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种果树中,面积、产量较大的只有种,柑桔、葡萄、香蕉、苹果排名前四。其中苹果面积之广,产量之高,营养之富,味道之美,颇受人们青睐,被誉为“水果之王”。

元帅系苹果

富士系苹果

今天,我就谈谈苹果在家乡发展的历程:园艺学上,我们栽植的现代苹果,原产于高加索南部及波斯湾的滨海一带。其实,中华大地自古就有中国苹果,已有两千多年栽培历史: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有“楟柰厚朴”句子,“柰”就是中国苹果最早的名字。魏晋时代已有栽培,西晋郭义恭《广志》上记载:“柰有白、青、赤三种。唐朝《初学记》中的十二类水果:“李、柰、桃、樱桃、枣、栗、梨、甘、橘、梅、石榴、瓜”就有柰。元末,张昱《辇下曲》“:西番僧果依时供,小笼黄旗带露装。满马尘沙兼日夜,平坡红艳露犹香”。平坡就是平波,就是苹果的谐音。明代以后称苹果清朝苹果在北方的栽培更加广泛,苹果之名被使用。西北原产一种苹果,因为果肉绵软易烂,被称绵苹果。乾隆《直隶秦州新志》等天水地方文献均有记载。至今,陕西、甘肃、新疆、青海仍有绵苹果分布,河西走廊地区是其中心产区。

据伯阳村老人说,解放前磨坊院就有一棵绵苹果,那上面结的果子,吃起来没有一丁点水分,就像啃在棉花上绵苹果

目前作为经济栽培的品种,历史不到年。

我国,年美国传教士倪维思,在烟台建立“广兴果园”,将美国的Apple树苗与本土的“柰”,即绵苹果嫁接,结出的果子竟格外香甜,新品种沿用中国苹果之名。由于大部分苹果品种由国外引入,我国称现代苹果为“西洋苹果”

19世纪末,20世纪初,山东青岛和辽宁南部,又相继引种,并开始进行经济栽培,逐渐代替中国古老的绵苹果。

天水果树资源有30个科,56个属,个品种。主要栽培品种只有14个。民国十六年(年),天主教堂引进栽植的30株苹果苗,此为天水最早引进的国外苹果品种。

伯阳引进现代苹果则是新中国成立初。据伯阳村老人回忆:年,天水林场通过火车从东北运来一批树苗,其中就有些苹果成品苗。分配给伯阳一部分。伯阳生产队派牲口从李子园驮回来。人们以为还是本土的绵苹果,议论纷纷:来之不易的土地种粮那可要养活人的,种那吃起来像棉花一样的苹果可不现实!于是扔在大渠的水坑里泡着,不去栽。好多天过去,在督催下,伯阳村在不影响粮田面积的情况下,套植在“菜水园”。没想到苗木全都活了,共计12亩。“菜水园”就是伯阳最早的现代苹果开始。

年伯阳公社接着鼓励各村大面积栽植山定子苹果砧木。派高秀峰,高秀文,蔡天保,从河北省昌黎果树研究所引少量进元帅系苹果苗木,嫁接苹果,用来繁殖品种。其中,复兴栽植12亩,虎头村栽植6亩,高坪栽植16亩,巩坪栽植4亩,王坪村16亩。

年,由伯阳公社继续从辽宁熊岳果树研究所引进红星,红冠,金帅,国光,鸡冠11个品种分配给伯阳、虎头、复兴韩河、马岘、巩坪、高坪王坪、半坡等每个村庄,共计亩。伯阳苹果面积进一步扩大。五十年代,伯阳开始引进、发展了第一批苹果园。以引种为主,品种有鸡冠,倭津,旭,柳玉,国光,红元帅,青香蕉,黄元帅等应有尽有…………

红元帅苹果

黄元帅苹果

青香蕉苹果

国光苹果

美夏

旭苹苹果

伯阳苹果,在以粮为纲的形势下,占有比例微不足道。大冠稀植,自由生长,结果晚,产量低;不懂技术,粗放管理,失误多。如伯阳“菜水园”的苹果树,为了下面种菜,树干都比较高。伯阳村果园由三个老人看管。其中王银江爷爷是所谓的“技术员”(拿镰刀会空一下树的那种)。虎头庄门的,嫁接的砧木留的高,上粗下细,而且把红玉当红元帅去接。此批苹果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挂果,伯阳苹果初具规模三

六十年代初,中国果树研究所的专家来伯阳考察,认为伯阳发展苹果条件极佳:伯阳小盆地,山多川少,大部分果园位于山地,土层比较深厚,而且与美国蛇果产地,日本富士产地纬度一样;伯阳范围光照充足,雨水适中,非常适合苹果生长、座果、着色、糖份的积累;再加伯阳自古产极品齐桃,对水果种植的认识和经验比较丰富,发展苹果十分有潜力。

