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心先生的ldquo诗和远方rdq
文员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prcgoogle.com/zonghe/guonei/2021/0927/6100.html ▲中贸圣佳25周年春拍金农著作等十七种局部 艺术自媒体/同古堂、撰稿人/林妹妹、图/中贸圣佳 冬心先生的“诗和远方” 文/同古堂 在曲阜拜谒孔庙时,本想“货与帝王家”的冬心先生,在应试博学鸿儒科失意后,既显落寞,也似有不甘,其黯然作诗,诗云“八月飞雪游帝京,栖栖苦面谁相倾。献书懒上公与卿,中朝已渐忘姓名。”,又“十月坚冰返堠程,得行便行无阻行。小车一辆喧四更,北风耻作鹖旦鸣。”,从此布衣之志更坚,遂绝意仕途。 或许,祸福相依。冬心先生本就心性野逸,如山中飞鸟,散漫自由惯了,官场牢笼的条框,案牍之劳形,其也未必契合,反不如隐于“山民林壑”间,无拘束羁绊,逍遥又肆意。 其《拟进诗表》里,也言“少未就举,及长游于四方,历齐、鲁、秦、晋、楚、蜀、闽、粤之邦……”,所以,作为“诗人与游子”的冬心先生,等待自己的只有远方与田野。 ▲金农(-) 金农,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寿道士等,因其人生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以自封“三朝老民”的闲号,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著有《冬心诗集》《冬心随笔》《冬心杂著》等。 在《自赠》三诗中,其亦言“蓄鱼于树鸟栖泉,物性相违便颠倒”,是啊,自由的鱼儿怎么能养在树上,凌空的鸟儿又如何栖在泉水中。 少了“功名”的负累,冬心先生全然寄情于诗文著述,金石书翰,《冬心先生集·自序》中,载其“目厌烟霏,耳饱澜浪,意若有得,时取古人经籍文辞研披,不间昕夕。会心而吟,纸墨遂多,然犹不自慊。” 《冬心先生写灯记》中,好友全祖望也言“夫以寿门(即金农)三苍之学,函雅,故正文字,足为庙堂校石经,勒太学,……虽然吾观寿门穷且老,顾其著述益深湛,其平昔所嗜好,一往而情深如故也,则诚不能不谓之痴之至者”。 ▲金农(-) 科场中“此翁原不受人怜”,而转以“文学与艺术”实现自我价值的冬心先生,终因博学好古,又学而不殆,声名愈隆。 如以其为首,与郑燮、黄慎、罗聘等合称“扬州八怪”,又首创“漆书”,与郑燮之“六分半书”并称于时。其金石篆刻,亦是造诣精深,挚友杭世骏言其“收储金石之文,不下千卷”。绘画则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之习,后世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皆受其影响颇深。 此外,其“痴之至者”,自是笔耕不辍,以志岁月,所作诗文、画作题记、杂文随笔、研铭印跋等汇集成册,皆有深论,可谓独领风骚。又其为一代“畸士”,王昶《蒲褐山房诗话》中有言“冬心性情逋峭,世多以迂怪目之,然遇同志者,未尝不熙怡自适也。”,故著述中,无不出语新奇、个性鲜明。或直抒胸臆,或针砭时弊,或桀骜不驯,或积极反映社会现实等,有深厚文学考究价值。 其一,冬心先生作为“布衣文人”,其诗作七百余首,为“扬州八怪”核心。其二,其与吴颖芳、丁敬并称“浙西三高士”,又与吴颖芳、丁敬、魏之琇、奚冈等有“西泠五布衣”之称。其三,其寓居扬州,往来密切者皆彼时硕学才彦,如浙派领袖厉鹗或义门先生何焯或汪士慎等。其四,其门人罗聘,也享有大名。 因此,对冬心先生的著述研究,绝不仅止于其艺坛成就,更可窥当时文坛士人的心迹变化历程,窥斑知豹,意义甚大。 中贸圣佳二十五周年春拍“小残卷斋珍藏暨万卷——古籍善本专场”,其中“冬心先生著作等十七种”,小残卷斋所藏,即是目前国内品种最全,质量最高之金冬心系列著作,殊为可宝。 ▲冬心先生著作等十七种 著录:《小残卷斋藏古籍碑帖精品展》,年学苑出版社出版。 RMB:2,,-3,, 十七种著作中,《冬心先生集》为金农最具代表性者,全书依创作年代编排,收录冬心先生自康熙五十五年()至雍正十一年()的诗作三百六十余首。是书最早版本,即此雍正十一年扬州般若庵金氏自辑自刊本。 另外如清雍正十一年刻本《冬心斋研铭》、清乾隆刻本《冬心先生画竹题记》、清乾隆十七年刻本《冬心先生续集》、清乾隆二十五年刻本《冬心先生自度曲》等冬心先生系列著作亦颇是少见。 其著作目录如下: 1、冬心先生集四卷清金农撰 清雍正十一年()广陵般若庵刻本 一函二册 钤印:南阜,凤翰,涤盦藏书之印,张鹿卿鉴藏印,张禄卿,王力存书,王力之印,钓鱼台秀才,贵阳赵氏寿华轩藏 开本:30×19.2cm 上下滑动查看作品详情 此集依创作年代先后编排,收录冬心先生自康熙五十五年(一七一六)至雍正十一年的诗作三百六十多首,是金冬心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卷前依次为书名叶“冬心先生集”楷书五字,冬心先生雍正十一年十月自序一篇,冬心先生木刻小像一幅。小像右上篆书一行“冬心先生四十七岁小像”,左下为隶书“广陵高翔写”。小像神态自若,栩栩如生,以后很多书中所收冬心先生像,皆摹刻于此。 全书四卷,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每卷之末有篆书双行牌记“雍正癸丑十月开雕于广陵般若庵”。最后一卷末有“吴郡邓弘文仿宋本字画录写”楷书一行。全书为仿宋字体,气势磅礴,是清代写刻本中的代表性作品,堪称私家刻书之白眉。黄裳先生曾记《冬心先生集》刻工六人,据笔者所查,《冬心先生集》第一卷刻工为“姜林伯”,第二卷刻工为“孟子衡、张登荣”,第三卷刻工为“穆泗传、穆弘图”,第四卷刻工为“姜鹏九、耿相巨”。