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文化,你知道多少?

呼和浩特是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侧,西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邻乌兰察布市,南抵山西省,全市总面积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汉、满、回、朝鲜等36个民族共同聚居的塞外名城。

基本情况

简介表中文名称呼和浩特外文名称Hohhot(英)Хухэ-Хото(俄)行政区类别首府城市、地级市别名青城、中国乳都、国家森林城市人口万(年)面积17,平方公里所属地区中国北方政府驻地新城区飞机场白塔机场火车站呼和浩特站/呼和浩特东站电话区号邮政区码车牌代码蒙A市歌呼和浩特草原的天堂市树油松市花丁香著名景点大召、小召、五塔寺、清真大寺、昭君墓、哈素海、大窑文化

呼和浩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旧称为归绥,原为绥远省省会,蒙绥合并后,自治区首府由乌兰浩特迁入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是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侧,西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邻乌兰察布市,南抵山西省,全市总面积1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汉、满、回、朝鲜等36个民族共同聚居的塞外名城。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是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是呼包银城市群核心城市,是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经济实力百强城市,被誉为"中国乳都"。

自然气候

呼和浩特属典型的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年温差大,日温差也大。其特点:春季干燥多风,冷暖变化剧烈;夏季短暂、炎热、少雨;秋季降温迅速,常有霜冻;冬季漫长、严寒、少雪。

年平均气温:北低南高,北部大青山区仅2℃左右,南部为6.7℃。最冷月气温-12.7~-16.1℃;最热月平均气温17-22.9℃。平均年较差为34.4-35.7℃,平均日较差为13.5-13.7℃。极端最高气温38.5℃,最低-41.5℃。

无霜期:北部山区为75天,低山丘陵区天,南部平原区为-天。

日照时间:年均小时。

行政划分

呼和浩特市行政区划表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数量(万人)邮政编码区域编码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17,.661515新城区新城区.成吉思汗大街赛罕区1,.昭乌达路号回民区.新华西街玉泉区.昭君路武川县4,.可可以力更镇托克托县1,.08400双河镇清水河县2,.38870115城关镇和林格尔县3,.城关镇土默特左旗2,.察素齐镇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年12月;面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人口数据来源于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

呼市新十六景

世界第一佛塔!!!落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公园内,在鄂尔多斯大街与大南街十字路口(即南茶坊)西米马路南侧,马路北侧是观音寺。

佛塔的建设资金全部来源于民间募捐。龙多·丹增荣波活佛对宝尔汗佛塔的建设给予了鼎力相助,不仅亲自为佛塔选址、制定设计施工方案,并选派多名高僧参与了建设工作。

年2月14日上午9时,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宝尔汗佛塔建成并举行了开光仪式。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副院长龙多·丹增荣波活佛将多年珍藏的稀世圣物释迦牟尼佛舍利(包括脑舍利、骨舍利、血舍利)和阿难尊者、优波离尊者、舍利佛尊者、西瓦利尊者等十大阿罗汉的舍利,还有很多珍贵经书、佛像,一并赠予了宝尔汗佛塔。

宝尔汗佛塔由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副院长龙多活佛亲自主持选址、设计、装藏和开光,多次开示和赞叹此塔的功德:

"这个佛塔是真正的世界第一的佛塔,越往后越是世界第一"。

"这个佛塔是真正的如意宝。你们要特别珍惜。朝拜这个佛塔,和朝拜五台山、普陀山等圣地的功德是一模一样的。"

"这个佛塔的装藏特别准确、特别殊胜。我们国家像这样的塔子两三个有,但是装藏这样准确的,世界第一!加持特别大!五台山所有寺庙的全部宝贝加在一起,加持和这个佛塔是一样的!"

"这个佛塔见了见解脱,摸了摸解脱,转了转解脱,拜了拜解脱!凡是见到这个佛塔的人,最晚在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全部解脱!"