于是天水县林业局培训了伯阳第一批的果树管理员,指导果树生产。产生了蔡天保、王世堂、张贤惠,等一批老技术员。

伯阳人在发展苹果时,勤劳精作,崇尚技术,热衷品种,对于红元帅、红冠、红星尤其看好,面积和产量日益突出,被誉为“伯阳三红”。年,天水购销站派来人到伯阳,与收购站的马万昌,王同堂,刘鸿基一起精选伯阳的三红苹果20吨,运往天津评比会参展推销,一举夺冠,获得金奖。年,天水购销站在伯阳,精选三红苹果15吨,黄元帅15吨,运往香港,通过中国粮油外贸公司试销。香港办事处将红元帅卖给英国贸易商,英商又转销给美国贸易商,几经品尝,因果型、肉质、含糖量等项指标均优于美国的王牌苹果“蛇果”(红元帅系品种的新红星),获得世博会金奖。包装发现个别有用铅笔随意标记的“花牛”二字,被称为“花牛”苹果。世界各国贸易商都与中国出口办事处签订了3年合同购买“花牛”苹果。天水苹果在国内苹果外销中,一炮走红。年9月18日,花牛寨的硬秉全要求下,元龙区长何西川,区委书记李逢春,县农业区马生烈再次找到伯阳公社主任蔡彦芳,摘取三红苹果各一箱,共计40公斤。用粮油外贸出口公司的包装,送给了国务院,争取火力发电厂的资金。中央办公厅写信中共中央办公厅于同年10月复信致谢:

天水所产的元帅系苹果,在国内有了一定的影响,又在香港国际市场上售价、信誉、销量比较高。花牛寨赶紧通过渠道,以“花牛”为商标注册。从此,天水(中国)产生了一个超越美国“蛇果”的元帅系品牌“花牛”。

人们误以为“花牛”苹果就是花牛寨出产的苹果。真正的“花牛”苹果,就是天水所产的元帅系苹果。而六十年代的这三次出名的苹果,真正的原产地伯阳,忽视荣誉,让花牛寨拿着伯阳出产的苹果出尽了风头。内幕渐渐无人知晓了

,外贸部和林业部正式确定天水为六大苹果外销产地之一。当时人民公社虽然还是以粮食生产为主,但苹果这个副业还是相当重要的,于是天水县畜牧局的马生烈常年驻伯阳,每个队一个,培训了一批懂技术的苹果栽培管理员,指导各村的苹果生产。产生了南阳村的段福元、杨存长、刘先元,及各村的技术员。苹果在伯阳得到长足发展发展。当时伯阳全乡苹果栽培达到亩,产量41万斤,成为天水苹果最主要的产地。伯阳人们在苹果生产中,筛选出高坪7号,高坪9号,马岘11号三个优质的元帅系芽变品种。这三个大冠品种,果形端庄,着色靓丽,个头巨大,风味浓厚,含糖量高,是大冠稀植时代,红元帅系列中的极品,得到国内园艺界专家的认可和好评。此后在全伯阳以及天水得到了大力推广。苹果销售,由天水供销站销售,由伯阳供销社收购。伯阳苹果大量外销的同时,还转运伯阳火车站的南集仓库,运往兰州、西宁、乌鲁木齐等全国大中小城市内销。年,伯阳栽培面积30亩,产量8万吨,产值万元。

进入80年代,农村实行土地承包,促进粮食连年大丰收。城乡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国际贸易大发展,苹果供求迅速提高。年,各村把集体经营的或平均划分个人,或整块果园承包给私人管理。此时伯阳生产粮食占绝对比重,但苹果作为主要经济收入,面积达亩,产量9.6万吨,产值万元。伯阳人民顺应产业结构的调整的潮流,年,首先在伯阳川粮田面积中,发展了新一轮的大面积的桃子产业。同时,嫁接优良品种,也大力发展苹果产业。

年,为了促进伯阳桃子和苹果的销售,农历四月十日伯阳首届桃花会举行,来自省内外游客,客商过万,大大提高了伯阳水果的知名度。

年11月,在全国第一次优质农产品鉴定会上去,伯阳供销社精选伯阳的三红苹果60箱参加。因伯阳的高坪7号、高坪9号,国面红艳色泽艳丽、果面光洁、果实端正、五棱突出、香味浓郁,硬度强,被评为元帅系第一名。

此后,“花牛”苹果多次获“全国优质农产品”称号。天水参选苹果,从伯阳选送的苹果,几乎每次都能获奖。

年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新红星开发组发表的《对我国新红星苹果栽植区划和初步意见》一文中,对全中国各地进行比较,把天水列为发展新红星苹果最适宜栽植区。伯阳是生产新红星的最适宜区,引进新红星,大面积推广密植、矮化新一轮的苹果园。新红星就是原产美国的“蛇果”,元帅系的第三代品种。年已经引进中国,而在年,才大面积引进在青岛栽植。新红星由于是半矮化品种,适宜密植,有早结果,早丰产,上色早,着色红,易管理等特点。伯阳人在引种、密植、管理方面,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还是成功的大面积发展了矮化密植的元帅系苹果园,开创了一个苹果种植新时代。伯阳栽培的品系主要有,刚开始看好的新红星、接着热衷的天汪1号(年,汪川乡杏树湾发现的红星树短枝浓片红型株变品种,其本地适应性极强),继续追捧的首红等短枝型(半矮化)品种。