故全书刻工共计七名,这一记录,足以填补清代版刻刻工录的缺失。全书二册,蓝绫封面,原装旧函,保存完好,品相极佳。历经名人递藏,书中藏印累累,计有“南阜”“凤翰”“涤盦藏书之印”“张鹿卿鉴藏印”“贵阳赵氏寿华轩藏”“王力存书”“王力之印”“钓鱼台秀才”等。卷四末有嘉庆时六琴居士题跋一则,详细记录得书始末,下钤“张禄卿”朱方小印。 此书也是一部流传有绪的旧本。函套签题“冬心先生画竹题记”一行,书法古朴苍劲,颇类冬心白石一路。款署“己卯孟春祖经署签”,下钤“陈”“伯权”二小印。扉页有“戊子冬月□江官廨借读一过”小字一行,款署“友石书识”。陈祖经、友石事迹皆不详。书末另有题记一则:“乙亥春暮,偶过磐园,假得此册,归而展读,觉清风习习,如坐竹林间也。济南王贡忱识。”下钤朱文“贡忱”印。 ?? 2、冬心斋研铭一卷清金农撰 清雍正十一年()刻本 一函一册 钤印:皇六子章,珊瑚阁珍藏印,觉罗崇恩审定,络纬小吟,七桥漫士,枕琴轩藏,朱□□印,海右润生 开本:24.3×16cm 上下滑动查看作品详情 研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深得文人喜爱。古人制作研铭是有传统的,但是将研铭汇集起来、辑印成册,似乎当自冬心先生始。《冬心斋研铭》辑录自作研铭九十七则,皆言简意赅,文辞优美,寓意深刻,对后世影响巨大。此书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字体古朴大气,颇类宋版。冬心先生自序写于“雍正十一年岁在癸丑嘉平望日”,即一七三三年十二月十五日。书后有“吴郡邓弘文仿宋本字画录写”一行,与《冬心先生集》乃同一人手写上版。 书中钤印多方,其中比较显赫的三方是“皇六子章”“珊瑚阁珍藏印”“觉罗崇恩审定”。按,“皇六子”即爱新觉罗·永瑢(一七四三—一七九〇),号九思主人,清朝宗室大臣,乾隆皇帝第六子。乾隆二十四年,出继慎靖郡王允禧,封贝勒,管理内务府,充《四库全书》总裁,监管钦天监事务。工诗善画,富于收藏。有《九思堂诗抄》传世。 珊瑚阁主人,据载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斋号称“珊瑚阁”,然其卒于康熙三十年之前,已不可能见到雍正十一年所刊行之《冬心斋研铭》。故此“珊瑚阁”当另有其人。百龄(一七四八—一八一六),斋号亦名“珊瑚阁”,清汉军正黄旗人,张氏,字菊溪。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素有才名。乾隆末,官至御史。也是一位地位显赫的皇亲贵戚。这位珊瑚阁主人当为百龄。 第三位,崇恩(一八〇三—一八七八),觉罗氏,字仰之、禹舲、语舲、雨舲,别号香南居士、敔翁、语铃道人,室名壶青阁、香南精舍等。满洲正红旗人,系清皇室。历仕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富收藏,擅书法。最著名的收藏品是“墨皇本”圣教序,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著有《香南居士集》《香南精舍金石契》等。 一书而经三位皇亲贵戚所递藏,足见其身价之高。冬心先生以一介平民之身,取得如此卓越的艺术成就,既赢得了身后三百年来人民大众的喜爱和尊崇,也折服了那些所谓血统高贵的皇亲贵戚。 ?? 3、冬心先生画竹题记一卷清金农撰 清乾隆刻本 一函一册 钤印:陈,伯权,贡忱,仙坪珍藏,陈东藏书,石木斋藏书,沙河胡俭珍鉴藏 开本:25.8×15.7cm 上下滑动查看作品详情 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大字仿宋,书写刊刻风格,绝似《冬心先生集》。但写手刻工却与《诗集》不同,书末有“金陵汤凤仿宋本字画录写”楷书一行,书口上有刻工“杜尔儒刻”的字样。 冬心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书画家,而且他的诗作、题记、杂文也颇具特色,深受人们喜爱。他的种种著作,多摹印精工,装帧考究,被后人视为文房珍品,惟传本皆稀少。即以《冬心先生画竹题记》而论,国家图书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市文物局等单位有收藏。私人藏有此书的,仅知有黄裳先生。黄裳《银鱼集·姑苏访书记》中记,徐康在《前尘梦影录》里曾经讲起过,这种自刻书用的是宋纸,印刷用墨取的是捣碎了的晚明清初佳墨碎块。在中国雕版印刷史上可以算得是非常突出的精制品,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初经过百十年安定休息,经济上升,文化繁荣的面貌。 《画竹题记》的用纸,是一种深黄色极厚实的竹纸,帘纹很细,还夹杂著一些未能溶解的植物纤维,是一种较粗的古纸。我不敢断定这是否宋纸,但和宋代印刷佛经的用纸是相近的。此本原函旧装一册,全书连同序言小像总共衹有二十叶。正文之前有金农的自序和小像。自序写于乾隆十五年(一七五〇),款署“乾隆上章敦牂九月九日”,序后为“冬心先生小像”,署款为“广陵高翔写”,像后新安方辅题、嘉定杨谦用篆书书写的像赞。该书的用纸用墨亦如徐康、黄裳先生描写的一样,质地较粗,纸色暗黄,即使不是宋纸,也必是旧纸无疑。至于墨色,用“墨光如漆”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惟墨色奕奕发光,正如《前尘梦影录》中江标的按语所说,“标亦见冬心翁用宋纸印所著书,神似真宋。所差者墨色稍光亮耳”。 此书也是一部流传有绪的旧本。函套签题“冬心先生画竹题记”一行,书法古朴苍劲,颇类冬心白石一路。款署“己卯孟春祖经署签”,下钤“陈”“伯权”二小印。扉页有“戊子冬月□江官廨借读一过”小字一行,款署“友石书识”。