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我国女孩性早熟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由此带来的早初潮,骨骺提前闭合,成年身高偏矮等后果,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每当有孩子被确诊,家长第一反应就是反思日常饮食是否存在过错,绞尽脑汁回忆到底孩子吃了什么不该吃的东西。其实,背后的答案除了食物,还和一样你完全想不到的东西有关——装食物的容器。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青春期发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甚至于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还是没能彻底弄清楚里面的机制。但有一点非常明确,激素,尤其是性激素,在里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性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微乎其微,却对人体有着精密的控制。因此,即使仅存在微量的外界因素干扰,体内的微平衡也可能被打乱,从而出现性早熟等一系列内分泌问题。

有一类物质,长得和激素特别像,使机体无法分辨真假。明明激素还没有释放,但因为这类物质的存在,机体被蒙蔽,受体激活,导致一系列不该产生的结果。

这一类物质叫做EDC。

什么是EDC?

EDC(EndocrineDisruptingChemicals),中文翻译就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它是一大类物质,常见的如邻苯二甲酸酯,双酚A(也就是常说的BPA),多溴联苯等。

不要觉得这些名字很陌生,其实它们广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与我们息息相关。

抬起头看一眼,你手边的塑料杯、矿泉水瓶、外卖餐盒,厨房里的包装袋、保鲜膜、食品罐头,洗漱台上的化妆品、清洁用品、去污产品,孩子房间堆积如山的玩具,都有它们的身影。

除此之外,多种常见杀虫剂中也含有EDC。

它们大多具有与激素类似的化学结构,从而产生类雌激素、类雄激素等作用,成功欺骗细胞表面的受体,使人体出现内分泌紊乱。

EDC的危害

国外已有大量研究证实,EDC可引起人体内激素平衡失调,激素代谢紊乱。在女童,最常见引起性早熟、早初潮,在成年妇女,可引起子宫卵巢肿瘤,不孕不育等疾病,在成年男性,可降低精子活性。

EDC的播散性非常强,可以通过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且可以通过胎盘和母乳传播!不光影响到胎儿,甚至对孕母体内胎儿的配子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下一代的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细思恐极)

所以,预防女孩性早熟及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要从早期开始避免孩子接触EDC,甚至,在母亲孕期就应该有意识地注意避免接触EDC。

避免接触EDC的四条建议

这不是耸人听闻,在美国,有调查显示6岁以上各年龄段的人群中,几乎所有人的粪便都能检测出EDC。而多项研究也已证实,体内EDC含量越高,患性早熟、青春期发育异常、生殖系统肿瘤、肥胖、糖尿病、不孕不育等各种内分泌相关疾病的概率越高。

如何才能避免接触EDC?我们根据美国国家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及美国儿科环境卫生专业部门推荐的相关内容,整理出四条建议,都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要一点点改变,就能给孩子和家人更多安全保障。

01

拒绝塑料包装的食物和饮料

理由?

※我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baojieshaobj.com/wljd/9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