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
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地理组教师樊勇创办的公众平台,面向全体地理爱好者和地理教师提供优质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和新高考资讯的平台。 1月16日周四 高考倒计时距离年高考仅剩天 奋 斗 人生若没有一段想起来就热泪盈眶的奋斗史,那这一生就算白活了。 ——别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历年高考题回顾总结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三题。 6.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7.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8.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解析: 1.A项,材料明确告诉我们该地的土地覆被变化乃是由于气候的变化,而越年积雪面积减少说明该区域温度上升导致了冻土和积雪融化。故A项正确。 B项,越年积雪面积减少说明气温升高而非降低,故B项错误。 C项、D项,材料中并没有关于降水变化的信息,因此关于降水的说法并不能作为判断土地覆被变化的依据。故C项、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2.D项,西伯利亚地区位于高纬地区,冻土广布。根据材料,该地气温身高,该地区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冻土融化引起的。故D项正确。 A项,B项及C项,材料中并没有关于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及地表沉降的介绍,故这三项不构成判断湿地面积增加的依据。故A项、B项及C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3.C项,耕地停止耕作以后,植被会先向对水热要求相对较低的草地转化,故C项正确。 A项,林地对水热要求较高,且森林生产时间长,故耕地不会立即转化为林地。A项错误。 B项,根据材料气候变暖,冻土积雪融化的积水会汇入到低洼地区,而耕地本身不是容易积水之地,否则将会无法耕种。因此不会形成湿地,B项错误。 D项,气温升高,土地不会转化为寒漠。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全国Ⅰ文综,10分)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下图)一座山体的m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m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解析:本题以世界种子库建设(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措施)为问题情境,考查世界区域环境特征、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据题干材料可知,世界种子库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应对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对物种的破坏,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延续性。种子库选址位于北极地区,终年严寒,有利于长期保持种子的质量;位于海岛上的山体深处,远离人类活动区域,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人类活动的破坏。全球变暖会使极地地区气温升高,加速冰雪融化,冰雪融水可能会渗入地下,危及种子库安全等。 答案: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3分)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3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部分总分不超过6分) 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4分) (全国Ⅲ文综,8分)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5~6题。 5.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解析:本题考查雪线的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由材料可知,不同山峰经历的冰期次数不同,经历的冰期次数越多,说明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时间越早。从图中可以看出,果洛山经历了三次冰期,说明果洛山在第一次冰期前就已经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雪宝顶经历了末次和倒数第二次冰期,说明雪宝顶在第一次冰期和第二次冰期之间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太白山只经历了末次冰期,说明太白山在第二次冰期和末次冰期之间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因而判断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是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故B项正确。 6.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末次冰期和现代相比,点苍山的日照时间没有明显的变化,故A项错误。冰期是地球上的寒冷期,气温低,末次冰期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雪线上升,使得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故B项正确。冰川发育在年均温低于0℃的高山高原地带,而植被发育在气温较高,水热适宜的地区,因而植被的茂密程度对冰川的发育没有影响,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点苍山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海拔不断的升高,因此点苍山现在海拔更高,故D项错误。 (全国Ⅱ文综,4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下题。 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解析:积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雪层以下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减轻气温大幅下降所造成的灾害程度。根据材料可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东北长白山地区雪期缩短,说明该地雪期开始日期推后,雪期结束日期提前,在初冬时节,地表没有雪层保护,降温迅速,冻害加剧,故C项正确。 (天津文综,8分)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完成4~5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见下图)及产生的影响。 4.对上图所示地区—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对比年和年拍摄的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状况图可发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大部分冰川消融,山谷地区出现了湖泊。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该地区冰川融化,蒸发量加大,因此年蒸发量始终不变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由于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冰雪消融量与气温上升幅度呈正相关关系,所以其呈波动变化,且冰川融化导致该地区冰川总量越来越少,最终会导致补给河湖的水量减少,因此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的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动物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可能导致某些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减少甚至灭绝,因此生物种类保持不变的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年拍摄的图片中该地区冰川大部分消融,图中山谷湖泊与原来冰川相比,淡水资源大幅度减少,因此该地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故D项正确。 5.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造成冰川融化、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因此科学家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要考虑沿海地区的海拔、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以及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故A、B、C项错误。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影响海平面上升的高度,因此不能作为主要依据,故D项正确。 (天津文综,4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baojieshaobj.com/wlly/5571.html
- 上一篇文章: 捐赠15万美金或投资20万美金房产项目,
- 下一篇文章: 微缩版现代战争亚阿战争打响轰动世界,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