陈祖经、友石事迹皆不详。书末另有题记一则:“乙亥春暮,偶过磐园,假得此册,归而展读,觉清风习习,如坐竹林间也。济南王贡忱识。”下钤朱文“贡忱”印。 ?? 4、冬心先生续集二卷清金农撰 清乾隆十七年()刻本 二册 钤印:咏春藏书,信吾是斋藏书 开本:24.7×14.9cm 上下滑动查看作品详情 上、下卷各一册,上卷前有冬心先生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自序一篇,文字与《续集自序》全同。书首叶署“杭郡金吉金寿门着”“古歙门人罗聘两峰编辑”。据此可知《冬心续集》是由冬心弟子罗聘整理编辑、董理付印的。书为白纸初印,金镶玉装,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细黑口,左右双边。行款格式与《冬心先生自度曲》全同。《冬心先生自度曲》的年代,据冬心先生的自序以及《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着录为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〇)。此书刊刻风格和《自度曲》相同,行款一致。故《续集》应定为乾隆刻本。可以称之为乾隆十七年序刊本。 ?? 5、冬心先生自度曲一卷清金农撰 清乾隆二十五年()刻本 一册 开本:24.7×14.9cm 《冬心先生自度曲》一卷,传本极稀,仅知国家图书馆有藏,《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着录,乾隆二十五年刊本,由冬心弟子项均、罗聘、杨爵三人聚资刊刻,此书当是《冬心先生自度曲》最早的一个单刻本。此本为白纸,金镶玉装。成书尺寸为高二十四点九cm、宽十五cm。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细黑口,左右双边。行款格式与《冬心先生续集》全同。字体刚健细瘦,颇为美观。与康熙本席刻百家唐诗和嘉庆刊本《香叶草堂诗存》同属一类风格。 6、布衣六家诗词冬心先生续集一卷清罗聘编 清乾隆三十八年()刻本 一函一册 开本:24.7×17.2cm 每半叶十二行,每行二十四字,四周单边,其首叶为黑口,其余均为白口。首有“布衣六家诗词”牌记,印工极佳,不分卷。传本颇稀,据《清人别集总目》着录,仅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等单位有藏。 7、冬心先生续集一卷清罗聘编 清乾隆三十八年()刻本 一册 开本:29.7×17.6cm 每半叶十二行,每行二十四字,四周单边,其首叶为黑口,其余均为白口。白纸印,不分卷,有乾隆十七年冬心先生自序,十八年丁敬序,三十八年罗聘序。南京博物院许莘农先生旧藏。 8、冬心先生杂著六种六卷清金农撰 清嘉庆种榆仙馆刻本 一册 开本:24.8×15.4cm 上下滑动查看作品详情 此本书衣上有题字两行,文为“金寿门杂著一册全”“陈曼生刊,甚难得。缾(瓶)生记”。从字体落款看,知是清末收藏大家翁同龢的墨迹,且书末还钤有翁氏后人翁斌孙的白文小印。书出于翁氏旧藏当毫无疑义。翁氏生活在距今约一百年前的清代末年,当时已称“甚难得”,百年之后的今天,古书日稀,则此书之难得更加显而易见。线装一册,为竹纸摹印,封面题隶书“冬心先生杂著”六字,左侧行楷小字一行为“种榆仙馆校刻”。首有陈鸿寿引言一篇,然后为“冬心先生画竹题记序”“冬心斋研铭序”。二序之后为“冬心先生杂著”目录。依次为:研铭(有序)、画竹题记(有序)、画梅题记、画佛题记、自写真题记、画马题记。全书每半叶十行,每行二十字,黑口,左右双边。成书尺寸为高十八cm、宽十一点五cm。传本亦极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在子部艺术类加以著录,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几家有藏。 ?? 9、巾箱小品十二种清金农、清郑板桥等撰 清乾隆刻本 四册 钤印:铭藏,铭印,其石之鉨,梧桐乡汪泰基 之章,千墨楼汪岚坡收藏印,朱仲子其石,朱 其石之鉨 开本:13.5×7.9cm 上下滑动查看作品详情 首题“巾箱小品”隶书四字,并有“初集”“花韵轩藏版”字样。第一册扉页题“冬心先生画记五种”隶书二行。第一册包括四种:一、冬心先生画竹题记(有序)。二、冬心先生画竹题记。三、冬心画马题记。四、冬心画佛题记(有序)。第二册包括:五、冬心自写真题记。六、冬心斋研铭(有序)。冬心先生著作就是以上六种。其余为《板桥题画》《唐诗酒筹》《西厢记酒令》等一类文玩小品。号称《巾箱小品》,确是名副其实。 全书高仅十四点二cm、宽八点五cm。每半叶八行,行十六字,细黑口,左右双边,白纸刷印。书品小巧玲珑,内容丰富隽永。前人提及《巾箱小品》者还不多,仅见周作人《书房一角》卷二《桑下丛谈》中有“金冬心题记”一则,文曰“金冬心题记小文,别具风致,久为世间所重。原刻近已不可见,寒斋所有者衹乾隆间花韵轩刊《巾箱小品》本,嘉庆间种榆仙馆本,同治壬申桐西书屋本,光绪戊寅当归草堂本,皆翻刻也”。冬心先生题画记,此前所见乾隆单刻本仅《冬心先生画竹题记》一种,其余并未见过。将五种画记合刻在一起,恐怕当属《巾箱小品》为最早的版本了。《巾箱小品》传本也不算多,据《中国丛书综录》著录,此书全国公藏仅有二三部。此本钤印累累,计有“铭印”“其石之钵”“铭藏”“朱其石之钵”“朱仲子其石”“千墨楼汪岚坡收藏印”“梧桐乡汪泰基之章”等。 ?? 10、冬心先生题画记五种五卷王笈甫先生画钟进士像题记一卷清金农撰 清同治十一年()桐西书屋潘氏刻本 一册 钤印:志万之印,硕庭藏书记,志万长寿,吴江陈其蕃翰芗氏图书 开本:29.8×17.8cm 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黑口,左右双边。