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地理组教师樊勇创办的公众平台,面向全体地理爱好者和地理教师提供优质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和新高考资讯的平台。

随着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近几年高考地理逐渐向核心素养方面靠近。地理思维的培养,在平时教学中应该引起重视。综合思维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地理的特色。在自然、人文地理中都能很好的体现。

近几年高考地理题,小尺度、小切口的试题以及推理性的试题比较多见,尤其在自然地理中。综合思维有效训练,在地理教学中一定要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要理解透彻,思维的深度要加大,注重逻辑联系。也就是下面这幅图的内涵和外延一定要清楚。

上图不光要注意各要素相互影响、作用;关键是要具体化:有哪些具体因素?具体怎么影响的?同一因素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尺度下影响有什么不同?如果把这些内容完整归纳出来,学生的综合思维就建立起来了。

以河流水文特征为例:应用整体性分析:关于“结冰期”小切口问题

小切口“结冰期影响因素”探究分析:

例题一:届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高三年级期末模拟文综地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哈得孙湾位于加拿大东北部,是一个近乎封闭的内陆浅海湾,面积约万km2。资料表明,海水盐度与冰点温度相反。哈得孙湾的冰封期比同纬度其他海区更长,海湾内的海水10月就开始结冰,直到次年8~9月海冰才能消融,全水域几乎终年都有冰群存在。下图为哈得孙湾示意图。

分析哈得孙湾开始结冰的时间比同纬度其他海区更早的原因。

解析:一定要从材料中找线索:即使气温降低的信息。哈得孙湾位于加拿大东北部,是一个近乎封闭的内陆浅海湾,面积约万km2。资料表明,海水盐度与冰点温度相反。

海水结冰状况与温度、盐度和水深以及海区的封闭性等因素有关。根据图示可知,哈得孙湾是加拿大东北部近乎封闭的内陆浅海湾。水浅,冬季海水降温快,水温低;哈得孙湾相对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交换不畅,水流慢,水温低;有大量淡水汇入,海水盐度比同纬度其他沿海地区低,盐度越低,冰点温度越高,容易结冰。因此哈得孙湾结冰早。

答案:海湾深入内陆,水浅,冬季海水降温更快;多条河流汇入,海水盐度比同纬度其他海区低,冰点温度更高,更易结冰;海湾比较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海水交换少。

例题二:(?新课标全国2)

圣劳伦斯河(下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下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3、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①加深河道②绿化河堤③分段拦冰④拓宽河道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1、结冰期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气温为0℃以下。

从蒙特利尔气候统计图可以看出:气温低于0℃以下,有12月、1、2、3月,共4个月,答案选C。

2、图中河流由南往北流(因为圣劳伦斯河是外流河),结冰条件是气温低(0℃以下)。从纬度上考虑,南部纬度低,冬季气温降温慢,不结冰可能性最大,CD错误;

而在南部有水库(水电站),要建在落差大的地方,在水库放水时,水库下游河段附近,流速快,结冰困难,答案选B。

3、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治。在防治凌汛危害的措施中绿化河堤是无效的,加深河道是难以操作和不现实的,故排除①②,分段拦冰可以减缓冰坝的形成,拓宽河道可以提高泄洪能力,故C项正确。

例题三:高考全国卷1文综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15-17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

解析:

1、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读图可知,在四地中,甲、乙两地年平均气温≤-4℃日数最多,均超过20天,海冰厚度大;与甲地相比,乙地更靠近陆地且位于更封闭的湾部,更易结冰,海冰厚度最大。故选B。

2、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读图可知,在选项中的四个城市中,葫芦岛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的日数最多,超过60天;其他三个城市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的日数均低于60天,可知葫芦岛附近海域海水结冰期最长;葫芦岛所处纬度最高,且位于更封闭的湾部,海域更为封闭,海水流动性弱,更易结冰。因此,葫芦岛附近海冰更厚,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故选A。

