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些家具,大家一定不陌生。

它在最近“人设崩塌”的卡戴珊的家中出现过;

它在RafSimons的家和ZOZOTOWN创始人前泽友作的家出现过;

这些辨识度颇高的椅子统称“昌迪加尔家具”,它们不只有椅子,还有桌子沙发床等等,深受收藏家、设计师和爱好者们的追捧。如今红遍全球的昌迪加尔家具,背后还有着一段关于“乌托邦”的往事,今天就带你来一一解读

这座位于在印度北部的首府城市昌迪加尔(Chandigarh),不仅将东西方的两位时代伟人绑在了一起——印度首位总理尼赫鲁和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柯布西耶;还代表着一种激进的存在。

▲左:印度总理尼赫鲁右:柯布西耶

时间回到年,昌迪加尔诞生于在印度最黑暗的时期。

印度脱离英国获得独立,但获取独立的代价,是原属于印度北部的旁遮普地区被一分为二。西旁遮普被划到了巴基斯坦的版图内,东旁遮普则归印度。这导致印度的旁遮普邦没有了首府,因为原地区首府拉合尔被划分到了巴基斯坦那边。

因此,为旁遮普建造新的首府,成为印度政府当时首要任务——向世界宣告独立的新印度诞生。

▲“难民问题该解决了,旁遮普也该有新首府。”

但在当时的旁遮普地区,几乎什么都缺。导致新建首府迟迟不能落实。

没有健全的公共设施,饮水设施和下水道系统,医院就更别提了。同时,分治所造成的的难民潮涌而至,人口猛增,种族间的矛盾导致了万起谋杀、万人流离失所。

直到在分歧问题的驱使下,印度独立运动中扮演重要作用的尼赫鲁担任印度首位总理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大力支持和推动新首府的落地项目。

▲尼赫鲁在旁遮普发表演讲

最终,印度联邦政府决定以首都新德里以北的什瓦利克(Shivalik)山麓下,划出.59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命名为——昌迪加尔(Chandigarh)。

▲昌迪加尔平原,

昌迪“Chandi”来源于地区附近的供奉孟加拉的古老母亲神Chandi的古庙,加尔“Garh”则为城堡之意。

尼赫鲁将这里作为首府的落地实验,昌迪加尔被寄予厚望。它不仅会成为印度旁遮普的首府,亦会成为一个和平、民主、没有痛苦和分裂的现代城市。

但将一座乌托邦拔地而起并非易事。不仅需要解决当地当下最重要的人口问题、种族矛盾、匮乏的物资,也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

关于上世纪战后的乌托邦构想,孕育了不羁、危险的现代自我,也成就了昌迪加尔。

▲左:马修·诺维奇右:阿尔伯特·迈耶

在当时,美国作为现代化城市的标杆,印度的政府官员们都在试图借鉴美国的经验。年,印度的联邦政府邀请了美国建筑师阿尔伯特·迈耶(AlbertMayer)担纲设计规划新城的工作,迈耶团队的波兰建筑师马修·诺维奇(MatthewNowicki)担当此项目的主要副手。

▲迈耶和诺维奇加入到昌迪加尔改造项目中

在当时,迈耶和诺维奇面临着一个选择:这座新首都应该是一座传统的花园城市,还是应该拥有当代野兽派建筑,还是应该在建筑上自觉地成为“印度人”?于是他们设想了一个象征着“荣耀”的城市,并在印度俗语中找到了居民单元的马赛克概念,乡村、没有几何感的城市。

整个团队依据田园城市理论模型(theGardenCitymodel)开始对整个城市进行规划。

▲迈耶的昌迪加尔计划——扇形城市,年

他们吸收了印度文化的细节,色彩、设计、纹理,城市整体采用扇形的规划,顺应了地形和风向,蜿蜒的街道和小型社区分布在两条季节性河床之间。

▲诺维奇预设的昌迪加尔街道草图

不仅如此,诺维奇还设计了超级街区的概念。超级街区被设计成一个沿着曲线道路的自给自足的社区单元,由集群式住宅、市场和位于中心的开放空间组成。

▲年,马修·诺维奇为昌迪加尔设计的“叶子”计划

街区被连接到一条宽阔的轴线上,轴线由巨大的政府建筑群和公园组成,并且这条轴线将延伸至山上。像他们理想中的巴黎中轴线一般,消失在布洛涅森林。

在迈耶和诺维奇的理念中:人类的幸福取决于空间的情感质量以及光和空气的卫生因素,而不是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纪念碑式的建筑。

▲诺维奇遭遇空难

但一切随着诺维奇遭遇空难戛然而止。同年8月,沉浸在悲伤的迈耶自觉没能力继续工作而请辞。

最初的设计团队离开后,昌迪加尔首府的项目的负责人决定去欧洲寻找合适的替代者。他们被麦克斯韦·福莱(MaxwellFry)和简·德鲁(JaneDrew)这一对夫妻档建筑师引荐了当时声名在外的勒·柯布西耶。在双方都同意由他的堂弟皮埃尔·让纳雷(PierreJeanneret)担任驻场建筑师的条件下,柯布西耶接受了这个项目,并且由福莱和德鲁夫妻二人设计昌迪加尔的居住区域。

