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的路上刘巨德艺术作品展在乌克
基辅时间年10月10日下午,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迎来了首位中国艺术家的个人展览《回乡的路——刘巨德艺术作品展》。展览由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塔拉斯舍甫琴科北京美术馆、中国国韵文华书画院联合主办,由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奥斯塔普·科瓦利丘克副院长担任学术主持。 乌克兰文化部文化艺术司克鲁托果洛芙司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克兰大使馆教育处汪精国处长,乌克兰人民艺术家、乌克兰艺术科学院院士瓦西利·佩尔瓦斯克教授,乌克兰功勋艺术家、基辅美术家协会主席伊凡·比利宾科教授,版画系维克多·万达洛夫斯基教授,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安德烈·雅朗斯基常务副院长,乌克兰塔拉斯舍甫琴科国立博物馆尤利娅·希连科副馆长,众多乌克兰国立美院师生及各界人士,来自中国的艺术家代表团等出席了隆重的开幕仪式。乌克兰前总统维克多·尤先科的助理弗拉基米尔·沃尔克夫先生到场祝贺。开幕仪式由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奥斯塔普·科瓦利丘克副院长主持。 乌克兰文化部文化艺术司克鲁托果洛芙司长与刘巨德教授合影 乌克兰国立塔拉舍夫琴科奖获得者弗拉基米尔·奈迪亚克董事长出席开幕式 来宾们在开幕仪式上先后致辞,并对刘巨德教授的艺术成就及展出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同时也是塔拉斯舍甫琴科国家奖获得者,现年七十八岁的瓦西利·佩尔瓦斯克教授在热情洋溢的致辞中提到,他在展览开幕之前的一个小时即来到现场,仔细看了每一幅作品,他看到了触动心灵的纯净的感觉,看到了一个艺术家最真情的表达。同时,他还提到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是乌克兰最高艺术学府,也是世界和欧洲最优秀的美术学院之一,和莫斯科美术学院、圣彼德堡美术学院一道被列为前苏联最优秀的三大美术学院。该院由乌克兰第一任总统MikhailoGurshevsky创办,年即将迎来建院周年,在这个重要的时刻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在这里举办了首位中国艺术家的展览,本身就是一个极具纪念意义的事件。 根据此次展览策展人、塔拉斯舍甫琴科北京美术馆余根晖馆长介绍,此次展览共展出水墨纸本设色作品40余幅,既有刘巨德教授在二十世纪80年代创作的《老碗》《荒原》《家乡土》《鱼》《故土乡气》《月季》等早期代表作品,也有《秋叶鸟》《舞蹈家》《七弦河畔》等近年经典作品,以及年今年新近创作的扇面作品。此外,还展出了尺幅为cm×cm的大幅油画《白猫》,和《霜降》《女大学生》等数幅油画。 乌克兰国立舍普琴科博物馆馆长尤利娅·西莲科女士与刘巨德教授合影 乌克兰国立建筑与美术大学副院长奥斯塔普·科瓦尔丘克先生致辞 刘巨德教授在答谢致辞中,阐述了展览的主题“回乡的路”他的关于故乡的4个释义:“我这里谈到的故乡首先即子宫母体的故乡,她有自己的天性、心性、秉性和基因,年界七十我渴望在自然深处与自己的天性见面。其次是童年的故乡,即童年生长的地方,它是我生命的底色和河床,我美感的眼光和艺术的种子,早在那里悄悄发芽和生长。第三是文化的故乡,我们都生活在古贤、圣哲建造的文化大殿中,那里有一道又一道门,一个又一个美神呼唤着我们。最后是宇宙的故乡,我们是宇宙霎那间的一粒尘埃,渴望把看到的有限回归到无限,瞬间回归到永恒”。 刘巨德教授与嘉宾合影 当天上午,刘巨德教授在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做了题为《混沌的美神》学术讲座。(图、文:综合办绘画系) 刘巨德教授作品欣赏 《鱼》 《牧羊女》水墨纸本 《秋叶鸟》水墨纸本 《舞蹈家》水墨纸本设色 《红荷塘》水墨纸本设色 《追日草》水墨纸本设色 《黄土地》水墨纸本设色 《沙土地》水墨纸本设色 《南沙坡》水墨纸本设色 《女大学生》布面油画 《七弦河畔》水墨纸本 《荔枝》水墨纸本设色 《春雪》设色纸本 《霜降》布面油画 艺术点燃生命 刘巨德 大自然造化万物,也造化了人类,但没有造化艺术。艺术是人用自己的生命精神再创造的精神生命,她诞生于人对永生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敬畏。她是人类最值得骄傲的生命成果。 艺术的精神生命承载着人的苦难、希望、美善、智慧和信印。其问包含着人对内与外的生命情感体验,对遥遥相距的万物之间内在的相似性和隐秘整一性的发现,对生命内在气息的品味,对不可言状的生命律动的感动,以及物我交融的幻想对真实存在的象征性表达或暗示。