"转绕佛塔和建造佛塔的功德是一样的。"

"你们要好好的顶礼和转绕佛塔,拜了再转、转了再拜,转塔转到脚痛。不要怕痛,不要怕冻,不要怕太阳晒。越痛越冻太阳越晒,越消业障。"

"转塔的时候,你们要好好发愿、念经和回向。像菩萨一样的发心,发为众生而成佛的愿。"

"以后,呼和浩特的气候也会不一样,大的火灾、水灾和地震不会再有了吧。慢慢的,这个塔子世界上会特别有名。呼和浩特也会因为这个塔子而世界闻名。"

乘车路线:

①从火车站(同时也是长途汽车总站、长途汽车北站)乘坐公共汽车(很多路车都到,我上次去是坐1路汽车,20分钟就到了)到南茶坊下车向西步行米;

②乘坐出租汽车直接到南茶坊大佛塔或观音寺均可,出租汽车司机都找得到。

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年清朝道光年间重建,是目前呼和浩特地区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的一座汉传佛教寺庙。开山祖师为具足老和尚。具足法师未出家前,患眼疾,生活十分艰难。一日,他在井边打水时,因疲倦入睡,忽然梦见观音菩萨来到身边,对他说:"你若发心出家,修行积德,在此建庙、则眼病可愈"。梦醒后,他即回家告别亲属,遂参拜西茶坊关帝庙中的老和尚,剃度为僧,法号"具足"。自此,开始为筹备建寺,不断奔走,募化四方。数年后,终于在水井旁建起了观音寺,具足老和尚成为观音寺的第一代住持。随心所愿,观音寺建成后,他的眼疾也果然痊愈。观音寺的菩萨显灵,周围百姓一传十、十传百声名远扬,引得往来信众、敬香者络绎不绝。

观音寺距今已有年的历史,是呼和浩特市内现存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清代的汉传佛教寺院。昔日的观音寺,居于"汉佛庙之首",曾是呼和浩特地区历史上汉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呼和浩特市的佛教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年2月10日,观音专举行大雄宝殿开光法会。寺院分上、下两院。上院为祖寺,下院为新寺。

上院祖寺,位于泉源巷南端。清代建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寺院坐南向北,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约1平方米。原建筑除钟、鼓楼早已拆除外,尚存山门、正殿、东西配殿、禅房等。山门为木结构的牌楼式建筑,三门四柱,重檐屋顶,其建筑工艺极为精巧。正殿为寺院的主体建筑,均为硬山式。正殿内气氛庄严,磬、鼓,木鱼等法器陈设井然,幡、幢、幔等排列有序。殿内供奉有贴金塑像和缅甸玉雕佛像,塑像中为观音菩萨,两边为文殊、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座前有龙女和善财童子侍立左右。东西墙壁上分别绘有观音菩萨的三十二应身和三十三化身像。东、西配殿分别为地藏殿和文殊殿。殿外檐枋上绘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十殿阎君等佛教故事图。人物形象生动传情,栩栩如生,绘画极为精美,堪称一绝。

寺内现存石碑六通。整个寺院结构严谨、古朴幽雅,是呼和浩特市唯一一座保存至今的清代汉庙建筑。

下院新寺,位于今呼和浩特市郊区东乌素图村。寺院始建于年,2年竣工。寺院坐西向东,建筑规模较大,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建有照壁、山门、天王殿、观音殿、祖师殿、伽蓝殿、地藏殿、念佛堂、报恩堂、藏经阁、佛塔、寮房、斋堂等建筑。寺内殿宇飞檐斗角、雕梁画栋,建筑绚丽辉煌;寺外溪水潺潺、山风习习。环境雅致幽静。该观音寺下院,是呼和浩特地区建筑面积较大的一座汉传佛教寺院。

呼和浩特市观音寺(上院)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至今法脉相传。但鉴于目前寺院院落狭小,已无法满足广大佛教信众修行和进行法事活动的实际情况。为了改善寺院环境,更好的弘扬佛教文化。年,开始在原址上重新恢复、扩建寺院。恢复、扩建的上院,占地面积约为10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寺院坐北向南,依中轴线设山门、天王殿、圆通宝殿、大雄宝殿。沿中轴两侧,分别建有钟楼、鼓楼、方丈室、藏经阁以及僧寮、斋堂、接待室、法物流通处等附属建筑。圆通宝殿、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主体建筑,均为三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宇飞檐门拱、雕梁画栋,分别高达35.55和36.45米。殿宇内分别供奉观世音菩萨和释迦牟尼佛像。整个寺院建筑布局严谨,错落有序,显的气势磅礴、宏伟壮观。

