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前总理:世界聚焦中国中国为世界发展带来希望

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

  两会召开之际,央视网驻开罗记者8日在开罗专访了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在中国成功控制住新冠疫情后,世界各界聚焦中国两会的成功召开,埃及各界人士也普遍看好中国未来发展。沙拉夫认为,中国给世界的发展带来了希望。

  央视网记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提出以来,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等全球合作理念与实践而不断丰富,愈发被国际社会接受和认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尤其明显。您如何评价中国的抗疫成果?中国在国际合作抗疫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中国的成功抗疫给世界带来哪些启示?

  沙拉夫:首先,中国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主要有几点原因。首先,中国共产党纪律严明,治理有方,同时十分注重借助高科技协助疫情防控。我认为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其次,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中国很早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事实上,早在年,“健康丝绸之路”已经纳入“一带一路”倡议,年又举办了专题会议。因此,中国已经为应对全球性健康威胁做好了准备。而且中国还在努力向世界传递一个理念:各国应该团结协作共同面对公共卫生危机。我认为中国很好地践行了“健康丝绸之路”倡导的理念。中国新冠病毒疫情暴发之初从多个国家得到了物资援助,在中国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中国很快向多个国家援助了医疗物资,积极打通供应链。可以说,在此次应对疫情的过程中,“一带一路”倡议和其组成部分的“健康丝绸之路”取得了显著成效。我认为这向世界传递出几点信息。首先,习近平主席曾说,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全球性联防联控机制才能在未来更有效地应对公共健康危机。在这方面,中国给世界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中国的“健康丝绸之路”机制给人类未来应对类似危机方面提供了参考范本。其次,我认为世界各国也接收到了中国发出的信息。不论支持中国的,还是反对中国的,事实上每个国家都清楚,中国的经验证实中国的实践行之有效,现在和未来都值得学习借鉴。

  央视网记者:今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未来发展谋篇布局。从您对中国的了解和研究来看,您如何看待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将给世界带来哪些启示或机遇?

  沙拉夫:中国的“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强调促进国内需求与消费。我认为加速构建双循环格局是中国的明智之举。因为它可以使中国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从而能够从容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挑战。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可以帮助面对外部威胁,尤其是鉴于一些国家开始倾向于国内保护,而不是国际合作。因此,中国此举实际上是在增强自身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另一方面,中国也在强调国际合作。有些人提出质疑,双循环会使中国封闭起来。但习主席多次强调,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且,“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将会继续促进国际发展合作。事实上,“一带一路”倡议在帮助沿线国家减少冲突,改善基础设施,促进民生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正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合作。因此,中国的新发展格局绝不可能是封闭的。中国在发展国内经济的同时,在积极倡导和促进国际合作。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利于在国与国之间建立一种互信。

  央视网记者:疫情发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严重受阻,多国呼吁要抱团取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呼声愈发高涨。您认为后疫情时代世界多国应重点在哪些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努力加快经济复苏?

  沙拉夫:当前形势较为艰难,各国都存在一些地区性问题。但是,从各国利益出发,我们需要协同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我认为,世界各国政府应当做出适当的调整,各国应在多边主义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原则的指导下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单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问题,单边主义的结果是各方的利益都将受损。我认为,各国应该通力合作保证全球化的积极发展势头。经过这场危机,一些人对全球化表示反对,但事实上,全球化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需要在平等的基础上扩大全球化,这种全球化是建立在合作而非单边的基础上。最后,我们应当通力合作促进互联互通。一方面通过基础设施开发加强硬件互联互通,另一方面通过民心相通、标准统一等方式实现软件互联互通。换言之,在进行硬件项目和工程开发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思想、概念、文明的交流与沟通。最核心的概念毫无疑问就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都是疫情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央视网记者:当今世界,各国各界都在   沙拉夫:事实上,我将世界分为两组。第一组对于中国的发展抱着欣赏、羡慕和学习的心态,不论是政治、经济、社会还是文化方面。因此,它们   3月9日,卡塔尔驻华大使杜希米接受中国网独家采访。杜希米大使热烈祝贺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盛赞在习近平主席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政府成功让贫困群众走上了一条富裕之路,创造了“中国奇迹”,强调中国的脱贫经验为世界树立了榜样。

  杜希米高度评价两会成功召开,表示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还是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一年,因此今年的两会尤为重要,值得密切   杜希米全面介绍近年来卡中关系发展,充分肯定两国在抗疫、投资、贸易、能源等领域合作成果,指出中国制定“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为卡中务实合作提供新的重要机遇。强调卡方愿加强卡“年国家愿景”和“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深化两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高新技术、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各领域合作,推动卡中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埃中友协主席:今年两会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具有深远意义

  埃及与中国友好协会主席艾哈迈德·瓦利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中国两会备受全球瞩目,因为两会将出台一系列新政策和“十四五”规划,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擘画蓝图。

  对于中国正在召开的两会,长期致力于埃中友好的瓦利非常   瓦利指出,埃及在努力推进埃中两国关系发展和经济合作的同时,也在   瓦利称赞中国在抗击疫情方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称赞“一带一路”倡议为中阿、中非合作带来发展红利,希望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能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他说:“在疫情期间,中国用实际行动践行抗疫承诺,为埃及等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同时,埃及作为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也切实感受到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所倡导的中阿、中非合作为相关国家带来的发展红利。我们也期待疫情过后,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能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瓦利曾访问过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喀什和吐鲁番,新疆人民的热情友善、当地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也   瓦利还称赞中国在实现发展的同时重视环境治理。他说,生态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中国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同样做出了积极努力,包括加强环境监控、气候研究等,并且提出了守住绿水青山的口号。瓦利特别提到,埃及与中国在今年1月签署了新能源汽车项目合作协议,埃及很高兴能够与中国在这一领域开展合作,这也是埃中两国践行环境保护责任的体现。

土耳其《光明报》主编:中国将成为一个更加绿色、环保的国度

  土耳其《光明报》主编阿考齐对光明日报驻安卡拉记者表示:“今年的中国两会讨论了一系列重大决定,阐明了疫情后中国的发展道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的预期目标表明,中国已经完全从疫情的影响中走出来。中国已经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未来将更有力地引领全球经济。”

  阿考齐称:“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中国而言意义重大。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独立自主、持久稳固的,这将极大提升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了1万美元,这离不开中国国内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一方面可以为抵御外来干涉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也为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宝贵发展机遇。中国在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也持续扩大对外开放,这将对世界经济复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阿考齐表示:“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时期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导者。此外,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中国将成为一个更加绿色、环保的国度。”

  阿考齐称:“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将让香港的经济和社会得到持续繁荣,西方国家在香港的煽动行为将被消除或者极大减少。”

  (来源:央视网、驻卡塔尔使馆、国际在线、光明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baojieshaobj.com/wljt/7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