她开拓着人的视野,启示着人的思想,激发并抚慰着人的精神和情感。生命因艺术被照亮,艺术为生命而点燃。 艺术生命的诞生永远处在不可捉摸的境地,她凭爱与自由的直觉智慧,在想象中发现和孕育着自己的生命。想象带来艺术生命无穷的变幻,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民族以及不同的艺术家,创造了不同特征的艺术。每个艺术生命都是独特的,背后多有不朽的传奇和精神。艺术没有特征,奇特的活力不复存在,艺术需要以幻想述说真理,以寂寞坚守美善,以已知养其未知。艺术在时空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发展的变迁中发生着流变,没有中心、没有边界、没有方向,看似向前走,其实在向后回味和理解。古老的艺术生命精神像一团生生不息的火,繁衍着新型的艺术生命。每个艺术家都不是孤立的,其创造的活力和精神常被星辰的旧火照亮,因此艺术生命得以永生。 人类一直追问艺术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对这样的宏观问题,答案始终是模糊的,难以确定的。但不能否定的是,艺术具有强大的内在精神性和独立性,并趋于无限和永恒。艺术生命精神的恒久,可以穿越时空。当今人类已经进入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可这并不会减弱我们面对中国原始彩陶艺术、青铜艺术、敦煌艺术、古埃及艺术、古希腊艺术、古印度艺术——所受到的震撼,伟大艺术虽经历久远时光的蚀化,却仍能散发出强大的魅力。 中国北魏时期由鲜卑民族在山西武周山南麓所创造的云冈艺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梵蒂冈西斯廷教堂中由米开朗琪罗创作的壁画和天顶画艺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信仰不同的观众前去朝拜。面对那气势恢宏的作品,真正令人们惊叹和感动的,是来自艺术自身的精神力量,而非宗教题材和内容。艺术生命精神是独立的,当艺术作品的实用功能随着时代的变化消失后,艺术本身的魅力更加突显。可以说,艺术是超越时空界限,超越地域文化差异,超越意识形态的最好世界语。 艺术家从未停止过对艺术生命精神的探索,这是艺术家的良知和使命。同样面对自然、面对生命、面对人世、面对自我,甚至面对同样的信仰,艺术家勇于以自己独特的体验、新的思索,实现自己对艺术生命精神的体悟和认知。艺术生命精神是艺术作品背后的灵魂,它是创作的本质,是艺术真正所要表现的对象,这是艺术家生命的最高使命。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艺术生命精神是无限的。艺术家知其不可穷尽,却要尽其生命去体验和探寻,这是夸父追日的情怀,其间包含着人性对光明的向往,对自然奥秘的忘我追寻,对自由独立精神的崇尚,以及人梦想进入宇宙精神的渴望。艺术生命精神的研究,从上述意义而言,应该说属于人的精神实践。真正的艺术家都是艺术的谦卑仆人和时代产儿,同时又超越时代。 艺术生命精神犹如宇宙的天镜,面对万物生机,宇宙的苍茫和人生的世象,可以从有限达至无限,以一瞬通向永恒,微妙微茫,正反相成。生命抽象的相似性和不可分的整一性常被艺术高人变通。至于抽象、具象、幻象、夸张、变形、写实,都是生命绵延关系的模仿与创造,阴阳中,物似有似无,虚实中,形似是而非。 在寂静中,前贤高人走进宇宙生命的最深处,站在内部反观自然,内观生命,心照万物,发现光吞万象,万象皆空,“浑沌里放出光明”,一切均是光的幻影。艺术家以自己有限的生命契合宇宙无边的生命,在自然深处与自己的生命相遇,应该说艺术之道是一条寂寞的内归之路,也是自体生命通向宇宙生命之路,以及自由和自由表达之路。艺术超越生命之一瞬,将生命精神定格为永恒。 对于艺术家来说,从生命精神的角度思考艺术、创造艺术,是对终极真实的沉思和探寻。这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在面对艺术的各种复杂问题时有助于深入了解各民族文化艺术的特殊性差异和同一性本质;有利于东西方艺术的互动与互补;有利于艺术新意的萌生;有利于物质性因素精神化;有利于去除自然表象的迷惑和干扰,获得最有价值的发现,并激发深刻的审美理想和创造智慧。 写到这里,想到《庄子·天地》里寻找“玄珠”的故事,耐人寻味。“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这个故事是诗、哲学,亦是艺术寓言和中国画论。 艺术生命精神的研究酷似求索“玄珠”,“玄珠”,道真也。依有限知识难以求得;用明目眼观只见其表难以寻得;靠巧言善辩难以争得。唯象罔可以索得。象罔,谓无心、无欲、无我、无分别,这是境界。绘画之道亦如此。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linzhangz.com/wljd/98.html
- 上一篇文章: 环游德捷奥温泉小镇卡罗维瓦利
- 下一篇文章: 从姓氏看文化渊源这些国家都有着中国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