观音寺每年都不定期举办佛七、大悲七、地藏七、金刚七、三时系念法会、法华法会、放生法会、及对贫困地区、学校的赈灾、捐献等活动。

(金刚座舍利宝塔)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五塔寺后院。始建于年(清雍正五年)。金刚座舍利宝塔是一个在金刚宝座上建有5个玲珑舍利小塔的建筑,人们通称为五塔。塔身高16.5米,为金刚宝座式,由塔基、金刚座、塔顶三部分组成。

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内,蒙古语名“伊克召”,意思为“大庙”,始建于明代,是呼市内最大的黄教寺庙,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

席力图召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对面,席力图是蒙古语,意为“首席”,始建于明代,汉名”延寿寺“,席力图召每天都有经会,只是大小不同,各学部各念各自的经。大型法会都是季节性的,是全庙型的法会。如(阴历)正月十三,开大型法会,规模最大,举行跳“查玛”,送“百灵”等大型活动。正月十五,转麦德尔佛会。正月十六,念长寿经,超渡灵魂。四月、八月、十月、十二月都有全庙型的大型法会。4月念长寿经,8月念《丹珠尔》经、超渡灵魂经、十大金刚经、护法神经。十月初十、十二月二十九,是金刚经会。市内公交:K3、6、38、59均可到达。

位于市区旧城北门外,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呼和浩特市最大的一座清真寺。当年,大批回族居民自新疆迁到呼和浩特,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们渐渐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并建造了这座规模宏大的清真寺。该寺占地平方米,坐东向西的格局表现出对圣地麦加的尊崇。

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南岸的绿野间矗立着一座传诵古今、驰名中外的西汉古墓--昭君墓。墓呈覆斗形高33米,占地二十余亩,系人工夯筑的大土堆,巍峨高耸,远望如山。传说,因每年深秋九月,塞外草衰时,附近草木枯黄,唯独昭君墓上芳草青青,故古人称之为“青冢”。

原名人民公园。青城公园位于呼和浩特市区中部,中山西路,体育场路西,占地面积48公顷,园内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园内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包钢开炉纪念钢锭等,杨柳参天、繁花似锦,百鸟啼鸣,是市内主要游览地之一。

为清康熙帝第四女恪靖公主的府第,公主府建筑5进,有大门、过厅、大厅和内院,门前立有大照壁,宅院东部有假山和池沼,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路东。

恪靖公主俗呼海蚌公主,传为贵人郭络罗氏所生,一说为康熙帝第六女。清朝对蒙古实行怀柔政策,将恪靖公主下嫁给喀尔喀蒙古部土谢图汗的儿子敦多布多尔济,初封为和硕公主,又封为恪靖公主,再封为固伦恪靖公主。

公主府曾三迁,初居清水河县花园巷,后迁呼和浩特市旧城西北的扎达海河西岸,雍正年间(―)又修建了现存的这座府第。恪靖公主死后葬东郊美岱村,美岱村附近的大黑河上四村水浇地尽属公主府,其后裔多居住在这里。公主府附近为其牧场,后建村落命为小府、府兴营等。府第虽经近现代利用改建,原来布局基本未变,现已辟为呼和浩特市博物馆,利用古代建筑举办文物陈列和展览。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区。雍正十三年(年),为加强西北边防,在呼和浩特旧城(归化城)东北二点五公里,另筑驻屯满洲八旗官兵的新城。乾隆二年(年)二月动工,乾隆四年()六月建成,命名为绥远城。设立绥远将军统领,并管辖漠南蒙古王公、归化城土默特蒙古,调遣宣化大同二镇绿营官兵。

