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军事

作者:刘明鑫

年8月8日,格鲁吉亚入侵南奥塞梯地区,俄格遂爆发军事冲突。这场只持续了5天的军事较量最后以俄罗斯完胜,格鲁吉亚完败收场,此次军事行动也被俄罗斯称为“强制和平行动”。从此战中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展现了强大的联合作战能力。本文旨在研究俄军格鲁吉亚“强制和平”行动战例,分析俄军在此次军事行动中联合作战战略战术的应用情况,点评现代战争中联合作战的特点。作战背景18世纪,处于疯狂向外扩张时期的沙俄彻底吞并奥塞梯。苏联成立之后,苏联当局根据高加索山脉的地形,把处于高加索山北侧的奥赛梯地区划归俄罗斯,称“北奥塞梯”;相应的,把处于高加索山南侧的奥赛梯地区划归格鲁吉亚,称“南奥塞梯”。随着苏联的解体,当年划分的南北奥赛梯地区也分别并入了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两国。南北的地缘割裂也就为之后复杂的地缘政治矛盾埋下了祸根。年,南奥塞梯通过全民公决,要求独立并与北奥塞梯合并,格中央政府随即进行军事镇压。最后相关责任方举行会谈,达成停火协议。根据协议,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三方组成混合维和部队在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任务。年“玫瑰革命”以后,格鲁吉亚亲西方政府开始执政,格鲁吉亚和北约的合作也变得更加密切,格鲁吉亚因此得到了北约的大量军事援助。格鲁吉亚武装力量的壮大,为之后在格鲁吉亚在南奥赛塞梯地区主动发起军事行动埋下了伏笔。年8月8日,格鲁吉亚军队对南奥塞梯地区发起突然攻击,俄方立刻做出反应,俄方称此次行动为“强制和平”行动,俄格战争全面爆发。陆军方面,俄军第58集团军是俄罗斯规模最大、战斗力最强的合成集团军之一,编制员额有7万人之多,共装备有辆坦克,近辆各式战车,门火炮,门“冰雹”火箭炮,门高射炮,架飞机和70架直升机。空军方面,北高加索军区空军第4集团军装备作战飞机架,随时可以进行空中力量增援。海军方面,俄罗斯黑海舰队此时共包括常规潜艇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20艘,其他各类型水面舰艇约艘,各种作战飞机架,且随时准备岸基增援作战。陆军方面,格鲁吉亚陆军下辖五个步兵旅、一个独立炮兵旅,若干个独立营和独立大队,装备辆坦克,各类人员共人。空军方面,格空军只拥有10架战斗机,各类人员总计人。海军方面,格海军下辖人,拥有8艘巡逻艇,2艘小型登陆舰和2艘坦克登陆艇。从单纯的军事层面看来,即便是一场局部规模的军事冲突,俄军仅一个北高加索军区的兵力便已经达到了格军举国兵力的约3倍之多,重型武器以及各类技术装备的数量和质量大部分远远优于格军。倘若俄罗斯对格鲁吉亚在南奥塞梯地区的军事行动进行干涉,那么胜利的天平将会毫无疑问地倒向俄方。作战过程

整个俄格战争持续时间为五天,总体阶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8月8日凌晨2时至15时):格军入侵南奥塞梯地区,南奥塞梯地方部队与俄罗斯维和部队进行防御作战;第二阶段(8月8日15时至10日夜):俄军组织反击,格军从南奥塞梯地区撤退;第三阶段(8月11日凌晨至13日5时):俄军继续出击攻入格鲁吉亚领土,扩大战果。整个战斗期间,俄罗斯在地面部队进行作战的同时,穿插着海战和空战。

北京时间年8月8日凌晨2时(当地时间8月7日22时),在空军的掩护下,格军以装甲部队为先锋,集中大量火炮兵分三路向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发动突袭。同时,格军将特种部队部署到在俄罗斯通向茨欣瓦利的战略通道周边以迟滞袭扰俄罗斯军队的增援部队。

俄军驻南奥塞梯维和部队只有人,并且约人分散在该地区境内的多个哨所、检查站,驻守城区的部队只有不到两个步兵连的兵力。俄罗斯维和部队以及南奥塞梯地方武装缺少重武器且力量相差悬殊,难以与格鲁吉亚军队抗衡。

