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哈威中国各教派都认可的教义学家
中国穆斯林经常为如何认主而争论。这些形而上的问题本应该是学者们讨论的对象,但因为涉及到教派问题,一般民众也经常参与讨论。为了提供认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中穆网将分期发布马占明教授对塔哈威的研究文章。 公元9~10世纪,伊斯兰世界出现了三位教义学家:埃及的塔哈维、伊拉克的艾什阿里和中亚的马图里迪。作为逊尼派代表性人物,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人中以艾什尔里影响最大,马图里迪次之。 然而,艾马二氏的教义学思想均遭到以“遵贤”著称的罕百里派以及今天的赛莱菲派的质疑,认为他们不同程度地受穆尔太齐赖派思想的影响,有重理性、轻经训之嫌。作为教义学家,塔哈维的影响虽然不及他们,但其教义学思想却得到逊尼派穆斯林的一致认同。本文旨在对塔哈维的生平加以简单介绍,对其教义学思想进行简单梳理,供学界参考。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奉者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在传播初期,穆斯林内部在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上高度统一。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后,他们在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上产生了分歧,那些分歧虽然当时解决了,但留下了隐患。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年在位)遇刺身亡之后,阿里(卒于年)和穆阿维叶(卒于年)对有关问题意见相左,致使穆斯林内部产生了严重分歧,分歧导致分裂,于是出现了什叶、赫瓦利吉和逊尼三大派别。对外扩张的不断深入让阿拉伯人接触到希腊哲学,催生了以理性思辨著称的穆尔太齐赖派。 四派之间历来存在学术斗争,在大多数情况下逊尼派处于优势。公元9~10世纪,逊尼派中出现了三位颇具影响力的教义学家,他们是埃及的塔哈维、伊拉克的艾什尔里(?~年)和中亚的马图里迪(?~年)。根据学术斗争的需要,他们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伊斯兰教基本信仰和一些关乎穆斯林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进行了阐述,成为逊尼派教义学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依然在影响着穆斯林世界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三人中以艾什尔里影响最大,当今世界近一半逊尼派穆斯林信奉其教义学主张;其次是马图里迪,其教义学观点是近三分之一逊尼派穆斯林的“诚信”。然而,艾马二氏的教义学思想均遭到以遵贤著称的罕百里学派,特别是今天的赛莱菲派的质疑,认为他们不同程度地受穆尔太齐赖派思想的影响,有重理性、轻经训之嫌。塔哈维的影响虽然不及他们二人,但其教义思想却得到逊尼派穆斯林的一致认同,使其在这个领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塔哈维其人 (一)出生与成长 塔哈维是埃及人,出生于公元年,卒于公元年。 塔哈维生活在阿巴斯王朝(公元~年)后期,当时巴格达哈里发已大权旁落,土耳其人掌控着国家大权,政局十分混乱,社会动荡不安。各地虽然名义上隶属于阿巴斯帝国,实际上已经独立。此时的埃及由图伦家族统治(公元~年),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国库十分充裕,基础设施完备,社会风气良好,人们酷爱知识,尊重学者;学者们也积极投身于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建设中。 塔哈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位擅长诗歌吟诵和传述的学者;母亲是沙斐仪(公元~)大教长的弟子之一,经常参加沙氏的讲座;舅舅是伊玛目?穆兹尼(公元~年),此人是沙斐仪教长(公元~年)最著名的弟子,也是沙氏学说的主要传播者。另外,塔哈维还曾请教过当时在埃及的大多数著名学者,其中包括时任埃及法官的艾哈迈德?本?艾比?依木兰(卒于公元年)和著名圣训学家艾哈迈德?本?阿里?本?舒艾布?奈萨依(卒于公元年)等;他曾到大马士革旅行,其间向遇到的许多学者请教过学术问题。 塔哈维和六大部圣训集的作者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并和其中一些人共同传述过一些圣训。二十岁以前,他曾尊奉沙斐仪派学说,后来改尊哈乃斐学派。关于他改尊学派的原因有几种说法,其中比较可信的是,他看见舅舅经常阅读哈乃斐学派学者们的著作,于是自己也偷偷看,后来就索性放弃沙斐仪学派,改遵哈乃斐派了。 (二)学者们的评价 在伊斯兰思想史上,未受到评论家批评的学者为数不多,塔哈维是其中一位,他几乎受到所有知道他的人们的赞扬。 历史学家艾布?赛义得?本?尤奴思(卒于公元年)在《埃及学者的历史》一书中说:“塔哈维是一位可信、可靠的人,同时也是一位思维敏捷的法学家……” 伊本?奈迪目(卒于公元年)说:“在知识和淡薄名利方面,他是当代绝无仅有的人。” 宰海比(卒于公元年)在其《名人传》中称塔氏为:“著名的伊玛目,伟大的‘哈菲兹’,埃及的圣训学家和法学家。” 伊本?凯西尔(卒于公元年)在其《始与末》中称其为“哈乃斐学派的法学家,著有许多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作品,是一个可信、可靠的人和杰出的‘哈菲兹’。”此类赞誉之词在相关文献中很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布哈里圣训集》注释的作者伊本?哈哲尔(卒于公元年)说,很少有人兼通圣训学和教法学,他例举了五个人,其中包括塔哈维。早期的伊斯兰学者大多都是百科式学者,他们兼通多门学科,但各有所长。可以这么说,艾布?