书体为方体宋字,略瘦长,尚无晚清普通宋体字的匠气。全书收录冬心先生题画记五种,依次为《冬心先生画竹题记》(有序)、《冬心先生画梅题记》《冬心先生自序写真题记》《冬心先生画佛题记》(有序)、《冬心先生画马题记》,附潘椒坡撰《王笈甫先生画锺进士像题记》一卷。此书是藏书家所刻之书,椒坡曾祖潘奕隽(三松堂)、祖潘世璞(须静斋)、父潘希甫、弟潘介祉皆清代吴县著名藏书家,其子志万,字子俣,号硕庭、笏庵,亦能克继家学,以擅金石、富藏书而有名于时。一家五代,世守藏书,实属不易。此本钤有潘氏藏印多方,知为桐西书屋后人潘志万所藏。父刊子藏,流传有绪,颇为难得。 11、冬心先生集四卷续集一卷拾遗一卷清金农撰 清同治光绪年间钱塘丁氏当归草堂刻本 四册 开本:26.5×16.5cm 12、冬心先生杂著六种六卷三体诗一卷自度曲 一卷随笔一卷清金农撰 清光绪钱塘丁氏当归草堂刻本 二册 开本:26.5×16.5 13、冬心先生续集自序清金农撰 旧钞本 一册 开本:27.7×17.9cm 14、冬心先生三体诗一卷清金农撰 旧钞本 一册 开本:27.7×17.9cm 15、昔邪庐三体诗钞一卷冬心集钞一卷清金农撰 清中期钞本 一册 开本:26×13.8cm 16、黄国敬题金农砚铭小像拓本 旧拓本 一轴 尺寸93×31cm 17、金农手书金刚经 旧拓本 一卷 尺寸:29.5×cm 读“小残卷斋”所藏金冬心著作,知其之孤洁峭刻与文人独立不迁之情怀。 事实上,“小残卷斋”所藏规模颇为壮观,亦甚具特色,历三十余年,已是蜚声书林。其虽不求宋元古本,然以清代刻本中的经部小学类,史部金石类、目录类,子部艺术类,集部诗文集、词集为主,其中又以金石类和集部最多,而碑拓收藏则如汉魏碑刻,重视拓本年份及名家题跋等,可谓“古籍”与“碑拓”并重。 其主人孟宪钧先生,爱书甚笃,为书林所赞誉,为人又谦和,有恂恂长者风。其原供职于国家文物局出版社,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毕业,是当代著名的版本学家,藏书家,文物鉴定专家。又曾师从启功先生,尤擅长古书版本和碑帖鉴定,曾编辑出版有《商周青铜器铭文选》、《新中国出土墓志》、《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西谛书跋》等书。 年9月7日至13日,“小残卷斋藏古籍碑帖精品展”,展有书斋所藏古籍善本、碑帖一百六十五种,并由学苑出版社出版了同名图录,业界好评不断。 而此次“古籍善本”专场中,其藏品专题计有拍品九十四件,除金冬心著作系列十七种外,另有陈皋稿本及写刻系列、笠泽丛书三种、读书敏求记版本系列、精刻诗词集系列、稿抄校本系列等,也是难得精品。 Lot 鬼谷子三卷篇目考一卷附录一卷(南朝梁)陶弘景注 清乾隆六十年()江都秦氏石研斋刻本 1函1册?白纸?线装 钤印:高邮王氏藏书印,淮海世家,汉军竹渐花初阁收藏经籍金石记,怀阴堂,文章太守 著录:《小残卷斋藏古籍碑帖精品展》,年学苑出版社出版。 26.5×16.2cm RMB:18,-20, 上下滑动查看作品详情 《鬼谷子》是战国时代纵横家的理论著作,相传为隐士鬼谷子所撰,该书现存版本众多,然大致可分道藏本系统、钱遵王述古堂钞本系统。秦恩复石研斋于乾隆、嘉庆间两刻《鬼谷子》,则分别是两个系统的代表作。据序称,此乾隆本为孙星衍从《道藏》本钞出后交秦恩复校刻,首书名页有“乾隆乙卯江都秦氏石研斋校刊”牌记。扉页过录劳权校勘题记四则,卷前有乾隆五十四年秦恩复《鬼谷子叙》,又《鬼谷子篇目考》,又目录,目录上有朱批“钱本无此目”,是此本当据钱曾述古堂钞本校对。目录后过录乾隆五十九年秋、冬严元照二跋,又乾隆六十年徐鲲、劳权校勘题记。附录后镌阮元跋尾,阮跋后有墨书校勘题记称“此书校者涂乙标识俱据劳校本是正”,又末署“辛亥四月景鸿遇校竟记”。景鸿遇其人无考,然据所录诸家题记,检知底本今存国家图书馆,又国图藏本在劳校后有缪荃孙、章钰二跋,则景鸿遇其人当在清季,缪章二人之前。 ?? Lot定庵文集三卷余集附少作一卷(清)龚自珍撰清道光三年()初刻本1函1册?竹纸?线装著录:《小残卷斋藏古籍碑帖精品展》,年学苑出版社出版。29×18cmRMB:75,-80,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人,龚丽正子。清道光九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官礼部主事。早年从学于外祖父段玉裁,鼓吹振衰起敝,进行改革,为晚清思想界先驱者。晚年颇受佛教天台宗影响,诗文均自成一家,以奇才名天下。龚著版本繁多,据《清人别集总目》有“道光七年、道光二十年、同治元年、同治十三年、光绪、宣统”等数十种。此本初印,内文篇章各自独立,不相连属,版心刻卷数而无页数,内文多墨钉,卷前文集目录部分篇目下刻“未刻”字样。卷末附《定庵初集总目》,首《文集》下刻道光癸未开雕字样,后《余集》、《诗》、《别集》等目均刻小字“未刻”字样。是龚氏著作的第一个版本,初刻初印,传本极为少见。Lot竹云题跋四卷金粟逸人逸事一卷(清)王澍撰清乾隆三十二年()钱人龙刻本1函2册?竹纸?线装钤印:蓉镜,芙川氏,曾藏张蓉镜家,味经书屋收藏,婴闇秦氏藏书,曾在秦婴闇处,秦更年,曼青,秦氏睡足轩鉴藏金石书画印,沈燕谋印著录:《小残卷斋藏古籍碑帖精品展》,年学苑出版社出版。24.9×15.7cmRMB:75,-80,《竹云题跋》与《虚舟题跋》《补原》旧称“竹云三跋”,三书先后刻成,均为沈宗骞手书上板。刻成未久,书板散佚四方,刷印时版片分合不定,传世印本多寡不一。此本《竹云题跋》附《金粟逸人逸事》为最初印,卷前书名页有“茗上画云阁藏板”牌记,竹云卷末有“吴郡王景桓镌字”一行,卷一《钟太傅荐季直表》“博雅好古如黄伯思”作“黄思伯”,此最初印本极少见。据钤印,知为清代藏书家张蓉镜、秦更年递藏,沈燕谋题签。Lot问亭诗集十二卷(清)博尔都撰清康熙刻本1函2册?