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part2虽不曾一见倾心,却
咩咩的碎碎念… 最近帝都的疫情又反复了,国外的情形更是堪称“一片狼藉”,据说前两天美国和巴西单日确诊都超过了五万人。我不禁有些担心在玻利维亚一起旅行的小卷毛一家…今年的朋友圈格外安静,往年那些四处po毒的几位基本老老实实地宅在家里。在家的这段时间,我总不时跟杨老师说,“往年这时候该办签证了”,“一般差不多该买机票了”……虽然暑假毫无疑问地依然只能禁足于北京,然而我却没有一天不想念这个世界。除了翻看那些照片,还是趁着遗忘之前多记录几笔。在不能远行的日子里,也好聊以自慰。 接下来就言归正传。在德黑兰的第二天,我们可以睡个懒觉,因为去早了也没有任何地方开门…伊朗人民的作息时间似乎和西班牙人有点儿相似,每夜都在公园消夏到深夜的他们没有人能那么早起来上班… 首先,我们来到北边的塔季里什广场(Tajrishsquare),这里可以说是今天游览的核心。从广场向北是巴列维国王的宫殿群,萨德阿巴德宫,也是今天的主要目的地。向西是被伊朗人民自豪地称为“德黑兰的香榭丽舍”的瓦利亚瑟大街(Valiasrstreet)。这条街两边与香街一样种植着高大的梧桐树,并且有很多小而精致的博物馆,咖啡店和各种有趣的小店。我和杨老师走在这里时,会一起唱那首著名的法语歌LesChamps-Elysees当中我们唯一会的那句“哦~香榭丽舍~”,只不过把“AuxChamps-Elysees”改成“AuxValiasr~”,还是非常欢乐的。 大家也可以听听这首欢快的歌哈 在瓦利亚瑟大街周围,分布着时间博物馆、电影博物馆、音乐博物馆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等几个博物馆。德黑兰的这些小型博物馆一般设置在一个有些历史的精美的波斯风光大房子里,而且主题明确。我们去了电影博物馆和时间博物馆。选择电影博物馆是因为对伊朗的电影颇有好感,在上大学时就看过包括《柳树之歌》、《小鞋子》、《樱桃的滋味》等一些伊朗电影,非常喜欢,近几年法哈蒂导演的《一次别离》、《推销员》等片子同样让我眼前一亮。所以有机会去看看这个记录了伊朗电影辉煌过往的地方我还是很开心的。而选择时间博物馆则是我很奇怪博物馆如何展出”时间“。不过就像我们俩猜测的那样,其实时间博物馆是一个以钟表为主的各种计时器的博物馆,只不过如果叫钟表博物馆的话可能去的人就没那么多了吧~(虽然其实现在人也很不多…笑:) 电影博物馆:你所不了解的伊朗电影,都在这里 电影博物馆所在的小院精致漂亮,还有一些很文艺的小店。实际上,伊朗人民普遍拥有不错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眼光。虽然在政教合一的大环境下,这里艺术的发展可谓步履维艰,但这些美与艺术的种子既然早已播撒出去,便没有那么容易被毁灭。 电影博物馆 院子里的咖啡馆 贩卖各种手工绘画作品的姑娘 电影博物馆主要陈列了一些电影相关的器材,比如摄像机、放映机之类,介绍了伊朗电影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还陈列着一些伊朗电影在国外各大影展和电影节上所斩获的奖项。包括最著名的金狮奖、金熊奖和金棕榈奖。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两座奥斯卡小金人并没有在这里展出。 纳帕西导演的《白气球》所获的诸多奖项 同样是纳帕西导演的《生命的圆圈》获得的金狮奖 阿巴斯导演的《樱桃的滋味》获得的金棕榈奖 其实,与博物馆相比,我更想在这里真心地推荐一下伊朗的电影,虽然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小的可怜,但伊朗的电影其实在国际上有着相当的声誉,它的电影普遍包含强烈的人文关怀,叙事细腻,视角独特,大部分都拥有一种润物无声的动人力量。我认为和国内第五代第六代导演早期的作品很有相似之处。自阿巴斯导演以来,伊朗电影被称作“新浪潮”一代电影人,普遍被认为”功力深厚“,他们以儿童电影起家,在国际影坛展露头角,在电影语言方面颇有独到之处。在各大影节影展上屡获殊荣。我在这儿简单列出一些其中最富盛名的作品和导演,希望大家可以有时间看一看,万一喜欢上了呢,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关于伊丽》,阿斯哈.法哈蒂导演,这部作品不如他两夺奥斯卡的作品《一次别离》和《推销员》有名,但同样出色,我甚至认为还在《推销员》之上。法哈蒂导演凭此片斩获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 《生命的圆圈》,贾法.纳帕西导演,凭借该片斩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纳帕西导演在国际上具有卓越的声誉,然而在年12月20日,伊朗官方宣布,因为危害国家安全和做了不利于国家形象的宣传,贾法被判6年有期徒刑,20年内不得制作或执导任何影片,不得写剧本,不得以任何形式接受国内外媒体采访,不得离开伊朗。这些电影人在这个政教合一的高压国家依然保持着如此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和创作激情,并且能够贡献这么多精彩的作品,实在是令人尊敬。 《樱桃的滋味》,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导演,凭借此片斩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他的另一部作品《柳树之歌》(又译为《风中飘絮》或《让风带着我起飞》)同样细腻而感人。 《小鞋子》,很多人对于伊朗电影最初的印象就来自于本片。马基德·马基迪导演。他凭借两年内的《小鞋子》与《天堂的颜色》两部儿童题材的电影而获得国际认可,之后的《麻雀之歌》也在水准之上。 总之,伊朗电影在国际电影上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以上所提的几位导演均堪称国际知名的大师。但在国内,他们的名字与作品实在是被提起的少之又少,作为意见领袖的一些电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baojieshaobj.com/wldy/6061.html
- 上一篇文章: 触目惊心黎巴嫩首都爆炸现场,堪比l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