8月8日上午6时,格军开始从茨欣瓦利西南方向发起进攻。战至上午9时,南奥塞梯地方武装顶不住巨大的军事压力,茨欣瓦利外围阵地工事基本被摧毁占领,格军基本完成对茨欣瓦利的合围。14时40分,格军基本占领整个南奥塞梯地区,并向俄驻南奥塞梯的维和部队发起进攻。

8月8日15时,俄联邦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在克里姆林宫召集国家安全会议紧急会议,做出将格鲁吉亚军队逐出南奥塞梯,实施“强制和平”行动的决定。俄军立即在北高加索军区司令部驻地弗拉季高加索成立了指挥部,俄陆军总司令博尔德列夫大将任总指挥,统一指挥俄在南奥塞梯的军事行动。

58集团军在接收到指挥部的命令后,指派两个摩步团组成先头部队强行突入南奥塞梯境内。由于格军特种部队预先在沿途设伏,俄军先头部队的行动遭到迟滞。在南奥塞梯地方武装的配合下,格鲁吉亚特种部队最终被歼灭,俄军顺利挺进南奥塞梯。

在地面部队发起进攻的同时,俄空军出动大量军机对格鲁吉亚境内高价值目标进行打击。开战之初,格军利用防空导弹击落了俄罗斯数架战机,但是面对俄罗斯巨大的空中优势,格鲁吉亚的防空系统最终被压制。很快,格空军所有的机场均被摧毁,格空军无法升空进行作战,格鲁吉亚境内大量基础设施遭到损毁格军地面部队的后勤保障以及支援力量被迫迟滞。

为配合俄陆军部队的正面进攻,俄76空降师一部在茨欣瓦利附近实施机降,切断了格军预备队进入城内的通道和城内格军部队的后勤补给线。

8日17时20分,俄先头部队渐渐逼近茨欣瓦利。9日凌晨,俄军对茨欣瓦利形成合围并向市区实施攻击,同时向茨欣瓦利南部重镇哥里实施穿插,截断格军退路。俄军先用大量火炮配合攻击机对城内格军轰击,再以装甲部队为先导,配合武装直升机进行猛烈进攻。格军火力被俄军彻底压制,面对俄军强大的立体攻势毫无招架之力,加上后勤和支援线路遭到切断,在抵抗4个小时之后,城内格军就因缺少补给和后援力量仓促撤退。

南奥塞梯战场

9日17时许俄军完全占领茨欣瓦利。同日,俄军在阿布哈兹地区开辟第二战场,俄空降兵在阿布哈兹沿海城市奥恰姆齐拉实施机降,迫使进攻该地区的格军撤退,并控制了格鲁吉亚的东西交通动脉。俄陆军从俄境内机动进入阿布哈兹地区,与俄空降兵协同作战。

俄黑海舰队组成了特混编队抵达格鲁吉亚海域,封锁格鲁吉亚的海岸线,切断西方国家对格鲁吉亚的支援补给,使格鲁吉亚在国际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面对强大的黑海舰队,格鲁吉亚舰艇只能被俄海军堵在苏呼米港口里面被全部击沉。随后俄海军陆战队登陆苏呼米,进行进一步军事行动。

10日夜,俄军向阿布哈兹增兵至人,俄陆军和空降兵部队以及阿布哈兹地方武装开始向格南部纵深地区推进,格军全面撤退。面对巨大的军事压力,格鲁吉亚方面请求停火。

阿布哈兹战场

8月11日凌晨,俄方没有理会格方的单方面停火协议。俄军向茨欣瓦利南部的哥里继续实施迂回攻击,将格中部交通干线拦腰斩断,这使得格鲁吉亚军队首尾不能相应。为东线俄军的正面攻击行动,西线俄军攻占了格鲁吉亚西部重镇祖格迪迪。同时俄军与阿布哈兹地方武装包围了格鲁吉亚政府在阿布哈兹境内控制的科多里峡谷。在地面部队进军时,俄空降兵在位于祖格迪迪东南部的格军塞纳基陆军基地实施伞降,格军不战而逃,俄空降兵配合俄地面部队攻占塞纳基城。