3、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C项,由于技术等因素,海冰开采难度较大,开采成本较高,所以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故C项正确。A项,渤海海冰覆盖面积大,海冰资源充足,故A项错误。B项,开采海冰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作用,故B项错误。D项,环渤海地区水资源贫乏,水资源需求量大,故D项错误。故选C。

名师点睛:综合上述经典题归纳影响结冰的因素:

温度是第一位的,其他还有纬度、水深、海拔高度,坡向,流速,含盐量等。

具体分析:

水结冰和冰融化是完全相反的过程,上述因素的影响规律基本相同.仅讨论水结冰.并假定除被讨论的因素外,其它因素均相同.

首要因素:温度低---外界温度越低,即与水的温差越大,传热越快(单位时间的传热量越大),水放热越快,结冰越快.

地理的思维:什么情况下,气温低?

A:纬度高;

B:海拔高;

C:离陆地近,大陆性强的;

D: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强的;

E:寒流经过的地方;

F:冬季白昼时间短,晴天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

其他因素:间接影响气温

盐度:盐度高不易结冰。

地理的思维:什么情况下,盐度高(低)?

A:多河流注入的河湖盐度低;

B:封闭的海区和外海之间(海湾、海峡两侧)盐度不同;

C:内流湖盐度高;

D:人工湖(水库)盐度低;

流速:流速快,流动性强不易结冰

地理的思维:什么情况下,流速快?

A:坡度陡的河段;

B:源头海拔相同(特别是岛屿、放射型水系),流程短的流速快;

C:水电站(水库)附近下游河段流速快;库区内流速慢;

D:水域封闭(闭塞),流动性差;

风力:薄冰吹大风结冰慢;厚冰吹大风结冰快

地理的思维:什么情况下,风力大?

A:距离冬季风源地近的;

B:湖面水面面积大,摩擦力小的;

C:狭管效应(风向和峡谷走向一致);

水深、水域面积大:水体比热容大,不易结冰

温泉、地热地区:不易结冰

地理的思维:什么地方有温泉地热?

A:地壳运动活跃的地方;

B:多地震火山的地方(日本温泉);

C:断层附近;

名师点睛:凌汛问题

俄罗斯北亚地区的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有凌汛,有春汛。

从影响水体结冰的因素出发,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规律:

影响水体结冰的因素:

(1)水温要低:水温低易结冰。

①纬度较高

②海拔较高

③距陆地近,大陆度高

④白昼短或多云,太阳辐射少

⑤受寒冷风(包括冬季风,极地东风,冷性下降风等)影响

(2)盐度要低:盐度低易结冰。河流注入,被注入水体盐度低加上河流排冰易结冰。

(3)水要静:流动性强不易结冰。水域闭塞,流动性弱易结冰。

(4)风力:

①薄冰时吹大风,使水体流动性增强,不易结冰。

②厚冰时吹大风,水体流动性不受影响,风大不易保存热量而使冰层加厚。

(5)水要少:水域大而广阔,水深则不易结冰。

(6)没有地热:地壳活动频繁,多温泉则不易结冰。

影响湖泊结冰的因素:

影响湖水结冰的直接因素:气温

间接因素:纬度、地形(海拔)、水深和水域面积(水量)、离陆地远近、盐度、水流状况、风力、温泉(地热)、水体封闭度。

结冰的天数影响冰层的厚度

典型例题分析

·武邑中学月考

(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瓦利纳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小镇,它位于北美大陆伸入楚科奇海的一条长沙坝上,海拔1.8-3m。每到秋冬季节,阿拉斯加多暴风雪天气,而基瓦利纳都几乎被厚厚的海冰墙包围。19世纪,因纽特人开始在此定居,目前该镇大约有名居民,以打猎和捕鱼为生,近50年来,海水在不断吞噬他们的生存空间,预计到年,小镇将会彻底沉入海底。

