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鹏崩溃大哭纵使生活千疮百孔,也要笑着
治白癫疯办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本文转载自:曾奇峰心理工作室(zqfxlgzs) 作者:一叶舟 1. 一条只存在几十秒的朋友圈 半夜里刷到璇子的一条朋友圈,显示“刚刚更新”。 “凌晨两点半,终于改完了方案第六稿,想起白天孩子说的那句‘我不要你,你走,我只要奶奶’,我就伤心得想死。为什么我拼命地想要这个家好,想要孩子好,到头来却成了家里可有可无的一个人?这会儿还要继续熬夜加班,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看完差点惊掉了我的下巴。 这可是我从大一起就一直佩服的璇姐啊,她总是像大姐大一样成熟又镇定。工作后也是各种努力叠加幸运,小家庭幸福又完美。 这样的女强人怎么会这么焦虑又无助? 可当我想再仔细看看时,那条朋友圈被删了。 第二天一早的她,还是那个早起跑步打卡英语的妈妈,就像从未发生过什么一样。 一切又都是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的样子。 想起当年的实验课上,我们一起笑话那个蓬头垢面又脾气暴躁的女老师,说,“这就是无能的表现,管不好形象还管不好脾气,白长了年龄!” 现如今看来,似乎我们也到了那个年龄,却也发现真的顾不得修修边幅、改改脾气。 被生活虐了千百遍之后,我们学会了“不还口、不动手”。 2. “今年的成年人好像都很爱哭”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条热搜:今年的成年人好像都很爱哭。 比如那个两年内上百次疲劳驾驶的男人: “我运活鱼呀,跑慢了,多一分钟多死一条!” 民警对他说:“安全才能回家呀,你要是垮了,你整个家都垮了……” 他突然失声痛哭起来,“两个月前一个跑活鱼运输的同伴就因为疲劳驾驶去世了,才30岁,整个家真的就垮了……” 为了多挣一条鱼的钱,他连一分钟都拿命在追。 比如那个在南京地铁站醉酒痛哭的男人: “我和老婆来南京打工,几年了,什么苦都尝遍了,为了签单,天天陪客户喝酒,我真的不会喝酒……” 妻子赶来抱住他,他像个孩子一样失声痛哭起来,“宝宝对不起,我感觉我没用……” 要能签单就怎么都行,想让生活有点起色可真难。 比如那个在德国巡演舞台上泣不成声的男人: “那年秋天我和你坐在饭桌前给你点了一支在城里买的烟我说其实外面比家里艰难 你抽了半天说只要平平安安” 这是岳云鹏写给父亲的《如果有个直达天堂的电梯》。 在跟随德云社德国巡演时,他接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坚持到演出全部结束后,他在喜剧的舞台上痛哭了起来。 “戏比天大”背后,不过是寻常人事业和家庭的兼顾抉择。 还有那个抱着店家送的生日蛋糕坐在门口边吃边哭的外卖员;那个因为父亲得了癌症坐在路边嚎啕大哭的民工;他们哭得像被夺走了玩具的小孩。成年人总有那么一些时候,被生活逼到墙角,声嘶力竭哭一场过后,却又不得不重新面对。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如果有的话,那也是容易胖、容易老、容易困、容易穷,还有容易秃头。 成年人,为了活着,累到想死。 每一觉醒来,发现身边全是需要依靠自己的人,而没有自己可以依靠的人。 这也许就是成年人最大的压力和最深刻的孤独。 3. 成年人崩溃守则 网剧《我是余欢水》在上半年引发了大量热议,又悲惨又怂的男主人公余欢水,让我们哭着哭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 遭遇车祸,创业失败,领导同事看不起,被出轨,还要被离婚,连坐个电梯的时间都要被邻居嘲笑…… 被生活俯视,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成年人,我们谁又不是余欢水呢? 又或者,余欢水的妻子甘虹也是痛苦的成年人,跟着一个唯唯诺诺惨兮兮的男人,她的冷漠自私和不尊重,也像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残”一样,给破败不堪的婚姻划上一刀又一刀。 “千疮百孔的生活,还偏偏遇上事业的暴雨狂风。往往是身体上的旧疾未愈,又添心理上的新痛。” 被工作和家庭双面煎烤着的成年人,日日在“油锅里”翻腾,想变得两面金黄锃光瓦亮,却常常是: ·在无声无息的一瞬间崩溃,而且就算是崩溃也只敢在深夜,没有什么“崩溃自由”; ·体面都是钱给的,爱是用钱表达的,深夜心酸远没有第二天上班重要; ·婚姻生活无话可说,没有性生活都不是最大的悲剧,在没有侥幸的世界里边流泪边奔跑; ·委屈也只敢“仅自己可见”,一句“没事,我是成年人”就意味着自己需要有力气面对更多的问题。 余欢水每天都面临重重考验,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情绪压力、代际压力,最关键的是,这些压力无处安放。只有快“死”的时候,他才向死而生,活了一回。 现实中背着房贷车贷,扛着老人孩子的我们,淡定从容的生活背后又何尝不是千疮百孔。 4. 快要在夹缝中窒息的成年人 余欢水是一个下属、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病人、一个邻居;他的妻子是一个女儿、一个妈妈、一个妻子、一个情人;璇姐是一个领导,一个儿媳,一个妈妈,一个姐姐……他们和我们一样,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一边想演好剧中人,一边还想要找到那些没能被角色充分表达的自我。 因为在每种关系、每个角色中都有不同的规则和框架,所以常常会受到碰撞和挤压。 为了生存,我们就和他们一样,使劲扑腾。 不过从深层次的心理发展角度来看,让我们不能停下脚步的,还有这样一些原因: ·寻找再生力,排除停滞感 夹缝中的成年人,被要求需要兼顾生活和工作。 在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中,我们为家庭、为工作、为生活不断做出自己的贡献,一遍遍确认自己是有“再生力”的,也就是通过其他人看到自己生命的延续,然后来获得满足。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在所有时候都这么幸运,我们还会面临一些停滞感。 我们最常遇到的一种失败和无力就是:忙于工作却没法陪孩子,事实上工作上又没忙出多大成就来,这时候我们就会产生停滞感。 ·在死亡的凝视和质疑的纠缠中前进 夹缝中的成年人,还夹在老人和孩子之间。 往左看,父母年迈,每况愈下,有时还不如一个孩子; 往右看,孩子年幼,每一个方面似乎都在呼唤充足的滋养。 他们共同提示着我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baojieshaobj.com/wljt/5186.html
- 上一篇文章: 高中地理常见10种地貌总结,一文带你全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