8月12日凌晨,俄军与阿布哈兹地方武装对科多里峡谷发起进攻,将格鲁吉亚武装部队赶出科多里峡谷,在翼侧对格军形成了牵制,科多里峡谷的格鲁吉亚军队将无法增援南奥塞梯地区。

8月12日12时,西线俄军占领了波季港,至此整个格鲁吉亚被东西两线俄军一分为二,格鲁吉亚军队一溃千里,再也组织不起任何有效抵抗。格鲁吉亚此时可以说已经完全输掉了战争。

8月12日当日15时,俄军总参谋部向作战部队下达停止军事行动的命令。8月12日16时40分,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强制和平战役”目的已经达成,结束在南奥塞梯的“强制和平”行动。持续5天的俄格边境战争以俄军的最终胜利落下帷幕。

双方伤亡:俄军74人死亡、人受伤、19人失踪;格军人死亡、余人受伤。平民伤亡:约名平民死亡,约3.4万平民沦为难民,双方直接经济损失达30多亿美元。

结果和影响:国际调停下,年8月13日,格俄双方就停火原则达成一致。俄军基本达成作战目的,俄军格鲁吉亚“强制和平”行动取得胜利,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实际上独立,格鲁吉亚国力受到巨大削弱。

作战特点精心筹划准备为打赢战争奠定基础。在爆发战争之前,俄军在南奥塞梯地区进行了实战演习。在演习过程中,俄军针对该地区的实际复杂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演习,锤炼了俄军在实战情况下的作战能力,为应对随时可能在南奥塞梯地区发生的武装冲突做好了充足准备,在完成相关演习之后,俄军依旧保持高级别的战备等级。实战化的练兵备战使俄军在南奥塞梯地区爆发冲突时能够迅速进入到战斗状态。可见在联合作战当中,加强战略研判,立足应对情况,把控作战环境和条件,加强战略预制以最大限度地预防遏制潜在的军事危机是必要的,也是打赢现代战争联合作战的基础。断敌体系是联合作战中的制胜关键。在整个冲突当中,俄军对格鲁吉亚战争体系的攻击堪称精彩。战争中,俄空军对格军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破袭,直接打击了格军的后勤支援体系。格军信息网络链路也因俄网络战部队发动的网络攻击而被瘫痪。同时俄军还多次动用伞兵部队进行纵深伞降,格军被切成数段首位不能相应。格军在整个冲突当中作战体系遭到了彻底破坏,格军就如一盘散沙,根本无力组织起有效的力量抗衡俄军。分析俄军对格鲁吉亚的体系破击战不难得出,在联合作战当中,运用各种硬软杀伤手段,打断敌人的信息通信链路,作战指挥网链,使致敌作战体系的失序失能,大大削弱敌作战潜能和作战力量,已成为打击敌战争体系是联合作战中的制胜关键。全域多维的联合作战发挥合力形成压倒性优势。俄军格鲁吉亚“强制和平”行动中,俄军对格军形成了极不对称的作战优势。俄军出动了除战略导弹部队外的所有军兵种力量,从多方位、多维度对格鲁吉亚进行联合立体攻势,多军兵种联合作战形成的巨大合力促成了俄军的压倒性优势。俄联合作战发挥的巨大作战效能显示,信息化战争中联合作战已经成为基本作战样式。想要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基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基本原理,合理配置各作战资源,强调各军兵种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实现整个作战系统的联动效应。

军民融合观察精彩回顾

不帅出天际,哪敢代表中国?!中印边境冲突爆发全过程披露北斗三号发射紧急叫停后,长三乙火箭这7天经历了什么?日媒:中国海军展望4航母体制退役军人保障法(草案)征求意见中国对拉达克冲突的战略评估技术基础年调整计划和年计划共用需求项目评审结果最新情况:印军加紧向前线进行兵力调动印度在中印边境部署了多少部队?中印两军边境争议区地面作战力量SWOT分析军委训练管理部颁发《军队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技术指南(试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baojieshaobj.com/wljd/5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