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低估这部电影还没有被充分讨论
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lff/130626/4196980.html 作者:JamesBrown 译者:覃天 校对:易二三 来源:CTEQAnnotationsonFilm (年5月) 评论界留给安东尼奥尼早期电影的文字仍然相对较少。在20世纪60年代,让安东尼奥尼在国际上声名鹊起的那些电影(例如年的《奇遇》和年的《放大》),每一部都被观众自由地观看和讨论。与此相反的是,安东尼奥尼最初的五部影片仍然经常被忽视,人们认为,这几部作品中的审美还不成熟,是这位艺术导演不那么令人满意的作品。 作为标志着这一早期阶段结束的电影,《呐喊》这部影片受到的批评很少,评论家们愿意将其定位为安东尼奥尼过渡时期的坐标。《呐喊》中明显的特定品质,有时与安东尼奥尼随后一系列影片元文本中的推断意义保持了一致。这种方法论最常见的两个症候可能是对《呐喊》的综合性解读。 首先,影片强调了主人公旅程的叙述和心理图景,象征性的展现。其次,它还突出强调了荒凉、黯淡和阴冷的风景。以这种方式理解,《呐喊》可能被视为简单地反映了一种更复杂、更模糊和更加深刻的表达系统——关于这一点,我们能显而易见地在安东尼奥尼艺术生涯中期的作品中看到。 《呐喊》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电影研究教授彼得·邦达内拉在他的著作《意大利电影:从新现实主义到现在》中,有关《呐喊》的两页内容,就是这种广泛和可预测的方法的例证: 「这部作品完全使用轻描淡写的手法,不着痕迹地达到情感上的冲击。影片中极少使用音乐伴奏,连对话也不过寥寥数句,能省就省,导演用缄默而非词语凸显了孤独疏离的凄凉形象。其中阿尔多和情人在波河泥泞堤岸上漫步的场景便十分具有代表性。画面中荒凉的景象和远处分开伫立、仔细卡位的人物身影都突出了阿尔多的孤独寂寞。在安东尼奥尼看世界的视角中,波河的景致总是占有重要地位,而对这种景致的诗意召唤,又支撑了用存在主义刻画绝望感的效果。对阿尔多的悲剧,影片没有予以任何解决(他只是放弃了活下去的念头),也没有清晰表现乐观主义态度。剧情十分简单,却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记忆,片中那被雾气笼罩的单调景致,只突出了人物孤独和悲切的身影,环境衬托出了悲剧结局。二十年后一位评论家回顾本片时,正确地意识到安东尼奥尼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baojieshaobj.com/wljd/8651.html
- 上一篇文章: 6月19日瓦房店这些好单位招聘啦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