竹纸?线装钤印:邓之诚,邓之诚文如印著录:《小残卷斋藏古籍碑帖精品展》,年学苑出版社出版。26×16.8cmRMB:,-,博尔都(-)字问亭,号东皋渔父,清太祖努耳哈赤四世孙,康熙时封三等辅国将军。能诗词,善书画,入《清史稿》。博尔都集寓目不易,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称“其集传世甚稀,震均《天咫偶闻》尚不能举其集名,他书著录但云有《东皋吟》而已。”此集含《白燕栖诗草》八卷、《东皋杂咏》一卷、《茫茫吟》一卷、《联句集句》一卷、《也红词》一卷,据《清人别集总目》,仅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二家公藏。《启功题跋书画碑帖选》中有记,博尔都系岳端(有《寒瘦集》)从兄,启先生也仅闻《白燕栖稿》之名而已,其书之罕可见一斑。此本初印,书名页钤博尔都“东皋渔父”印,卷前汪琬、姜宸英序及博尔都自序,序末钤“问亭、辅国将军章”二印,是为作者自藏本,又经邓之诚递藏,每册封面有长跋,珍重之极。Lot重刊校正笠泽丛书四卷补遗诗一卷续补遗一卷(嘉业堂藏最初印本)清雍正顾楗碧筠草堂刻本1函2册?开化纸?线装钤印:乌程沈氏补读书斋藏书,韵斋所藏,吴兴刘氏嘉业堂藏著录:《小残卷斋藏古籍碑帖精品展》,年学苑出版社出版。28.9×17.4cmRMB:,-,此本首有书名页并“碧筠草堂重雕”牌记,卷前陆氏十一世孙惪原跋,跋中“今清朝右文”提行另起,是顾氏原刻之证,又跋末有“旌德李士芳镌”一行,为后印本所无。顾刻为清代写刻代表作,传世印本无多,初印本更是稀见难得。据册内钤印,此本在清末为湖州沈韵斋、嘉业堂刘承干递藏。Lot重刊校正笠泽丛书四卷补遗诗一卷续补遗一卷(唐)陆龟蒙撰清雍正九年()陆锺辉水云渔屋刻本1函2册?开化纸?线装钤印:椒坡秘玩,潘氏桐西书屋之印,潘椒坡图书印,硕庭手校,芴盦,志万,古吴潘志万硕庭印信,硕庭氏,硕庭手翰,硕庭所藏,邓蔚山樵,萱苏馆印,陇梅藏书,陇梅好事,抱残守缺,陇梅鉴藏,上海图书馆藏书,上海图书馆退还图书章著录:《小残卷斋藏古籍碑帖精品展》,年学苑出版社出版。33.6×19.1cmRMB:,-,此本首潘志万题书名“笠泽丛书/光绪丁酉夏四月笏菴校于不远复斋”,扉页陆陇梅题识;次书名页并“水云渔屋刊本”牌记,牌记第二行“本”字下钤“陆氏放鸭亭印”;次甫里先生像,续补遗末较顾本多《小名录序》一篇,惪原跋“今清朝右文”连写,不另起;书末附陆钟辉雍正辛亥序。据钤印此本为潘介繁潘志万父子、陆陇梅递藏,潘志万过录何义门校。Lot陈皋赠查为仁自书诗册清乾隆四年()陈皋稿本1函1册?纸本?线装钤印:陈皋,江皋,金地山人,儿孙,马氏光升,莲坡真赏。著录:1.《小残卷斋藏古籍碑帖精品展》,年学苑出版社出版。2.《水西遗韵》,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23.8×14.1cmRMB:,-,上下滑动查看作品详情 封面朱岷签题“陈对鸥学长贻莲坡主人诗册,七桥朱岷题。”册末陈皋自署“己未孟夏津门客窗随录旧制,得古今杂诗四十首,就正莲坡大兄先生,钱塘学侣陈皋惶恐顿首。”朱岷字导江,号客亭、七桥,江苏武进人。少孤废学,工隶书,精绘画,雍正间,应查为仁之约来津,居查氏水西庄展蕉轩,与水西庄主人及南北文人唱和赠答,被推为津门画坛魁首。陈皋字江皋,号对鸥,浙江钱塘人,陈章之弟。善诗,格调高洁,摇笔立就,与兄章有“陈氏二难”之目。著有《吾尽吾意斋集》、《对鸥漫语》等。按上款莲坡先生,即天津水西庄主人查为仁。查为仁字心谷,号莲坡,清雍干间诗人,出身书香门第,寓天津。与厉鹗合笺《绝妙好词》收入《四库全书》中,另著有《庶塘未定稿》、《莲坡诗话》等。黄裳《前尘梦影新录》中有陈皋稿本《沽上醉里谣》,称“黑格精写,楷法宛妙无俦。观其楷法,与查莲坡杂著、《春凫小稿》宛然如一,知皆皋手书上板者,为之快然。诸种于清初刻本中为白眉,书法工妙,而复秀雅,非出写官之手,似尚出林吉人上。”又称“水西庄查氏为清初巨富,亦好结客,皋客天津,久主于莲坡,因为手书诸集上板,盖所以报之也。此二集即客水西时所制诗馀,殆未墨板。”此册亦或陈皋于水西庄中酬报查为仁而作。 ?? Lot蔗塘未定稿存四卷(清)查为仁撰清乾隆刻本1函2册?竹纸?线装钤印:积学斋徐乃昌藏书,裳读,黄裳藏本著录:《小残卷斋藏古籍碑帖精品展》,年学苑出版社出版。26.7×15.9cmRMB:,-,含《抱瓮集》、《山游集》、《竹邨花坞集》、《押帘词》四种。此书为陈皋手写上版,雕刻精绝,黄裳《清代版刻一隅》称其“楷法精熟,姿媚横生”。在《来燕榭书跋》中又详记得书始末。先是,得一桃花纸本,缺《诗话》及其他一二种;又于徐乃昌家得一竹纸本,仍缺《诗话》,最后才于萃古斋访得全本。此本《抱瓮集》序下正钤徐乃昌藏印,当即《书跋》中所记之徐乃昌旧藏本。又《押帘词》后有黄裳书跋,称在诵清阁得此本,正是之前所缺诸种,此语与《书跋》所记“缺《诗话》及其他一二种”亦相符。《书跋》后记黄裳先生感叹“觅之数年始得入藏,聚书辛苦,岂易言耶”,此语正是,书之难得,识者宝之。Lot绝妙好词笺七卷(清)查为仁、厉鹗笺清乾隆十五年()查氏澹宜书屋刻本1函2册?竹纸?线装著录:《小残卷斋藏古籍碑帖精品展》,年学苑出版社出版。27.5×16.5cmRMB:,-,《绝妙好词》为宋人周密所编南宋词选集,收词人一百三十二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去取谨严,犹在曾慥《乐府雅词》、黄升《花庵词选》之上。又宋人词集今多不传,并作者姓名亦不尽知于世,零玑碎玉,皆赖此以存,于词选中最为善本。”然在元明间,宋词主流地位为散曲取代,此集亦少有流传。清初词学中兴,乾隆间查为仁、厉鹗合笺此集,对浙西词派的崛起和《绝妙好词》的传播居功至伟,受此影响,清嘉道间余集等又作续钞,由杭州爱日轩刻版行世,进一步扩大了《绝妙好词》和笺注的影响。