人们发现,短枝型红星系列,确实好看,但失去了原来元帅系苹果的风味,就像新品种桃子代替伯阳老岐桃一样,只图面子好看,不求好吃。但大势所趋,不可逆转,都跟潮流发展了。

晚熟品种,发展了红富士苹果,代替原来的晚熟国光苹果。年,北道区再次被国家列为苹果基。

九十年代,苹果逐渐超过桃子栽培面积和产量,成为伯阳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品种向红星和红富士单一发展,其它品种因销售困难,逐渐退出了种植面积。元帅系品种向着色更早、更红的瓦丽,啊斯、矮红、栽培2号等更先进的品种发展。富士则向着色更红的红富士发展。伯阳苹果新品种的发展,积极人士不少,伯阳的罗云飞,兴仁村刘卫东等。如刘卫东,他经常从山东果树所引进新品种。八十年代引进富士系列的常富、秋富,岩富,九十年代初期引进元帅系瓦利,栽培1号,栽培2号。栽培2号,着色更早更浓,被伯阳人看好,积极发展。在“花牛”苹果中,奠定了优良品种基础。

年,天水“花牛”苹果面积40亩,产量12.5万吨,产值1.亿元。“花牛”苹果成为天水地标产品,他与美国蛇果、日本富士齐名,是世界三大著名苹果品牌,伯阳一直是天水重要的“花牛”基地之一。

年,9月15——19日,首届“花牛苹果节”,在北道商贸旅游开发区举行,伯阳的四个苹果品种,一举夺魁。

进入新世纪,伯阳几乎都家家种果树,小麦主打粮食作物,难得一见。稀少作物,生长在农村的新一代年轻人,更是没见过,他们从小见到的不是苹果,就是苹果。

6年,伯阳川霜冻。伯阳果业协会会长段福元主持,从下河村刘秀存高接的栽培2号,挑选24个苹果,由市送到省,参加10月16至20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当时,参加的水果达多个。其中伯阳选送的栽培2号,从果形、着色筛选,含糖量等各个指标化验均占第一名,被誉为“中华名果”,荣获金奖。伯阳的“花牛”苹果为甘肃省,为天水市,为伯阳镇争的荣誉。伯阳果业协会获得集体奖,刘秀存获得个人奖

年10月果展销会,在天水市麦积区步行街举行。天水两区五县各乡镇都设立展馆。麦积区的展馆设在麦积大酒店厅内,伯阳产地的“栽培2号”等12个品系占全馆的60%,其他乡镇的苹果远不及伯阳,私下从伯阳高价采购苹果不计其数。那天伯阳农技师蔡天保与伯阳同去参观的多人,指着花牛寨选送的苹果问果业局长:“这苹果分明是伯阳产的,怎么成了花牛寨的了?”局长回答到:“伯阳人把钱赚了就对了,管那么多干啥?”局长又说,“花牛的苹果看起来和伯阳的苹果差不多,但化验就赶不上了。花牛苹果早就注册了,成为与美国蛇果齐名的国际商标,为国、为天水争光,伯阳人民在这个名牌下把苹果卖了,赚了钱,也就心安理得了!”

年,伯阳花牛苹色度红,个头大,质量最佳;收购客商又十分多。苹果产销两旺,达到新世纪的顶峰。

年,伯阳镇范围苹果达60多亩,产量30万吨,产值3亿多。伯阳是名副其实的苹果之乡

年麦积区花牛苹果种植41.4万亩,产量可达70万吨,预计产值20亿元左右。伯阳镇“花牛”苹果果园面积5万亩,年产量达20万吨,是“花牛”品牌的重要产地

伯阳人民生产的元帅系苹果,因为勤劳,因专注,形、色、味极佳,造就了一次又一次“花牛”品牌的辉煌,将会永载史册,值得伯阳后辈儿孙骄傲!

最近七八年,伯阳花牛苹果受自然环境影响,受国内、国内、伯阳市场影响品质,产量,销售一直下滑:

年天水发生大面积洪涝灾害,交通阻断,病虫害严重,伯阳花牛苹果一落千丈。年霜冻,年冰雹;年周围都遭冰雹,年,天水大范围霜冻;年部分地方冰雹,年伯阳川霜冻。环境越来越差,农资投资越来越高,苹果越种越难

伯阳苹果市场,早摘抢价钱,涩硬啃不动,“花牛”苹果名声扫地;“搭面子”陋习坑客户;黑心代办“除水分”坑果农,造成恶性循环。客户越来越少,代办越来越坑,苹果越卖越难

伯阳果农彷徨“花牛”将何去何从,你知?我晓?

原创不易,版权所有,盗用必究!桃子红

整理不易,谢谢对原创支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baojieshaobj.com/wljt/5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