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刚拜读了饶文心老师的世界民族乐器,然后一个印尼小姑娘的弹唱视频就被发掘出来。

于是我很得瑟的在群里现炒现卖的一把,告诉大家这个是印尼的萨伞朵;是古筝的邻国近亲。

当我们常自豪的宣称越南筝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一下:筝,是在中国才叫筝,还是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筝?筝是只有中国有,还是只有中国现在这么弹?筝是只从中国传出去过,还是跟世界其他区域,不停的发生着交流和借鉴?筝,到底是什么,来自哪里,要去向哪里!!!

基因图谱证实,全世界的人们,都是从非洲迁移出来的,那么作为人类独有的音乐,乐器怎么可能没有联系。直白的说,乐器的使用,一定是在民族文化区分之前的。我接下来分享下,我从饶老的书上读到的,以及思考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就粗犷原始的图片:

饶老师在东南亚乐器这一章里,提到了一个菲律宾高山土著的乐器,叫Sludoy或者Kolitong;是竹制的的以竹削起的蔑为弦,用短棒敲击。因为涉及版权,我也无法联系到饶老师,所以我没办法在文中直接引用那些图片。但是我随手搜了一下,发现在我国的贵州,类似的竹弦、敲击的乐器----筒噔(筒筝?),到今天也还存在。

看完这几张图片,我心中再也不去纠结说文解字里,到底是“五弦竹身”,还是“五弦筑身”了。这应该是早期弹拨乐器的起源原形啊,最简单的工艺,最直接的取材,小朋友都可以随手制作了来玩。

用短棍敲击,就是筑;这个时候用手拨怕是很难,毕竟是竹蔑,再一步的发展才是筝吧。所以不管是五弦筑身,还是五弦竹身,都是一样的。

特别开心的是,到了今天这个古老的就地取材的乐器,因为其工艺要求低,取材方便,一直延续留存了下来;依然在非洲、在菲律宾;在中国贵州的大山里,给大家的生活带去欢乐。

当然并没有什么典籍来讲解她的高贵,更没有什么学术在研究她的演奏体系;然而又怎么样呢,她不在意自己是不是筝之祖,或是齐特琴之父;她只是和演奏她的伙伴一起流传了万余年,在万年里,一直令人们开心、快乐,随时享受音乐。

历史,在大山里永远传承,万年不变;交流,才会发展。

下篇预告

下一篇:发展篇(瓦利哈:非洲的竹筒琴:从树皮弦到撮起来的树皮弦)。

想和老许深入探讨

请长按下图

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baojieshaobj.com/wlsj/7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