▲柯布西耶

在当时,柯布西耶显然不是设计这座城市的最合适人选,他在西方的名声好坏参半,许多人仍将他视为一个现代主义狂热者。

▲Quora漫画家对柯布西耶的解读

但正是因为他的现代主义视野吸引了尼赫鲁,当然还有别的原因:

于尼赫鲁,这位印度首位总理急需抓住大型项目来表达他的“国家对未来的信念”;

于印度,财政考虑是核心。在独立后的几年里,面对汇率压力,政府选择了柯布西耶而不是其他的美国人选,部分原因是它无法支付美金;

于柯布西耶,这是一个机会,让他一生在纸上的理论成为现实的机会。他给印度政府报价的年薪只有英镑,远远低于他正常的报酬;

经过各自考量后双方终于签约,柯布西耶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柯布西耶与印度总理尼赫鲁

比起在迈耶和诺维奇已经设计好的初步规划上填填补补,柯布西耶决定在“田园城市”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改造。

▲柯布西耶:”人与自然的问题,是全球大事也是地方大事。”

▲柯布西耶在喜马拉雅山附近考察的手稿

他提出了集生活、工作和健康为一体的规划目标。并把这个规划比作人,首都大厦作为中心,中央商务区作为心脏,东部的工业区和另一边的知识和教育区作为两个手臂。

▲昌迪加尔是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使用模度进行设计并建造的城市。“比例网格”与人体的对应。

原本设计中高耸的玻璃摩天大楼被各种粗野主义建筑取代;曲线形社区变成了规则的网格,我们所熟知的昌迪加尔开始成形。

▲右:迈耶的扇形规划图,左:柯布西耶的网格规划图

整个城市划分为整齐的矩形区,棋盘式的道路系统将各个街区划分为政治中心、商业中心、工业区、文化区和居住区五个部分,依序命名为第1区至第60区。

▲昌迪加尔的区域规划沙盘

▲今日的昌迪加尔仍保留着数字划分的区域

柯布西耶设计的三栋政府建筑——高等法院大楼、议会大厦和秘书处大楼,均实施对湿热气候的应对:建筑的遮阳和通风。

▲柯布西耶与昌迪加尔高等法院大楼

年完成的高等法院大楼,建筑屋顶采用了长达一百多米的钢筋混凝土顶棚,由十一个连续的拱壳组成,形成向上翻卷的形式,在不阻碍空气贯通的条件下,利用巨大的屋顶遮阳,解决了由于玻璃面过多而产生的日照问题。而窗前的遮阳板以倾斜一定的角度,使主导风更好的进入建筑空间。

▲昌迪加尔议会大厦

在议会大厦的设计上,双曲薄壳的采光顶棚,既可以遮挡夏日的骄阳,又可以在冬日引入阳光。门廊断面呈现出牛角的曲线状,这与柯布在当地看到的牛这一动物不无关系。

▲柯布西耶在昌迪加尔考察期间的手稿

▲现场的工人

为了建设昌迪加尔,印度政府派去位工人,工人们住在窝棚里,没日没夜地工作。这座平地而起的城市,最终以惊人的速度出现在人们眼前。

▲柯布西耶在昌迪加尔秘书处大楼施工现场

在奥博席耶编著的柯布西耶全集里,柯布西耶曾描述过对于昌迪加尔的建筑和城市规划所遵循的原则:它象征着人与自然与宇宙元素之间的游戏——数的游戏,历法和太阳日的游戏——它的光,它的影,它的热。

▲昌迪加尔议会大厦

▲昌迪加尔纪念雕塑在城市的最高处,面向喜马拉雅山,伸出一只‘张开的手’。柯布西耶为此绘制了超过一百张草图,最终得到这一令人满意的形式,并将它视为新印度的象征。

对于柯布西耶来说,除去物理意义上的无法回避的炎热因素,它同时也是柯布西耶心中积存已久的对于乌托邦的向往,一座理想之城的向往。他幻想将第一世界的先进技术和第三世界的古老农业文明结合起来。

▲昌迪加尔艺术及建筑学院内部,是柯布西耶城市实验的产物。

▲昌迪加尔高等法院大楼内部

例如,每条道路上都种植着不同种类的树木,而下水道井盖上则蚀刻着城市地图。柯布西耶的精确甚至渗透到了当地的习语中,当地人使用“前往25区”作为死亡的委婉语,这里指的是火葬场所在的区域。

▲昌迪加尔下水道井盖,刻有柯布西耶字样。

在后期由于柯布西耶对印度方团队一系列的不满,导致柯布西耶与尼赫鲁的关系一度紧张。

后期柯布西耶虽然算是半放弃的状态打磨着昌迪加尔,但他的堂弟皮埃尔·让纳雷(PierreJeanneret)则坚持在昌迪加尔驻扎了15年。

▲柯布西耶与让纳雷

让纳雷和柯布西耶之间的关系是共生的。

让纳雷有着强大的职业道德感、对材料的实用知识、良好的建筑技能、完成事情的能力,以及谦逊,这些都与柯布西耶易变的性格相辅相成。最重要的是,柯布西耶对让纳雷极大的信任。

