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绝版老照片,全是你从未见过的长沙
星城事 老城旧事 年毛泽东从韶山返回长沙途中与宁乡学生交谈。 一九八二年,洪水涌入长沙开福区沿江大道,市工人文化宫附近居民宿舍全部被淹。水深过膝,许多年轻人主动帮助年老体弱的邻居转移。 老长沙人都知道“扮禾”这个词。今天农村收割水稻都是用打稻机,而且大都是电动的,但数十年前农村扮禾要用扮桶。(图为年湖南大学土木系学生到浏阳文家市公社参加社教时与社员一起扮禾的情景) 在洗衣机问世之前,城市居民大多用脚盆、搓板洗衣,而农村妇女则将衣服拿到河边塘边去洗。如图中这种方法,人蹲在跳板上,用木棒捶打,然后在河中塘中漂洗,照样能洗得很干净。 年,长沙志愿医疗队从朝鲜战场回国,医院的职工前往欢迎,途经八角亭。 上世纪60年代末,长沙烈士公园内是可以骑单车进去的,或者说,你要骑车进去,也没有谁管你。于是有那么一天,照片上这两位姑娘就旁若无人,把烈士塔前那条宽阔的路当成了练车场,而且还玩起了车技。 塞子一插,号牌一抹,嗯呀嗯呀,接续电话。没有使用程控电话以前,邮电局全靠总机人工接续电话,一名话务员值守一台总机、十多个门子,打电话排队是常事。图为自建国以来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的人工电话总机值守室,如今再也看不到这种场面了。 年,长沙市工人文化宫举办了第一期摄影培训班,一共有50余人报名参加了学习。这些学员以后大部分都步入了专业和半专业摄影行业,成为长沙市的摄影骨干力量。 没有空调的夏天,老屋的堂屋最凉快,不但阴沁,还有穿堂风嗖嗖而过。老班子最喜欢坐在这里扯谈。 长沙有些老屋,堂屋居中,面积最大,各家各户围绕堂屋居住。夏天一到,只要抽几把靠椅,出得自家门,便可在堂屋里歇凉。 喜爱游泳的老长沙人不知道还认不认得这个地方?很多年以前,长沙的人工游泳池只有为数不多的区区几个,这里便是其中之一的烈士公园游泳池。每到入夏,这池中便水花飞溅,一片笑语欢声。 年,长沙城下了一场大雪,岳麓山上迎来了一批跑到山上打雪仗的市民。 钟友援摄 年,年嘉湖出现冰冻,湖面上不再有游船轻摇桨橹。但湖边总有不怕冷的年轻人,在湖边欣赏雪景。 罗斯旦摄 年,毕业前夕,潘一尘和妻子相约在烈士公园,烈士塔前,草地上,留下了他们青春相拥的合影。 新民学会会员们,他们是当时在长沙组织起来的进步团体,其宗旨为“改造中国与世界”。 《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 民初的幼儿园小孩子在做哑铃操。 年,雅礼大学堂开学,学生们还留着长辫子呢。 长沙妇孺等提篮携筐在便河边洗衣洗菜。 峥嵘岁月 挥锤开山!枝柳铁建长沙分指挥部21连炮工班的王瓦利、王宏武、牛泽庆(从左至右)在工地挥锤掌钎。 出车之前!上世纪七十年代,靖县铁路建设长沙分指挥部运输队的师傅们,身后的工棚为长沙分指挥部驻地。 种水稻插完田后不久,就要中耕除草了。今天农村中耕都是用除草剂,可当年却要卷起裤腿下田,几人一排,每人撑根木棍,用脚把杂草踩到泥里去。要碰到运气好,还可捉到又粗又大的黄鳝,那就算打牙祭了。(这张年摄于脱甲公社的照片,就是社员在稻田里中耕) 年4月,修建烈士公园的施工队为赶在五一劳动节前完工,正在日夜铺设公园内的石阶。 年元月,白雪皑皑,工人们冒着严寒,仍在加紧修建烈士公园内的烈士塔。 解放前,长沙没有自来水,居民主要饮用湘江水,而且靠板车和水桶运送。 这是当年长沙知青用肩挑手扛的方式砌成的桥墩边的路基。 当年修筑三线铁路,没有大型机械化工具。来自长沙的民兵,就在石头山上出大力,流大汗。 长沙市望城县雷锋公社女民兵朱运华(右)奋斗在湘黔线上。 枝柳铁建长沙分指挥部15连长沙市女知青王晓芝、刘化实在枝柳铁路建设工地的留影。 长沙女知青在出工前合影,身后是她们当年居住的工棚。 长沙女知青在工地弹起丝弦唱起歌,咱们连队新事多。 22连一位长沙女知青的特写照,反映了三线工地女知青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 铁建民兵修好湘黔线后,又奔赴枝柳铁建。 年9月,长沙市五一中路建成通车,图为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毛致用为通车剪彩。 年9月长沙市五一中路通车典礼的壮观场面。 民国时期《中央日报》报道长沙大火的责任处理:酆悌等三人处决,张治中革职留任。 三颗人头平息文夕大火的民愤。 今年最热门,最实用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最好北京哪里看白癜风最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baojieshaobj.com/wltq/911.html
- 上一篇文章: 情人节专题数学家的那些爱情故事
- 下一篇文章: 万隆市长期待携手中方共建印尼城市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