续钞本今收录于《清代版本图录》中,在拍场亦多见,而乾隆查氏初笺本则传本无多。此本书末有查氏澹宜书屋牌记,竹纸,字口爽利,极初印。《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Lot读书敏求记四卷(清)钱曾撰清雍正四年()赵孟升松雪斋刻本1函2册?竹纸?线装钤印:沈毅字厚其号兰坡著录:《小残卷斋藏古籍碑帖精品展》,年学苑出版社出版。26×16.6cmRMB:90,-,半页九行,行二十字,四周单边,黑口,单鱼尾。卷端题“也是翁钱曾遵王”,目录前题“篯后人也是翁钱曾遵王”,目录末题“吴兴赵梦升用亨校”,目录版心下镌“松雪斋”三字。前有王豫序、赵孟升序,后有曹一士跋。此本为《读书敏求记》最早刻本,软体字精刻,初印,后出之雍正六年延古堂本、乾隆十年双桂草堂本、乾隆六十年耆英堂本等俱是此版递修印本。卷二、卷四末均有道光间沈兰坡题识。Lot乐静堂集二卷鸡肋集一卷(清)揆叙撰民国二十二年()冯汝玠钞本1函1册?皮纸?线装钤印:冯汝玠印,志青著录:《小残卷斋藏古籍碑帖精品展》,年学苑出版社出版。31.6×20.2cmRMB:,-,册内收揆叙康熙三十一年、三十二年诗作,分题壬申、癸酉,各为一卷。据《清人别集总目》,《乐静堂集》是恺功诗首次结集,向未刊行,人多不知,揆叙殁后才由其子永寿搜辑遗稿刻成十六卷本《益戒堂诗集》。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揆叙《乐静堂集》传世只国家图书馆藏四明卢氏抱经堂钞本孤帙,而此本正据卢抱经写本录出,时在民国癸酉。冯汝玠又据济宁孙氏藏《益戒堂集》本校录异文,改动达百余处,故此本内容之精善略胜国图藏卢钞本。书后并附揆叙少作《鸡肋集》抄本。冯汝玠(民国),字志青,室名还玺斋,浙江桐乡人。辛亥革命年前任职清廷海军部,入民国,任江苏县知事、浙江绍兴、嘉兴烟酒公卖局局长。后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金石学、甲骨文、文字学及目录学。著有《文字总枢》《文字形义总元》《说文举例》等。Lot饮水诗词集五卷(清)纳兰性德撰清康熙三十年()张纯修刻本1函2册?竹纸?线装著录:《小残卷斋藏古籍碑帖精品展》,年学苑出版社出版。26.2×16.4cmRMB:,-,此集为纳兰容若去世后,其挚友顾贞观审定、张纯修付梓刻成。张纯修刻本笔画精雅,传本却极罕见,清中时已如孤鹜在天,寻常难遘。今传世者公藏仅见国图藏郑西谛藏本、北师大藏谦牧堂揆叙藏本二种。北师大藏本有清末冯汝玠跋称“张氏此刻,张诗舲(张祥河广西布政使司)翻刻仅得残本,末页阙字及自度曲,竟无从据补。嘉庆时已难得如此,求之今日,更如星凤”。Lot秋笳集二卷西曹杂诗一卷(清)吴兆骞撰清康熙徐乾学刻本1函1册?竹纸?线装钤印:石莲闇所藏书,石莲庵,石莲涉猎,仲怿,鄂城汪奠基藏书之印,汪奠基印著录:《小残卷斋藏古籍碑帖精品展》,年学苑出版社出版。27×18.6cmRMB:,-,上下滑动查看作品详情 吴兆骞(-)字汉槎,江苏吴江人。少年颖慧,以诗名于江南,吴伟业将之与彭师度、陈维崧并称为“江左三凤凰”。因顺治十五年丁酉科场案,吴兆骞无辜受累,流放宁古塔二十三年。后经纳兰性德之父明珠居中斡旋,得以赎还,南归三年后卒。吴氏以南人遣戍塞北,诗风陡变,成为清初难得一见的边塞诗人,为研究清代文学者所重视,著有《秋茄集》。此本一册全,书前有吴兆骞致徐干学书,书后有吴兆宽志谢诗,版心未标卷次,首卷收赋八篇,端题“秋笳集”,次行题“吴江吴兆骞汉槎氏着”,计十七页。二卷收诗二百三十六首,卷端题署同前,末《封祀长白山二十韵》诗尾,下镌“全”字,计五十七页。附《西曹杂诗并序》收诗四十五首,计十三页。此书后有雍正间吴桭臣增刻八卷本,行款与徐刻全同,但内容已做了重新编次,徐刻诗原一卷,吴刻一析为二,原本第三十页《九月十日雨雪达暮寄琢之》后接《与旧史》、《冰井曲》,吴刻将《与旧史》一首挖去,《冰井曲》前补刻“秋笳集卷三、吴江吴兆骞汉槎氏著”二行,同时《冰井曲》原第三十一页版心页码依次挖改顺延,成卷二三十页、卷三二十七页的面目。据《清人别集总目》,二卷本《秋笳集》仅见中科院一家公藏,可见传本极罕,中科院本有邓之诚跋,误作乾隆刻本。黄裳《前尘梦影新录》著录两本,一雍正刻八卷本,一即康熙徐干学刻赋诗并西槽杂诗二卷本,并称此书为“名物”。另据书内跋文、钤印,此本经清末吴重熹、汪奠基递藏,有吴重熹前后跋文、卷内批注多处。 ?? Lot诚斋诗集八卷文集一卷(清)盛符升撰清康熙刻本1函2册?竹纸?线装钤印:文如居士金石长寿印,邓之诚文如印,岁在昭阳协洽听鹂山馆钤记,听鹂山馆珍藏,胡氏所藏,南云蔡氏藏书,乐山堂珍藏,崐琼著录:《小残卷斋藏古籍碑帖精品展》,年学苑出版社出版。28.3×18cmRMB:90,-,盛符升(-)字珍示,号诚斋、赣石,江苏昆山人,康熙三年进士,官至御史。师事张溥、夏允彝,与徐干学同年乡举,往来甚密,徐谓符升“诗外别有事在”,以其诗多记清初史事。查考公藏著录,盛符升刻本今传世者,仅国图《江左兴革事宜略》残卷一种;又社科院文研所藏旧钞本《诚斋集》一种,亦作八卷,与刻本编次不同,且此本内《慎墨堂选本》、《国雅选本》二种为抄本所无。封面有邓之诚长跋,《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中著录之“邓之诚旧藏”即是此本。邓跋称“世多不识符升本末,盖由未睹其集耳”,传本稀罕,足称珍秘。Lot惠山听松庵竹垆图咏四卷(清)吴钺辑清乾隆二十七年()吴钺刻本1函1册?白纸?线装钤印:山阳朱氏小潜釆堂考藏金石图籍著录:《小残卷斋藏古籍碑帖精品展》,年学苑出版社出版。25.9×15.4cmRMB:,-,郑振铎《西谛书话》有记,“惠山听松庵竹垆图咏,清吴钺辑,四集一册,清乾隆二十七年刊本,附图四幅,极精良可喜。乾隆三次南巡,皆经惠山,曾题此卷。诸画为秦文锦所临,书简者为吴心荣,均佳妙。