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小编的朋友圈被“对不起,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刷了屏。有人用来对穷人鞭尸,有人用来给个人奋斗打鸡血,还有人用来自我调侃。

与之对应的是,上海某小学竞选家长委员会的消息也引起了广泛热议。参选家长们纷纷祭出了学历、工作、社会地位等等。这让我不禁错愕,家长委员会怎么就变成“拼爹委员会”了?

热闹喧嚣之后,这些所谓的热点事件都会烟消云散,而其背后根本的贫富差距问题和教育公平问题却鲜有人去触及。

这就是我今天要推荐这样一部印度电影的原因,它代表着文化从业者的社会良心。

《起跑线》

HindiMdium

影片的主角是一对中产阶级的夫妻,拉吉和米图。

拉吉开了一家时装店,虽然不是顶级富豪,但在小城市里也算是土豪。

房子、车子、票子通通都有,甚至连保姆佣人也有。

拉吉和米图有个宝贝女儿皮雅,已经到了该上学的年龄。

与中国的虎妈猫爸一样,米图对于女儿的教育十分担忧,表示一定要让女儿进入最好的学校。

她认为,女儿如果进不了最好的学校,英文就学不会,眼界就会狭窄,然后就无法适应社会,孤独沮丧,浑浑噩噩过上吸毒一样的堕落生活。

而拉吉则觉得普通学校也没什么不妥,他自己也是普通的公立学校出身的,照样活得好好的。

不过,《起跑线》并没有像中国电视剧《虎妈猫妈》那样一家人掀起教育观大战。

因为影片本身的喜剧定位,《起跑线》将拉吉设定为一个对老婆百般呵护的暖男,只要老婆大人高兴,上刀山下火海都在所不惜。

两人先是把全市最好的五个学校都看了个遍。

有通过舞蹈和音乐来教学的大自然学校,从来不用死记硬背。

有豪华如五星级酒店的苏拉杰·瓦利中学,空调、欧式食堂、恒温游泳池……你能想到的它都有。

最终,他们把目标定在了排名第一的德里文法学校,印度的很多工业大亨和政客都出自于此。

这么好的学校是你家孩子想上就能上的吗?当然不可能。

首先,家庭住址必须得在学校3公里以内。用中国人的说法就是,你必须要有学区房。

第二,你的孩子必须要有足够的才艺,比如弹个琴、画个画、说个英语神马的。

第三,你的孩子一定要是符合精英话语想象的“优质儿童”,值得栽培的那种。

这样就可以了吗?图样图森破。

不管孩子有多优秀,父母如果太low的话,也一样没有入学资格。

简单来说,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给人一种有理想、有素养、有品位、有道德的精英范儿。

穿着不能花里胡哨满身大牌,要有一种低调的奢华。

▲上面这种穿金戴银的土豪画风肯定是不行的。

言语间要有一种关爱世界的大情怀,看到受苦受难的同胞就忍不住落泪援助的那种人设。

拉吉和米图带着皮雅卯足了劲去满足以上这一系列的要求,买学区房、送培训班、改变自身形象等等,能做的基本都做了。

但可惜,他们还是失败了。

因为啥?

拉吉的身份。

之前说过,拉吉是一家时装店的老板,而这显然不是很“精英”。学校认为,精英的前提是有文化,没文化再有钱也只是土豪,根本不会过多







































北京治好白癜风要多少钱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迎专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linzhangz.com/wljd/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