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背上的世界藤壶聚落
大型鲸类是这个星球上存在过最庞大的动物,这些巨兽每年都会迁徙数千公里在辽阔的海洋中往来穿梭、繁衍生息。对于人类来说每一头巨鲸都是活生生的自然奇观,而对于一些小型甲壳动物来说,巨鲸宽阔的身躯可能就意味着整个世界。这些微小的动物依附于鲸类的体表并在这里生长、捕食、繁衍,巨鲸就仿佛移动的岛屿,将其上生活的居民带到海洋的各个角落。 灰鲸呼吸孔附近的隐鲸藤壶聚落与生活在附近的鲸虱,图片来源:Arkive 藤壶一般泛指无柄蔓足类,是一类营固着生活的甲壳动物,其中鲸藤壶科Coronulidae的成员就是鲸类体表上最常见的附生动物。 附生在鲸类体表的藤壶跟其他藤壶并没有明显区别,它们的身体都蜷缩在坚硬的石灰质外壳中,只露出多节的蔓足捕食水中的浮游生物。这种被动的生活方式也就导致了它们对生境的要求较为苛刻:需要稳定充足的水流来保证食物的供给(所以藤壶寄生人类的都市传说基本都是无稽之谈),因此藤壶多见于鲸类的头部、颏部、背鳍、鳍肢和尾鳍等部位。 藤壶结构示意图 而藤壶又是如何附着在这些位置上的呢? 藤壶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它们会伸出细长的阴茎与附近的同类交配。受精卵会在一段时间内孵化成无节幼虫,这些幼虫与固着生活的成体不同,它们在海水表层营自由生活,是海洋浮游生物的一部分。无节幼虫在几天内快速成长进入介虫形幼虫期(也称腺介幼虫),这些扁盘状的幼体会用触须在鲸类的体表爬行,来寻找合适的定居位置。 藤壶生活史的三个阶段 不过让这些移动能力很差随波逐流的幼虫跨越大洋去寻找宿主显然是很不现实的,研究者们推测鲸藤壶主要在鲸类繁殖期孵化,幼虫们会在温暖的鲸类繁殖海域聚集成高密度的群体,时机成熟便会在游过的鲸类体表着陆。 桶冠鲸藤壶的生活史,c-f为无节幼虫,g为介虫形幼虫,h-l为青年阶段 对成功附着在鲸类体表的藤壶来说固着生活的挑战也才刚刚开始,如何湍急的水流中扎稳脚跟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更严峻的问题是脚下的“土地”不是坚硬的岩石,而是不断更替生长的皮肤,为了应对这种生活,鲸类体表附生的藤壶都各显神威,通过各种方式在鲸类的体表之上站稳脚跟。 大翅鲸幼崽头部刚刚附生不久的青年鲸藤壶,图片来源:JodieLowe 下面就介绍几种鲸类的体表比较常见的鲸藤壶: 鲸藤壶科隐鲸藤壶属灰鲸可谓是藤壶附生的“重灾区”,它们也是体表藤壶附着情况最严重的鲸类。 灰鲸体表的居民主要是鲸藤壶科的隐鲸藤壶Cryptolepasrhachianecti,这些藤壶的外形与常见的“火山”状藤壶相去甚远,呈较为扁平的放射状。这种结构是隐鲸藤壶甲壳外壁向内折叠的结果,折叠产生的板状结构让隐鲸藤壶可以牢固地嵌入灰鲸的皮肤,而甲壳内壁由于生长而产生的类似年轮的生长环更可以让它们紧密地锚定在灰鲸的体表。 隐鲸藤壶的结构(Seilacher,) 上图中A为隐鲸藤壶的顶部,B为基部(类似仰视视角),其中鲸类皮肤中的纤维渗入了隐鲸藤壶的甲壳褶皱之间,C与D为俯视图和仰视图的细节,E为内壳的大量生长环。 但由于外壁折叠产生的板状结构彼此游离,导致了隐鲸藤壶的强度较低,暴露在皮肤外的像火山一样的甲壳顶部也就很容易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被磨损侵蚀,只留下深埋在灰鲸体表的放射状或星状的甲壳基部,这也是隐鲸藤壶这个名字的由来。而随着灰鲸皮肤的更替,隐鲸藤壶的基部也不断向下生长,顶部不断被侵蚀,保证甲壳能牢牢锚定在灰鲸体表,防止自己随着死皮的脱落而被抛弃。 嵌入灰鲸皮肤的隐鲸藤壶,藤壶放射状甲壳为白色,皮肤为黑色,图片来源:MIKEKELLY 根据目前的研究,隐鲸藤壶似乎只附生在灰鲸的体表,在其他鲸类物种的体表都没有发现,但几乎每一头灰鲸的头部都会有大量的隐鲸藤壶附生。即使是幼鲸的体表也会在短时间内开始附生隐鲸藤壶,一般来说能看到的体表干净没有隐鲸藤壶痕迹的幼崽的年龄一般不超过一周。 浮窥的灰鲸幼崽,头部尚无大量隐鲸藤壶附着,图片来源:JoseAngelSanchez 嵌鲸藤壶属扁平嵌鲸藤壶Cetopirus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baojieshaobj.com/wltq/9463.html
- 上一篇文章: 物种海里的ldquo熊猫rdq
- 下一篇文章: 电影风语者百度云资源P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