让纳雷第一次来到印度是在年2月。直到年8月,让纳雷真诚地走进印度、印度文化和印度人民。根据当地的环境、气候、材料、生活方式和技术水平,解决了大量技术和管理上的问题。

▲旁遮普大学学生中心

而在昌迪加尔公共建筑的家具设计中,许多出自于让纳雷之手。所以昌迪加尔项目的最终完工,其中有很大的功劳归于让纳雷。

▲让纳雷设计的家具

让纳雷从印度手工艺品中汲取灵感,他大量地使用印度当地的柚木和玫瑰木,将它们与藤条、钢铁以及现代理念,与印度工匠作品结合在一起。

用柚木表面和藤条制成座椅;

由印度黄檀制作的咖啡桌;

▲昌迪加尔PGI医院咖啡桌,年制

▲昌迪加尔图书馆带灯书桌,-年制

▲昌迪加尔写字台,与议会大厦的建筑表面相呼应。

绳索床轻盈,通风,可以放在户外,适宜印度炎热的气候。

让纳雷强调共享一种可识别的几何语言,在自己的设计中融合了简约的形式与简单的材料。

这种精湛艺术不仅体现在椅子和桌子底座(圆规形、“X”、“Y”形)上设计上,还体现在外观优雅的可拆卸座椅和床的设计上,体现在简约的组装风格上,致敬法国的厨柜制作传统。

这些家具使用当地的材料,也便于批量生产,很快遍布昌迪加尔。

▲Officecanechair

▲让纳雷在昌迪加尔的家,身边都是他利用当地材料制作的家具。

在生活中,让纳雷在昌迪加尔始终过着简朴的生活。他用简单的当地材料如竹子、帆布和绳子为他的家设计家具。

▲让雷纳在昌迪加尔的别墅

他和他的厨师和看门人成了好朋友。在他的业余时间,他会建造船只,并在他家附近的苏克纳湖上航行。苏克纳湖是根据柯布西耶设想建造的人工湖,但湖中流动的是天然水。

▲柯布西耶与让纳雷在苏克纳湖

年皮埃尔逝世后,人们依照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撒在了苏克纳湖。

在今天,让雷纳的椅子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们在各界时髦人士家出现。但在20世纪80年代,它们并没有得到重视。

随着时间流逝再加上当地人的不重视,在昌迪加尔城内,由于气候干旱,场地内大水池干涸,成为官宦的“停车场”。城市中到处是乞丐和贫民窟,昌迪加尔的发展,与原本的计划相去甚远。

多数建筑物失去了往日的色彩,那些由当地家具工坊和工匠手工制作的家具也被人遗忘。

这个消息传到了法国,众人感到痛惜,面对当地居民随意践踏大师设计的家具,是他们无法接受的事情。于是,这些家具从昌迪加尔辗转到巴黎,为了保护这些不可复制的设计艺术品——完美的线条比例和独特的历史背景,当然也为了经营,把这些被遗弃的、无处安放的家具重新带回了人们的视野。

年,昌迪加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原始家具及建筑受到了明令保护。

▲CanedStool,-

现在,你也可以在这些画廊里找到让纳雷为昌迪加尔设计的家具。

KUKJEGALLERY–K3

54Samcheong-ro,Jongno-guSeoul,-Korea+

LAFFANOUR

GALERIEDOWNTOWN/PARIS

18RuedeSeine,.Paris.

+

GALERIEPATRICKSEGUIN

5ruedesTaillandiersF-

Paris+

GallerySohe

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号东信和创园10栋

预约

虽然如今的昌迪加尔与尼赫鲁和柯布西耶心目中的“乌托邦城市”相去甚远,许多人对遗产的保护和价值毫无概念,后来的地产商也差点将城市破坏。但好在让纳雷设计的家具重新受到重视,这些脆弱的遗产让政府开始意识到昌迪加尔的价值。

▲政府与艺廊博物馆(muséeduGouvernementetGaleried’art)中,放置着让纳雷设计的CommitteeChairs(~54)座椅。

▲议会大楼的大厅深处,挂着勒·柯布西耶设计的挂毯。候客厅里摆放着让纳雷设计的座椅OfficeCaneChairs(~56)。

纵使这座城市有着许多的遗憾和不足,但它为后人留下的文化遗产,仍然吸引着无数建筑爱好者前往朝拜,追忆逝去的乌托邦。

关于乌托邦城市,你还知道哪些?

快来留言告诉我们吧

?

策划:Tyra

撰文、设计:xutonghuang

图片来源:Wikipedia、GettyImage、GallerySohe、Jean-ClaudeFigenwald

特别鸣谢:GallerySohe

Source:

《昌迪加尔》(Chandigarh,)诺玛·埃文森(NormaEvenson)撰写;

《晚期风格:印度、孟加拉现代古典与建筑》朱涛《西方建筑大师的建筑创作对印度现代建筑文化的影响》蔡云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baojieshaobj.com/wldy/6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