有力的压力

导致这一区域与消化系统有关的器官更好地发挥功能。

本节肯定了它的这一作用。

它抵御腹腔内的疾病

消除体液失衡

甚至因为强有力的胃火(消化力)而彻底消化有害身体的物质。

假设中毒了

也可以解除毒素效力。

然而

这并不意味着

练习孔雀式就可以服毒。

这一体式的效果不过意味着

甚至那些不能正常消化的食物

因为这一体位的效力能得到消化。

第32节

仰躺在地上

就像尸体一样

这就是

摊尸式(Savasana)。

摊尸式消除疲劳,放松心灵。

——32节释论——

Sava

的意思就是死尸。

这一体位模仿死尸

身心一动不动而得名。

但是

我们应该知道

死亡是这个世界的终极真理。

这一体位给予我们面临生命中出现的任何情况的力量。

死尸

因为没有了任何意识

所以从其身体表象来看

死尸是一动不动的。

没有意识就意味着没有心的活动。

因此

摊尸式仅仅保持身体不动是不够的

我们还必须随之训练我们的心

以控制心的活动。

因此

摊尸式表面上看似很容易

但其实当然困难

这一体位被认为是

治疗高血压最好的体位。

第33节

体位的第一个提出者

至尊希瓦

总共描述了84种体位

并认为其中有4种是精华。

现在

讲解它们。

——33节释论——

高罗克萨认为

体位的数量和物种的数量一样多。

根据印度神话

物种有万种

因此

体位的种类也是万种。

《哈达瑜伽之光》确定了84种体位。

在焦特布尔发现的

《哈达瑜伽之光》手稿中

则描述了种。

在《瑜伽萨纳玛拉》(Yogasanamala)

(一份印度方言的手稿)中

也描述了相同数量的体位。

这一手稿的美妙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体位图。

这一手稿是由某个哲塔罗摩(JaitaRama)写下来的。

《乔戈—普拉迪皮亚卡》

(JogaPradipyaka)

是哲亚特罗摩

(JaiyatRama)

用北印度方言写下来的另一部手稿

它描述了84种体位

哈达瑜伽

不同的文本描述了不同数量的体位

有趣的是

在研究了所有文本之后

我们发现:

1)

在不同的瑜伽文本中可得到的体位总数量超过了种。

2)

在很多情况下,体位名称相同,但是描述的技巧不同。

3)

在不同的文本中,有时最终体位相同,但名称不同。

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体位数量。

《哈达瑜伽之光》认为

在所有的体位中

精华体位就只有4种。

而且

如果仔细研读文本

我们会发现

实际上

斯瓦特玛拉摩认为

只有一种体位是所有体位法中最好的

那就是至善坐(siddhasana)。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在体位法六中

将分享四种体位法以及瑜伽饮食。

文章来自:

《哈达瑜伽之光》

感恩瑜伽

感恩灵海老师

感恩王志成老师

感恩您的阅读和分享,







































郑州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总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linzhangz.com/wljd/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