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艺术G20期间杭州最瞩目的艺术展览
凤凰艺术独家报道 年8月25日,时隔三年,杭州这座古老的丝绸之府和现代化的休闲都市,将迎来第二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再一次在空间与时间的大维度范围内从纤维艺术的角度进行关于历史、人文、生活、环境、网络、科技的全球性对话。以下为“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展览报道。 一条真理 年,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在他的《第一哲学沉思集》中以怀疑论的角度谈论上帝与人类心灵的终极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他最广为人知的论言——我思故我在,以之来推导出上帝的存在和外界物体的存在,重新建立起心灵、上帝和物体的观念的可靠性,并再次明确了思辨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年后的今天,当代观念艺术正为盛行,艺术家们各自从自己的独立精神出发,运用各式媒介,反映世界的变化与现状。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专注于在“编织”(fiber)这一形式与状态,通过在这种自我、编织、织物的关系中与心灵作伴,在或大或小,或抽象或具象的编制作品中感悟自身与自然的关系。 ▲SheilaHicks希拉·习克斯SparkleMollyUPM, ▲塔里·温伯格,丝线上的肉体,×cm*12,- ▲修·洛克红色天鹅绒上手工缝珍珠*cm安菲特里忒 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劳作方式,编织仅仅凭借其材料和技术,便构成一部历史。这一进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技术和新的知识,身为编织者的艺术家们的感知能力也在发生变化。这不仅仅指代生活的个体,也包括群体和地方。在柏拉图的《政治家篇》中,他将编织作为君主般的艺术(Kingshipart)。编织引向营造/织造,则是建构一个群体甚至社会系统的方式。本次展览的主题“我织我在”,以编织这个最日常、最朴素的语言连接起地方、产业等相关社会领域。 ▲希拉·希克斯,对话-东方/西方西方/东方, ▲Numen/forUse,Net, ▲刘北立之后(愈天)丝,蓝晒法,线,针,线,硬件 第一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在年的金秋成功举办,作为全国唯一的国际性纤维三年展,迎来逾15万观众量,吸引了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参展,使百姓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解了当代纤维艺术。如果说第一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的主题“纤维,作为一种眼光”是想寻求多元视角的话,那么第二届的主题“我织我在”便是在宣告一种世界观,回到纤维艺术最本体性的问题,“我们为什么编织”,发问的对象不仅是艺术家,也是手工匠人,地方产业机构,教育科研机构,甚至是我们每一个普通劳动者。第二届纤维艺术三年展由两位年轻策展人刘潇与许嘉,以及保加利亚索菲亚国家美术学院教授阿萨杜尔·马克洛夫共同担纲,提出在编织与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以及当下艺术的境况中发现心手相应、具有身体感知的艺术探寻方式。 ▲MariaLai,ScalpBook, ▲鱼,杭二棉厂 ▲刘韡,迷中迷,综合材料,尺寸可变,,照片拍摄于个展“颜色”,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图片由刘韡工作室及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摄影师:计洲 本次策展人之一刘潇认为,纤维艺术在今天,我们是否只能强调艺术家独立的个体创造,还是说我们可以将其作为社会环境下中的某种工作或思考方式?“我织我在”这个主题并不是一个概念,它更像状态,目的是要把“我织”后面的那个“我们”带出来。“织”里有好几层共同体:艺术家,手工艺人或手工匠人,第三种我称之为爱好者社群,这背后都有无数个牵连在一起的我们。另外,还需要理清的是,“织”不仅是“编织”,还有一层含义是“织造”,跟产业有关联,这并不仅仅是与杭州的产业有关,更应该联系到世界版图上的具体而微的地方和个体。 四个单元 针言·箴言 针言是一种言说,以针载言。“针”的古字为“箴”,所以“针”从造字之初就含有“箴言”之意,不带有任何性别暗示。无论是织衣的长竹针还是刺绣的绣花针,针尖上都流淌着言说、劝诫与预言性的文化隐喻。在中西方文化中都将细密的针与语言相连,指向肉身之感、人性的激活、苏醒以及灵魂的修炼和提醒,并与未来之预言发生关系。将针刺痛身体的触感与言语刺激心灵的感知相连,这或许即是“针”类比于“笔”的最初的从文字本身生发的源头。因此,“针言”溯源还可还原为编织的本体语言织、编、结、绣及一系列和针、刺绣、预言相关联的艺术作品,使传统编织得以回应与活化。 身体·身份 编织与人的身体密不可分,毛、麻、丝、棉,各种材料的织物都带给我们独特的肉身之感。它既是身体的,又是身份的。身体,代表着温度与感知;身份,代表着记忆与历史。我们的肉身覆盖着皮肤,而织物通常被称为“第二皮肤”。在今天全世界多元文化的语境之下,织物又生发出“身份”的象征,传达着不同时代、不同集群的特殊声音,与不同种族、不同地域形成密切的关联。织物既是每日生活中最熟悉的建构,又是在日渐消失和改变着的身份。这是编织对肉身记忆和历史的回应。 ▲HuiGanyuan,GreenlandintheDream, 织造·铸造 编织既是二维的织造,又是三维的铸造。这种不同形态的塑造,揭示了现代纤维艺术的技艺内涵和实验性质,并激发一系列观念性的变革,与社会现实发生关联。编织的语言不仅仅体现为“织编”行为本身,也不仅仅指向立体的“塑造”,它包含了更为广阔的“建构”、“营造”、“经纬”等概念,涉及世界范围中的众多社会因素,如“战争”“股市”“经济”“生物”“科技”“生态”“商品”“政治”等,这种铸造是编织对形态与观念的回应。 现象·现场 编织的生产是生动而重要的社会现场。它诞生于家庭,成长在作坊,流变于地方,活化在工厂。由编织这一劳作方式连带产生的诸多话题令我们深入第一现场思考现实问题。这一现场中蕴育着众多地方向度和人群讯息,在那里,编织不仅仅发生在个体劳动者身上,更是以行业、企业和集群的方式形成于具体、日常的现场,折射出社会的一个个棱镜。为了回应这一系列现实世界中的社会问题,编织成为一种思想的媒介和发生场,通过繁缛的线团和重复的劳作不断地叩问。这是编织对社会现场的回应。 展览中,参展艺术家将作为述说者、歌颂者和宣言者等可见者而存在,也将作为预言者、劝诫者和遗忘者等不可见者而存在,他们与作品共同构成角色;道具成为呈现地方知识,纤维艺术对话和传统技艺的视觉语法;场景则包括四个带有神话历史隐喻的箴言故事和地方现场,如以袜业织造为核心的大唐及以刺绣为支柱产业的镇湖在内的个案组成。作为本届三年展的特色之一,从展厅中的纯艺术作品范畴跳脱,北京请问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咨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linzhangz.com/wljt/2091.html
- 上一篇文章: 视觉听觉的盛宴,梦幻般的舞马,规格之高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