将军衙署设于城内中心鼓楼西侧。按一品封疆大吏规格建造,砖木构制,占地面积约三万平方米,共有一百三十二间房屋。清代曾有七十八位将军在此任职,是管辖绥远城驻防八旗、归化城土默特旗,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和节制宣化和大同绿旗兵事务的机构。衙署内有绥远城将军办公复原陈列展览及绥远城八旗驻防历史概览。绥远将军衙署自建成之日起,一直是清政府统治绥远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而民国初年至解放前机构的频繁更换,也正突出反映了当时国家局势的动荡不安。

民国三年(年)改将军为都统,随之将军衙署改为“都统公署”。民国十七年(年),将军衙署为“临时区政府”占用。民国十八年(年)设置绥远省,将军衙署改牌绥远省政府。年10月,在日本帝国主义扶持下,由德王拼凑的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的军队占据绥远,后又为伪“蒙疆联合政府”所占据。年后,绥远省政府再次迁回衙署。解放后,绥远将军衙署为绥远省人民政府并内蒙古人民政府办公地,乌兰夫兼两府主席。年,将军衙署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将此处古建筑群交由内蒙古文化厅管理。年,成立保护机构内蒙古自治区书画院暨内蒙古清·将军衙署博物院。3年6月30日,将军衙署博物院对外正式向社会开放。年5月25日,将军衙署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此,这一历经近三百年风雨洗礼的一品封疆大吏的府邸,以另一种身份继续着述古追今的使命,成为该地区近三个世纪以来历史的实证。是目前我国仅存的清代将军衙署。目前正在扩建,扩建完成后,游客走进将军衙署,就是走进呼市三百多年的历史,从年清代第一代将军王昌龄开始到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乌兰夫,董其武等老一辈领导人的风采。

大窑文化遗址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保合少乡大窑村,距市区33公里,于年发现并发掘。该遗址包括了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五个文化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因塔身通体洁白又称白塔,位于呼和浩特市东郊18公里的白塔村,据传为辽圣宗时所建。该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高约45米,雄伟壮观,塔内有旋转式楼梯,还有多层交错搭接的木梁,攀至塔顶可远眺山川景色。

汉墓位于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乡境内浑河北岸。汉墓是一座砖砌墓,墓壁及甬道上绘满了精心设计的壁画,内容包括墓主所任官职、车马出行、生产劳动、城垣府舍、历史故事等,共约50多组,形象的反映了东汉时期的社会生活,是极为罕见的汉墓壁画。

位于呼和浩特市区西北12公里大青山南麓。“乌素图”为蒙语,意为“有水的地方”。乌素图召主要由庆缘寺、法禧寺、长寿寺、广寿寺和罗汉寺5个毗邻的寺院组成。乌素图为其总称。

蒙古语哈拉乌素海的简称,意为黑水湖。位于大青山南麓,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西部,呼和浩特西70公里,距包头80公里,交通便捷。哈素海是天然湖泊,有“塞外西湖”之称。

格根塔拉草原,蒙语意为“避暑胜地”。位于大青山以北的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境内,距呼和浩特公里,是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投资兴建的草原旅游景点。

呼市老八景

1.青冢拥黛:呼和浩特市城南9公里的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正南9公里处玉泉区桃花乡境内的大黑河南岸。相传是汉代王昭君的陵墓。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嫁远入匈奴,后立为宁胡阏氏,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唐代杜信《通典》中最早记载了这座昭君墓,以后历代记载甚多。据说每到深秋,塞外一片枯黄,唯独墓上的青草依然保持绿色,所以被称为“青冢”。

墓表为人工夯筑的封土堆,高达33米,占地约1.5公顷。墓前有平台及阶梯相连,与中原地区汉代帝王陵墓形制有颇多相似之处。墓前、墓顶各建六角亭。

2.白塔耸光:呼和浩特市城东郊18公里的万部华严经塔,俗称“白塔”。万部华严经塔曾经是古丰州的名胜,今天,它早已成为呼和浩特的一大观光景点。

万部华严经塔始建于辽圣宗年间(—年),金大定二年(年)重修,属于辽代丰州城内的一座佛教寺院,元代该佛寺称“宣教寺”。该塔秘藏佛教经典《华严经》上万卷,故名“万部华严经塔”。塔内墙壁上保存有金代石碑6块,各层墙壁上有大量金、元、明、清各代游人题记,共多条。