第一图为九龙山人王绂绘制,第二图为履斋写,第三图吴王呈写,第四图则为张宗苍所补绘。元明人真迹,传世者罕矣。”郑藏本今在国图,不见其他公藏著录。此本初印,钤山阳朱氏小潜釆堂章。Lot絸园烟墨著录正编一卷附编一卷(清)徐坚撰清嘉庆二十二年()石契斋刻本1函1册?开化纸?线装钤印:王同愈印,胜之,栩缘印信,胜之一字栩缘,元和王氏图书记,栩缘所藏,栩盦著录:《小残卷斋藏古籍碑帖精品展》,年学苑出版社出版。26.8×16.5cmRMB:45,-50,书分正编、附编,前有嘉庆丁丑余集序,沈钦韩序,目录,絸园先生小像及嘉庆甲戌沈钦韩像赞,卷尾有“孙男份、保校,李滨刻”一行。黄裳《前尘梦影新录》“西京职官印录”条记“《絸园烟墨著录》二卷一册,嘉庆中石契斋刻本,雕椠精绝,作颜平原书体。其书所着为坚所制书画钜迹著录,自引首题诗,以至卷尾题跋,一一著录,所涉坚生平师友者不少。此种个人著录,他未之见。”《清代版刻一隅》亦称“此本以颜真卿书体写样付刻,刻手亦精佳,能传毫素,于有清一代雕版中,堪为上驷”。此书不见公藏著录,传本极罕。此本初印,扉页有王同愈长跋二篇。古籍善本专场中,除“小残卷斋”专题外,另有诸多精品,如“宋刻孤本《增修东莱书说》卷二十七至二十九”、“同一藏家专题”等,而“璀璨——中国书画及古代艺术珍品夜场”中“雍正皇帝朱批谕旨”也可谓是罕见重器,亦足见中贸圣佳25周年古籍拍品质量之精。增修东莱书说卷二十七至二十九(宋)吕祖谦撰 南宋中期福建刻本 1册?黄麻纸?线装 提要:此书传本极罕,公藏仅见中国国家图书馆存卷十二至十五,四卷宋刻原书。此件拍品存卷二十七至二十九,三卷均为宋刻宋印,是传世孤本。 著录:1.《四库全书》经部书类 ??????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十一 ??????3..《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二 ??????4.《国家图书馆宋元善本图录》. 14×10.1cm RMB:,-, 上下滑动查看作品详情 《增修东莱书说》,共三十五卷,图说一卷。宋吕祖谦撰,宋时澜修定。 《东莱书说》是吕祖谦阐释《尚书》的讲稿。南宋绍熙三年(),其内弟曾致虚刊刻于南康。《东莱书说》一书,由《宋史》吕祖谦传可知,亦为其重要著述之一。《增修东莱书说》为吕祖谦弟子时澜据其讲义增修而成,共三十五卷,图说一卷。 此册宋刻《增修东莱书说》,亦为巾箱本。存1册,共3卷:卷27—29。其版式与国家图书馆藏本相同,皆为半叶十四行十九字,四周双边,细黑口,双鱼尾。有耳题。上鱼尾上题字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图书馆藏本与本册《增修东莱书说》,在上鱼尾上端所记字数时,大多数把“百”字用点代替。上鱼尾下题“某卷”,下鱼尾上题叶码。宋刻之后,元明两代无刻本,直到清初通志堂翻刻。从这册《增修东莱书说》的字体和版式风格看,符合南宋中后期,福建刻书的特点。 该册存《增修东莱书说》卷之二十七,其内容:周书;蔡仲之命第十九。《增修东莱书说》卷之二十八,其内容:周书;多方第二十。《增修东莱书说》卷之二十九,其内容:周书;立政第二十一。此书原书衣为灰色洒金笺纸,书签题字为魏碑体,书于白绢之上。上题小字双行:宋本□纸/二指开□;书名大字:增修东莱书说;下题小字双行:卷至廿七起/弍拾玖止。 此册宋刻巾箱本《增修东莱书说》虽仅存三卷,却为传世孤本。存世数百年,历经天灾人祸,尚存天壤之间,当有神灵护佑。望识者珍之,爱之! ?? ▲国家图书馆藏本,宋刻原书卷 古籍善本专场Lot至Lot3为同一藏家提供,内收宋、元、明古刻旧钞总计十二件,均为无底价上拍。 其中包括陶湘经眼并著录季振宜旧藏江南西路转运司刻《本草衍义》、蜀刻大字本《苏文忠公文集》、淳熙初刻严陵小字本《通鉴纪事本末》、宁宗时浙江初刻朱熹《晦庵先生文集》、建宁郡斋初刻《东汉会要》等宋刻珍本;以及建文年间刻《埤雅》、小宛堂本《玉台新咏》,汲古阁毛氏钞本等精品。 宋刻《本草衍义》残页 南宋庆元元年()江南西路转运司刻本 1页?麻纸 钤印:御史之章,季振宜印,沧苇 著录:1.《季沧苇藏书目》p64 ??????2.《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p至p ??????3.《王子霖古籍版本学文集》第二册p57 ??????4.《涉园所见宋版书影》第二辑 ??????5.《中国古籍善本总目》p 31.8×40.5cm 无底价 上下滑动查看作品详情 该书为宋江西南昌地区官刻本《本草衍义》的版权页,而且也是该书现今能看到的最早刻本。此版本全国仅国家图书馆藏有一部全本,是海内孤本,而国家图书馆藏本恰巧遗失了这个版权页,正好可补其缺。(见陈晓兰先生所著《“本草衍义”版本源流考》一文,其曾考察过国图藏本,称国家图书馆藏本卷末无跋文与列衔,内容略有残损)。拍品最早为清初季振宜所藏,其藏书目录《季沧苇书目》,著录宋版《证类本草》一部,附录部分便是这部《本草衍义》(见《季沧苇藏书目》p64,《丛书集成初编》本)。后来该书归于怡亲王的藏书室明善堂,明善堂散出后又归了海源阁,是海源阁主人杨绍和在清同治五年购于琉璃厂的,杨氏云:“宋本《证类本草》,后附《本草衍义》四卷。”周叔弢曾见过此本,并对其做了批注:“《本草衍义》是江西刻,由王子霖归之广东莫氏”(《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p至p)。年,海源阁第四代主人杨承训将海源阁宋元善本捆载至天津,逐步售卖,王子霖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从中周旋,将之售卖给广东莫伯骥的。