(1)指出形成基瓦利纳沙坝的地质作用,并分析图中狭长沙坝东侧水域冰厚且冻结时间长的原因。(8分)

(2)推测因纽特人当时选择在基瓦利纳定居,而没有选择在广阔大陆上居住的原因。(10分)

(3)近年来基瓦利纳小镇在夏季受海水侵蚀最严重,试说明原因。(4分)

思考时间,不许看答案

解析:

(1)基瓦利纳沙坝位于海洋中,离陆地较远,故主要是受海水的作用,沙坝的形成的地质作用是海水堆积。

影响结冰的因素有很多,如纬度、海拔、离陆地的远近、洋流、白昼时间的长短、受冬季风影响的强弱、水的盐度、水的流动性、水域的封闭程度、风力大小、水深及水域面积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狭长沙坝东侧水域相对封闭,海水流动性较差;该区域纬度高,冬季白昼短,东侧靠陆地,水温较低,因此冻结时间长;陆地上有多条河流注入,海水盐度低,海水易冻结成厚厚的冰层。

(2)选择在某地居住主要从当地的优势分析,选择不在某地居住主要从当地的劣势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每到秋冬季节,阿拉斯加多暴风雪天气,而基瓦利纳都几乎被厚厚的海冰墙包围。”说明基瓦利纳周围海冰可构筑屏障,减少该地受暴风雪侵袭;“以打猎和捕鱼为生”,而当地距海近,便于捕鱼;当地纬度高,冬季主要受极地东风影响,根据其在西南方向可知当地位于极地东风带,位于背风坡,受风雪天气影响相对较小。没有选择在大陆上定居可从图中看出大陆上:积雪冰川、沼泽广布,出行不便;气候恶劣,不利于定居。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一是高纬高山地区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二是气温升高后海冰融化后导致海平面上升加剧对小镇的侵蚀。

答案:

(1)地质作用:海水堆积 原因:狭长沙坝东侧水域相对封闭,海水流动性较差;该区域纬度高,冬季白昼短,东侧靠陆地,水温较低,因此冻结时间长;陆地上有多条河流注入,海水盐度低,海水易冻结成厚厚的冰层。(8分)

(2)基瓦利纳:距海近,便于出海捕鱼;周围海冰可构筑屏障,减少该地受暴风雪侵袭;冬季位于背风坡,受风雪天气影响相对较小。大陆上:积雪冰川、沼泽广布,出行不便;气候恶劣,不利于定居。(10分)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气温偏高,海冰和陆地上的冰雪融化,夏季海平面上升,沙坝东西两岸侵蚀更为严重。(4分)

四川卷

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此完成下列2小题。

1.下列有关贝加尔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

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较厚

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

2.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

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融冰时使气温升高

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

思考时间,不许看答案

1.D2.C

解析:

1.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的相关知识。

贝加尔湖结冰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高,北部纬度位置高于南部,所以北部的封冻期更长。故D项正确。

A项,根据图示,贝加尔湖湖面海拔大致在米左右,海拔较低,不是结冰的主要原因,而是纬度高。故A项错误。

B项,由于湖边缘受到陆地较小比热容的影响,结冰早于湖面中心。故B项错误。

C项,该湖为构造湖,由于地壳断裂下陷形成,而不位于山谷,若位于山谷,气温高,冰层不会变厚;冰层厚是由于纬度高,气温低。故C项错误。

2.本题考查湖泊河流调节气候的作用的相关知识。

贝加尔湖在封冻的时候,放出潜热,减轻冬季的酷寒程度;夏季湖水解冻,大量吸热,缓解炎热程度,整体上减小了湖区的气温年较差。故C项正确。

A项、B项,根据所学知识,结冰放热,可使气温升高;融冰吸热,可使气温降低。故A项、B项均错误。

D项,冰层使水汽蒸发减小,降低了空气湿度。故D项错误。

大家都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baojieshaobj.com/wlly/7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