题记除有汉文外,还有契丹文、女真文、蒙古文、藏文、古叙利亚文及古波斯文等多种文字。对研究该地区在辽、金、元、明、清时期的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对研究多种文字史和当时各民族间和平友好交往的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3.虎头瀑布:小井乡塔坝村南虎头山东坡的瀑布。

4.牛角旋风:位于乌素图国家森林公园水磨沟旅游区,西南有一座奇峰异景,一牛状的风蚀巨山尾西首东而卧,仰首处正好有两座小石峰似一对犄角直刺青天,如同旋风扶摇直上,顶天立地,被人称为“牛角旋风”。

5.柳城荫绿:今天中山路(中山东路、中山西路)两旁的柳树林荫道,上世纪70年代柳树被挖走。指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连接新城与旧城之间的中山东路、中山西路两旁的林阴大道。据史料记载:绥远城西门瓮城内,原有一块石碑,碑文记载,清朝同治九年(公元年)时,绥远城一带,缺水少树,“池雍泥沙,地墟林荫”,为此,绥远城建威将军,集资带领八旗官兵,挖壕引水,在城西种植了多株柳树,此后柳树成荫,便成了当地一景。

6.杏坞番红(红杏遗村):呼和浩特旧八景有“红杏遗村”,就是指乌素图召,素有“杏坞番红”的美称。乌素图召主要由庆缘寺、法禧寺、长寿寺、广寿寺和罗汉寺5个毗邻的寺院组成。乌素图召五座寺庙各有红墙环绕,寺庙附近林木茂盛,是呼和浩特市郊之游览胜地。

7.沙溪春涨:位于回民区的西河。一座多年前修建、曾被洪水5次冲毁的古桥,近日在呼和浩特市扎达盖河上恢复它昔日的容颜,这是座记录着一段辉煌历史的桥——庆凯桥。庆凯桥修建之初因靠近牛市,俗名牛桥,康熙三十五年由秀才李斗年、董义等人发动归化城内商民募捐修成,始建于公元年,河流、月亮、倒影、流沙、牛桥构成当时一景,牛桥当时享有青城“石桥绕月、沙溪春涨”的美誉。

8.石桥绕月:位于回民区的西河,不复存在。

八景中柳城荫绿、石桥绕月已荡然无存,虎头瀑布、牛角旋风、沙溪春涨也鲜为人知,唯有白塔耸光、青冢拥黛、杏坞番红经久不衰,至今仍焕发着诱人的魅力。

旅游交通

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位于市区东郊9公里处,有多条航线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武汉等大中城市,也有航线通往赤峰、通辽、锡林浩特、乌兰浩特、海拉尔等附近城市,并且开通了往返于蒙古乌兰巴托和俄罗斯赤塔等地的国际航线。机场-4941。

机场大巴:

(1)机场——新华广场路线:票价15元/人,车程约半小时。只要有落地航班,就有大巴班次发往市区。

(2)火车西站——机场路线:票价15元/人,于每个航班起飞前90分钟由呼和浩特火车站站前公交车场,每半小时发车一次。

机场公交:

(1)12路公交车可以到达机场,起点是内蒙古电力学校,倒数第三站是机场,票价2元/人。

(2)97路公交车是首府开通的一条机场公交专线,其运行路线为:呼和浩特市机场办公楼至新华广场,全程15公里,沿途设有27站,票价1元/人。

出租的士:乘坐出租车从机场到市区大概13公里,40元左右。

呼和浩特地处京包铁路线上,全国省会城市除拉萨,海口外均有直达列车。

省内车次可始发乌海、二连浩特、鄂尔多斯、通辽、乌兰浩特、锡林浩特、海拉尔、满洲里等地,基本覆盖自治区内的地级市。每周三、周四,有发往蒙古乌兰巴托的国际联运列车。市内乘坐1、2、5、7、13、17、22、23、24、29、71、73、、等多路公交车可到。

附近城市乘火车到呼和浩特:

