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聚焦艾省火灾这么猛邻近的BC消防为啥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卑诗山火服务中心(B.C.WildfireService)近日表示,因消防人员近期忙于本省森林野火救援工作,无力派遣人员支援艾省面临凶猛山火而全城逃离的麦克默里堡市。 由于山火肆虐,麦克默里堡市已发布强制撤离令,这是艾省有史以来最大的撤离令,麦克默里堡市和周边地区的数万居民被迫逃离家园。 卑省消防信息官员RyanTurcot说:“本省消防员要全力应对本地的森林大火,鉴于卑省目前的山火发生频率,为保持这里的资源,此时卑省没有能力派遣外援。”不过,他补充说,未来会考虑外省山火支援的请求。 Turcot星期二表示,目前卑省有48处发生山火,已发出4个撤离令。 一名省森林、土地和自然资源厅发言人证实,星期二上午阿省已向加拿大跨区域协作森林消防中心(CanadianInteragencyForestFireCentre(CIFFC)提出增援要求。 尽管卑省目前无法派遣消防员,不过卑诗省艾伯尼市的CoulsonFlyingTankers公司,将一架SikorskiS-61直升飞机租赁给阿省政府,前往火灾现场参与灭火,该直升机装备精良,配备了英尺长的缆绳,以及可携带1万加仑水的水桶。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WayneCoulson说:“机上可装载18名乘客,我们可以运送人,也可以接送消防员。” 加拿大林火背后的冷思考 每逢进入林区,很多人总是对“护林防火,人人有责”这样的标语视而不见。然而现实总是很残酷,近日加拿大麦克默里堡熊熊燃烧的大火,再次提醒我们这份责任有多重。 抛开这次火灾不谈,从大的生态角度看,林火并不完全是坏事。自然发生的规模不大的林火,能烧除枯枝朽木,补充土地养分,让森林重新恢复活力。 在世界上一些林火高发国家,消防员们总是疲于奔命,哪里有火情就奔向哪里。以美国为例,自20世纪初美国林业局成立以来,防火灭火成为首要任务。这却导致那些本应在偶发林火中烧光的灌木、丛林等得以不断生长,并积累下大量枯枝落叶,为下一次大火提供了更充足的“燃料”。因此,近些年来“烧到失控”的林火越来越多。 “野火烧不尽”。这就像是一个尴尬的循环,灭火越快、越多,以后就更有可能发生失控大火。 美国《时代周刊》一篇报道援引亚利桑那北部大学森林生态学教授瓦利·卡温顿的话说,生态系统最主要的自我调节机制就是频繁发生的林火,每2年到7年,就会烧一次。 但在现代社会,这种自然机制已经被打破了。 除了“灭小火而催生大火”,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也为林火发生提供了更有利的“大环境”。而厄尔尼诺等周期性现象带来的干旱等极端天气,更是“火上浇油”,又热又干,令火情一触即发。 在美国,年见证了近几十年来最糟糕的一个防火季,火情数量多、规模大。美国林业局局长汤姆·蒂德韦尔去年5月在国会一个听证会上表示,“现如今美国发生的林火,其规模是二三十年前根本难以想象的”。但林火研究专家称,这也在预料之中,主要原因仍然是全球变暖外加厄尔尼诺。 加拿大艾伯塔大学的麦克·弗兰尼根、莱斯布里奇大学的朱迪斯·库利格等林火研究专家都认为,麦克默里堡此次火情如此失控以及今年以来林火数目明显多于同期,主要就是受到全球变暖的升温和厄尔尼诺下的干旱的双重夹击。 干旱少水,使得森林里的枯枝朽木变得“点火就着”。弗兰尼根对媒体解释说,一场林火的发生有3个要素:可燃物(枯枝朽木等)、火源(雷电或人为原因)和气候(高温、干燥、大风)。 显然,外部环境不容易控制。而如果能定期清理森林里的“可燃物”,就如釜底抽薪,是消除火灾隐患的关键一环,因此包括中国在内很多国家,如今已经开始用“计划烧除法”来防范林火失控。所谓计划烧除,是指在规定的区域内,预先人为烧除森林中的草丛、枯枝败叶或其他植被,还能烧掉外来入侵物种,保护森林生态。 专家们说,很多国家在森林灭火领域增加投入,但其实一旦火情严重,灭火力量也只是杯水车薪。与其如此,不如将资金和人力向计划烧除、防火宣传等方面倾斜,防患于未然。不过,计划烧除也要考虑到临近居民区的空气污染以及火情失控的风险。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baojieshaobj.com/wlsj/402.html
- 上一篇文章: 打破钱学森记录这位国际学霸原来是咱河北
- 下一篇文章: 生活外卖小哥out啦瓦利机器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