哈尼法(公元~年)是伊斯兰法学方面的顶尖学者,布哈里(公元~年)是圣训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泰伯里(公元~年)是经注学泰斗,而塔哈维则以被普遍认同的教义学家闻名伊斯兰世界。沙斐仪学派的白海根(卒于公元年)和罕百里学派的伊本?泰米耶(公元~年)曾对塔哈维略有微词,被当代学者舒艾布?艾尔奈乌特等予以驳斥与纠正。 (三)主要作品 塔哈维之所以享有如此高的声誉,与其涉猎广泛、著述丰硕、学问精深有关。塔氏的学术研究涉及伊斯兰教义学、《古兰经》诵读与注释学、圣训学、教法、历史、语言文学等多个领域。其最著名的作品有: 1.《古兰经律法》(AhkamAl-Quran),据《圣训意解》印度版前言作者说,该著作有20册之多。 2.《圣训释疑》,全16册,收集了约多段圣训。塔氏对这些圣训中的疑难之处作了详细的解释。该书的一部分很久以前在印度出版,年,贝鲁特使命出版社出版了全本。 3.《圣训意解》,凡四册,共收集圣训多段,以教法典籍的方式编排而成。作者介绍了法学家们对许多法学问题所持的观点,并对这些观点加以比较,对每一种观点进行分析,然后得出一个在他看来证据充足且符合理性的结论。这本书曾经在印度、埃及和贝鲁特出版发行过。 4.《逊尼派信仰纲领》,是塔哈维最著名的著作之一,篇幅虽然很短,内容却很丰富。作者在书中系统论述了伊斯兰教的六个基本信条、真主的属性、如何理解穆民在后世见真主、前定的不可预见性、穆罕默德的使者地位、登霄事件、《古兰经》是否被造、天堂与火狱等教义学命题;还阐述了逊尼派对穆罕默德的家眷、后裔、圣门弟子特别是四大哈里发以及早期伊斯兰学者所持立场,对穆斯林当中表现好和表现差的人应有的态度,关于犯过大罪者的归宿问题等。伊斯兰历史上有许多学者为该书做过注释,限于篇幅,我们就不一一例举了。 塔哈维教义思想的传播情况 在伊斯兰教义学派中,重理性的穆尔太齐赖和重经训的罕百里派曾经因先后得到阿巴斯王朝哈里发的支持而得势。稍后兴起的试图在经训与理性之间进行调和的艾什尔里派和马图里迪派也因得到不同时期政权的重视而作为官方教义传播到世界各地。塔哈维教义思想虽然没有遇到那样的发展机遇,却得到伊斯兰世界人们的普遍认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塔哈维阐述的教义学观点相对比较温和,且没有涉及诸如“沃吉赫”、“耶的”、“伊斯提瓦”等容易造成混乱的敏感问题,因而没有与艾什阿里派和马图里迪派发生冲突; 第二,从某种意义上说,哈乃斐学派是阿巴斯王朝和土耳其帝国时期的官方教法学派,传播面非常广,而塔哈维在教法上属于哈乃斐学派,所以他的思想受到尊奉哈乃斐教法学派的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欢迎; 第三,在阐述教义的方法上,塔哈威没有像艾什尔里和马图里迪那样采用哲学思辨的形式,而是和艾哈迈德?本?罕百里一样遵循了“赛莱夫”的论述方式,因此,其教义学思想又得到罕百里教法学派盛行的海湾国家特别是沙特学者的肯定与重视,其所著《逊尼派信仰纲领》一书成为阿拉伯国家许多高等院校主要教义学教材。 在中国,塔哈维教义思想鲜为人知。有些教法经典里提到塔哈威的法学观点,所以少数阿訇知道他是哈奈菲学派的一位教法学家,但几乎没有人知道他是一位教义学家。改革开放以来,陆续有中国穆斯林青年赴阿拉伯国家留学,其间接触到塔哈维教义学思想,毕业后把所学教材带回来。 今天,我国西北地区和云南等地一些清真寺开始给学员讲授这本教材,传播塔哈维教义思想。据悉,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已经翻译出版了塔哈维《逊尼派信仰刚领》的注释本,这将对塔哈维教义学思想在我国穆斯林中的传播产生积极影响。 结语 塔哈维是逊尼派著名圣训学家、教法学家和教义学家,一生留下数十部扛鼎之作,受到历代学者的一致好评,是伊斯兰历史上少有的几位没有受到批评的学者之一。其教义学思想具有温和、包容、理性等特点,得到了逊尼派穆斯林的普遍认同。 塔哈维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逊尼派关于真主独一及其属性、前定与自由、先知穆罕默德的使命、登宵事件、《古兰经》是否被造、信仰天使、经典与后世、信仰者在后世见真主、哈里发问题、对早期学者的态度、犯大罪者的归宿等教义问题的基本观点。 其中,关于前定是真主的秘密的论断对克服消极的宿命思想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关于穆斯林对执政者应有的立场对处理穆斯林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于不因某种犯罪行为而将犯罪人判为异教徒的思想对维护穆斯林内部团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关于伊斯兰教是中正宗教的主张对避免宗教极端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对异端派的坚定立场对提防外来思潮和宗教的渗透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总之,塔哈维所阐述的逊尼派教义思想,在提高我国伊斯兰教界的宗教思想水平,准确把握伊斯兰教义,防止异端邪说和其他宗教在信教群众中间进行渗透,保持中国穆斯林现有教派格局,维护各派之间的团结,促进社会和谐,促进伊斯兰教在我国健康发展等方面,均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我国伊斯兰教研究中应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只是对塔哈维教义学思想做了简单梳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马占明,年生,哲学博士,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副教授,从事伊斯兰教哲学研究)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baojieshaobj.com/wltq/746.html
- 上一篇文章: 你所不知道的东南亚
- 下一篇文章: 湾区50万以下房子难觅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