(1)北京到呼和浩特:最快的火车有两趟,为Z和Z次,全程6小时15分,硬座是75元,卧铺是元。

(2)太原到呼和浩特:只有/次到达,大概10个多小时,硬座是76元,卧铺是元。

(3)包头到呼和浩特:已开通动车,只需大1小时左右,硬座是48.5元。

先进的呼包高速公路已建成使用,已经实现了各旗县通公路,可以直达西部各盟市,以及银川、兰州等西部重镇。还开辟了与蒙古、俄罗斯边境省区通车的6条客运班车路线。许多世代闭塞的农牧区和边境地区也建起了公路,每日有数十班长途客运汽车开往附近各个城镇。

1、北京到呼和浩特:在六里桥长途汽车站从7点半到17点半有多个班次,全程公里,大概需要5-6小时,票价元。

2、太原到呼和浩特:每天有5班车,全程公里,大概需要7小时,票价元。

3、包头到呼和浩特:10分钟一班车,全程公里,大概1个半小时,票价30元。

23路:火车站-乌素图国家森林公园!!!从9:00-17:00每隔一小时发一次车。途经的景点有内蒙古展览馆、将军衙署、公主府公园、鑫荣城外城渡假村、森林公园路口、乌素图国家森林公园等。

呼和浩特市的出租车起步价是8元/2公里,之后1.4元/公里(夜间价格为1.5元/公里)。

年4月,呼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正式获得国家批复,成为全国第39个获批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根据建设规划,到年,呼市规划建设2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51.4公里,设车站42座。停车场2处,车辆段1处,综合维修基地1处,总投资.81亿元。

年是呼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开局之年,将重点开展两项工作。一是轨道交通1、2号线一期工程的开工建设(1号线4月底前全面开工,2号线5月启动);二是开展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的编制报批工作。

呼市美食

呼和浩特的饮食以北方饮食为主,饮食文化中吸收了蒙古族和回族的做法、吃法,多具民族特色,风味小吃也不少。极具代表性的是蒙餐,如格日勒阿妈蒙餐厅。

市区内餐饮场所众多,可以吃到南北各地不同的美味佳肴。回民小吃在市内也很流行,伊斯兰风情街路东有一条回民小吃街,里面有烤羊肉串、烧麦、羊杂碎等等,绝对让你一饱口福,流连忘返。

呼和浩特最著名的就是手把肉了,意思就是用手把着肉吃。游客可以把大块的羊肉放到锅里,不加任何调料煮熟,一手拿着有羊肉的羊骨,一手用刀剔下羊肉,蘸着佐料吃。

手把肉是招待客人的必备之菜,如果说不吃手把肉就算没有真正到过这里,没有领略到这里的风土人情。

历史文化

公元前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县境。

西汉武帝时,在河套地区兴建了一批军市,今呼和浩特东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跋部在北方兴起,其早期都城“盛乐”即在今呼和浩特南面40千米的和林格尔县上土城村北,盛乐经济园区西。

当时,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军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

年(唐中宗景龙二年),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围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公元10世纪初,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千米的白塔村附近。

年(明隆庆六年),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即俺答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

年(万历九年),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蒙古语为库库和屯。明王朝赐名为“归化”。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三娘子,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

清初,三娘子城焚毁。

康熙三十三年(年),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包围了原城东、南、西三面。后又在距旧城东北2.5千米处另建一驻防城即新城,命名为“绥远城”。新城(绥远城)城内主要是军营;旧城(归化城)内则聚居着居民。清朝末年,将归化和绥远合并,称归绥。

年,绥远建省,以归绥县城区设立归绥市,作为省会。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将归绥市改为“厚和特别市”。日寇投降后,复称归绥市。

年9月19日,时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的国民党将领董其武,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绥远问题的主张,率部起义,绥远省及省会归绥获得和平解放。

年1月20日,成立归绥市人民政府。

年3月5日,内蒙古人民政府、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绥远军政委员会、绥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在归绥市联合召开扩大会议,绥远省建制和省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原绥远省辖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同时,从年4月25日起,将归绥市改名为呼和浩特市,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

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土默特旗(驻察素齐)划归呼和浩特市领导。

年将土默特旗划归乌兰察布盟。

年乌兰察布盟所属土默特左旗(驻察素齐)、托克托县划归呼和浩特市。

年11月21日,国务院批准将乌兰察布盟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

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将乌兰察布盟武川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