王子霖在其所编《古籍善本经眼录》中更是对此版权页(即拍品)做了极为详细的描述:“末尾有庆元乙卯秋八月癸丑识,朝奉郎权江南西路转运官吴,段,徐,曾,江岺等五人职官姓名,尾有御史之章,季振宜,沧苇等印”(《王子霖古籍版本学文集》第二册p57),可见王子霖当年所见版权页即为此件拍品。而且在王子霖将此书帮杨承训售卖之前,曾被陶湘见到,并对其进行了拍照,后来在所编《涉园所见宋版书影》第二辑中进行了出版(见图片),今用其与拍品对照,知当年陶湘所见者即是拍品。陶湘在目录中还对其来源做了简单描述,说该书现藏“天津某氏”。这个天津某氏应该就是当时滞留天津的海源阁第四代主人杨承训。但至于从莫伯骥家到国家图书馆的流传过程就不是很清楚了,而且在流传过程中这个关键的版权页为何会与原书分离?难道是陶湘在拍照后没有归还杨承训?导致杨承训卖给莫伯骥时,这个版权页就不见了?这一切就仅是猜测了。拍品是难得的宋刻本版权页,上面记载了重要的出版信息,而且从刊刻完成距今也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历经数家流转,在民国就已经有了出版著录。传承至今,实属不易,愿各位藏家珍视之。 ?? 南宋初年刻《苏文忠公文集》残页 南宋绍兴年间四川地区刻本 1页?白麻纸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p。 28.7×42.5cm 无底价 此版本查《中国古籍善本总目》无全本传世,四家公藏皆为残本。民国时期王文进、傅增湘都曾见过此版本的残卷,将其定为南宋蜀刻大字本。今查此残叶下有刻工名宋彦,查《中国版刻辞典》,知此人为南宋初年绍兴时期的刻工。苏轼因为政见导致其著作在北宋年间遭到禁毁,以至到今天都没有北宋刻本的苏轼著作传世,能找到南宋初年的就已经难得了。 宋代首刻《通鉴纪事本末》残叶 宋淳熙二年()严陵郡庠刻本 1页?皮纸?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p。 27.8×37cm 无底价 此残叶纸张轻盈劲透,品相极佳。该严陵郡庠刻本是《通鉴纪事本末》一书在世间的第一个刻本,具有极为重要的文物价值。版本学家黄永年先生生前就极为看重严陵郡庠刻本,在黄永年儿子黄寿成所撰《父亲黄永年的书趣》一文中就曾经转述黄永年的话,对该书做了数量统计:“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该刻本完整的仅有两部,分藏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此外还有几家图书馆藏有残本,但最多的也只有七卷,最少的仅有一页。”仅有一页竟然也能被《总目》统计进去,足可见其稀少。 “璀璨夜场”中,陈设本《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雍正皇帝撰辑,鄂尔泰、张廷玉等奉敕编纂。此部《硃批谕旨》为原清宫装潢,规制极高,用料极为考究。雍正帝在位时间不长,期间亦刻书不多,套印本仅见此《硃批谕旨》一种;其规模之巨、用时之长,在清代内府套印本中首屈一指。 璀璨夜场Lot 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清雍正十年至乾隆三年(-)武英殿刻朱墨套印本 6箱册开化纸线装 RMB:,0-,0 此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首册卷前冠以雍正帝御笔序文,连同『朝乾夕惕』『雍正宸翰』二方宝薮一并朱墨刷印上版。 此部《硃批谕旨》装潢典雅、用料考究、用银繁费,套印精美且卷帙繁浩。清内府刻书多由帝王直接主持或参与,御览及陈设本更追求工丽秀雅,以彰显皇家气派,非倾国之力不可完成,使书籍成为宣扬国力之艺术品。市面多见流散零本,全一百一十二册完帙更为难得,且未见有如此装潢;此部为民间仅见,当为原宫廷陈设本。(文/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翁连溪) 除此“璀璨夜场”罕见巨帙外,“古籍善本专场”,另有其余内府本亦是精品,颇可道哉。 Lot 四书集注十九卷(宋)朱熹撰 清初内府刻本 1函10册?开化纸?线装 17.2×11.1cm RMB:,-, Lot 御选唐诗三十二卷目录三卷 清康熙五十二年()内府刻朱墨套印本 4函16册?开化纸 著录:1.《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号 ??????2.《清代内府刻书图录》P45图P ??????3.《中国古籍善本总目》P6 ??????4.《藏园订补郘亭书目》P ??????5.《清代版本图录》第一册P 28×16.6cm RMB:,-, Lot 佩文斋广群芳谱一百卷 清康熙四十七年()内府刻本 32册?开化纸?线装? 著录:1.《清代内府刻书图录》P38图29 ??????2.《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子部谱录P ??????3.《增订四库简目》P 24.5×15.5cm RMB:,-, 中贸圣佳“古籍善本”专场,囊括“小残卷斋”专题、“同一藏家专题”、宋刻孤本《增修东莱书说》残帙,以及内府刻书等,又“璀璨夜场”中整套“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亦令人慨叹皇家刻书规制之高。然因篇幅所限,实无法一一而足,又难免挂一漏万,好之者可莅临前往一窥究竟。 ▲同古堂坚持原创 感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baojieshaobj.com/wltq/9524.html
- 上一篇文章: 养多肉,这ldquo货rdquo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