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纪检监察报“在这里我非常幸福!”近日,俄罗斯花样滑冰运动员卡米拉·瓦利耶娃在采访中谈及对北京冬奥村的印象,她表示:“(冬奥村)环境很好,氛围很棒。”北京冬奥村于1月27日正式开村,接待来自约60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参加冰球、冰壶、花样滑冰、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和单板滑雪(大跳台)7个项目的名冬奥运动员及随队官员;冬残奥会期间,预计将接待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参加冬残奥冰球、轮椅冰壶项目的名冬残奥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据了解,该冬奥村共有20栋住宅,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分为广场区、居住区和运行区三部分。作为本届冬奥会最大的非竞赛场馆,这里为运动员提供持续53天×24小时不间断的住宿、餐饮、干洗、健身、娱乐、购物、展览、会议、医疗、交通等保障服务。这些天来,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陆续抵达北京冬奥村,他们拍摄了许多体验视频,盛赞北京冬奥会带来的惊喜。日本自由式滑雪选手川村安里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从打开电梯门到进入房间“沉浸式入住冬奥村”的视频。她表示,“房间很宽敞也很暖和,床很舒适,冰墩墩水杯非常可爱……”短短1分钟长度的视频,已获得超过10万次观看。同样对北京冬奥村的安排点赞的,还有来自捷克的花样滑冰选手娜塔莉·塔施莱罗娃。“非常感谢这一切,无法描述我的感受!”她发布了一段视频,记录她居住的房间环境和屋内的冬奥小礼品。她专门表达了自己对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喜爱,“我一直在等这个小家伙,现在我想要那个大的了。”冬奥村内的“智能床”,让众多运动员一见倾心。美国雪橇运动员萨默·布里彻在社交网络上特别晒出了这款“黑科技”。视频中,她拿着有8个按钮的床用遥控器,演示智能床的多种休息模式,可以轻松调整床头的高度,更令她吃惊的是,这个床还支持“零重力”模式。除了“黑科技”的加持,北京冬奥会的房间还专门配置了轮椅以及其他多种无障碍设施,将为北京年冬残奥会的运动员们生活提供便利。室内门采用带有把手的平移门,无障碍卫生间地面为防滑地面,洗手盆为高度80厘米的台式洗手盆,淋浴间为无障碍淋浴间,设置安全抓杆和淋浴凳……种种细节,体现出浓浓的人文关怀。在疫情防控管理的条件下,为运动员提供各类优质的服务和保障尤为重要。北京冬奥村设置了广场区,涵盖22处生活服务空间,涉及餐饮、商业、文化体验等多项内容,并提供多种不同的娱乐设施,包括VR等设备一应俱全。“我的天啊,哇!”美国冰壶运动员克里斯托弗在进入北京冬奥村游戏室后连连感叹。在视频结尾,克里斯托弗还不忘招呼同伴一起参观。同样受到运动员和网友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baojieshaobj.com/wlsj/12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