0年5月14日,国务院(国函[0]42号)批准:

(1)调整呼和浩特市市辖区行政区划,郊区更名为赛罕区。

(2)调整后各市辖区的行政区域如下:

①新城区:辖锡林郭勒北路、新城东街、新城西街、海拉尔东路4个街道办事处,中山东路街道办事处位于健康街以北、呼伦贝尔南路以西的部分,东风路街道办事处和迎新路街道办事处位于东风路以北的部分,以及从原郊区划入的毫沁营、保合少、小井3个乡,巴彦镇的塔利、生盖营、讨思浩、榆树沟、姚家湾、古路板、甲兰板、野马图8个村委会,巧报乡的府兴营、麻花板、新城、三合村4个村委会。区人民政府驻新城西街。

②回民区:辖通道街、中山西路、环河街、新华西路、光明路、海拉尔西路6个街道办事处,以及从原郊区划入的攸攸板乡,西菜园乡的金龙居委会和青山、厂汉板、倘不浪、西龙王庙、四合兴、什拉门更、小府、塔布板、孔家营9个村委会。区人民政府驻通道南街。

③玉泉区:辖小召、大南街、兴隆巷、长和廊、石羊桥东路5个街道办事处,以及从原郊区划入的桃花、小黑河2个乡,西菜园乡的西霞园、巴彦乌素、芦花园、落雁、辛兴5个居委会和范家营、西瓦窑、五里营、南八里庄、西菜园、南茶坊、碱滩、大围困、南营子、西水磨、辛辛板、小黑河、沟子板13个村委会。区人民政府驻公园西路。

④赛罕区:辖原郊区的太平庄、西把栅、章盖营3个乡和榆林、金河、黄合少3个镇,巧报乡的东瓦窑、后巧报、双树、小台什、帅家营、大台什、桥靠、前巧报8个村委会,巴彦镇的商业街居委会和黑土凹、后罗家营、乔家营、郭家营、坝堰、膝家营、罗家营7个村委会,以及从新城区划入的人民路、大学西路2个街道办事处,中山东路街道办事处位于健康街、乌兰察布西路以南的部分,东风路街道办事处和迎新路街道办事处位于东风路以南的部分。区人民政府驻巧报乡。

政治经济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始终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年全市GDP达到亿元,人均GDP达到元,折合1美元。三次产业比为5.0:36.3:58.7,服务业成为具有首府特征的全市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增加值达到亿元。至年,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经历了新世纪以来几年的快速发展,首府经济综合实力已经走进西部12个省会城市的前列,具备了与东部发达地区同台竞技的能力和水平,并提出了到年经济总量进入全国27个省会城市前10名的奋斗目标。

呼和浩特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三大战略交汇处,“呼包银”经济带核心及“呼包鄂”金三角中心,还是联接黄河经济带、亚欧大陆桥、环渤海经济区域的重要桥梁;不仅是引领内蒙古快速发展的呼包鄂经济圈内重要的增长极,还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呼包鄂榆重点开发区”中心城市、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呼和浩特拥有“伊利”、“蒙牛”两大国内知名乳业品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做大、做强乳业的最大优势。依靠奶源优势以及国内外巨大的市场潜力,已形成了呼市最具活力的乳业产业链条。奶牛头数、奶产量、人均占有量、人均消费量等均居全国之冠。年8月28日呼和浩特市被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乳都”。到目前为止全市乳品加工企业超过13家,乳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1.7万人,相关从业人员达60万人,获绿色食品标志的乳产品达30多个。9年,奶牛存栏达到70万头,鲜奶产量达到.4万吨,乳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亿元。未来的呼和浩特市将继续依托两大企业高科技乳品研究院和高智能化生产基地,进一步汇聚世界乳业的顶尖科技与人才,开启“中国乳都”向“世界乳都”迈进的新序幕。

(来源:百科,图文综合自网络)

      

目前+人已







































鍖椾含鍎跨鍖婚櫌鐪嬬櫧鐧滈
鍎跨寰楃櫧鐧滈鐨勫師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linzhangz.com/wljt/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