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视战机是对方14倍,打起来却还挺吃力,
各位军迷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虎哥,今天的虎哥电影给大家讲讲俄罗斯电影《穿越火线》。 这部俄罗斯战争电影于年2月21在俄罗斯首映,年9月13日在中国上映。 电影以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发生的五日战争为大背景,讲述了女主人公卡塞尼娜去前线救儿子的故事。 原来女主人的丈夫是一名军人,被派往了格鲁吉亚维和,在执勤中迫切的想见到儿子。 结果儿子刚到父亲那里,俄格战争就爆发了。女主人公卡塞尼娜不得不取消了假期计划,而当她求助于对她颇有好感的莫斯科有钱人伊戈尔同他一起赶赴前线时,才发现他根本不愿去救自己的儿子。 自此他认识了资本家的可恨,但怎么说儿子还是接回来。 在路上,卡萨尼亚从儿子的电话里得知丈夫遇难了,于是更加急切的奔往前线。 老话说女子体弱,为母则刚。于是女主人公卡塞尼娜只身深入战地,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里尽千辛万苦终于救出了自己儿子。 整体故事框架以写实为主,但是不时的插入了熊孩子的各种幻想。 非常的魔幻。 这部影片耗资巨大,是俄罗斯当年度最昂贵的商业片。 皇天不负有心人,电影上映后获得了许多军迷好评。 没有枉费剧组为了拍好电影,动用近名现役的士兵、近万人的群众演员参与演出。 武器道具方面可以说完全做到了一丝不苟。 道具使用了AK-47,M4机枪、T-72坦克,BMP装甲车、达纳火箭炮,RPG单兵火箭筒,虎式装甲车等等现役道具, 此外导演甚至为营造出真实感,直接动用了俄军现役的苏-24轰炸机。 电影的大背景无疑非常应景。而说起当时那场俄格冲突,从历史上讲,那真是苦大仇深。 沙俄在历史上经过残酷而且长时间的战争,才征服了整个高加索地区。 苏联时期,将高加索山以南称为外高加索,划分成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三个加盟共和国。高加索山以北称为北高加索,划归俄罗斯联邦。 于是,原本是一个国家的奥塞梯就被人为的划分成了两个地区。 在苏联大一统的局面下,这颗定时炸弹没有爆发的缘由,而当年苏联解体之后,原本不存在的矛盾也有了爆发战争的可能。 格鲁吉亚在苏联时期分离主义倾向一直非常严重。苏联解体后,北约加紧扩张,形成对俄罗斯包围和威胁。 而北约特别是喜欢吸收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北约,这让俄罗斯深感不满。 当时,北约正准备吸收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格鲁吉亚的亲美政权萨卡什维利更是迫切希望加入北约投入美国怀抱。 然而南奥塞梯就像钉子一样扎进格鲁吉亚的肉里,让格鲁吉亚的政府始终怀恨在心。这是因为尽管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州,但却是一个自治州。 在政策上非常倾向于俄罗斯。 从年起,南奥塞梯就多次要求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合并。并作为一个整体加入到俄罗斯联邦。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自治州谋求合并的脚步骤然加快,越发不服从格中央政府的管理。 年南奥塞梯甚至通过了加入俄罗斯的全民公决,得到了高票的赞成。 格鲁吉亚经常指责是俄罗斯暗中支持南奥塞梯谋求独立。试想一下自己国内的一个省和另外一个国家关系密切,甚至多次要求成为他国的领土。对于任何一个实际掌握权力的国家而言都是一个极大的羞辱。 鉴于当时进展的形势,年,经过会谈,涉事四方达成有关协议。 根据协议,俄、格和南北奥塞梯成立了解决格奥冲突的四方混合监督委员会,在军事力量上,由俄、格和南奥塞梯三方组成混合维和部队负责在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使命。 十几年后的年,南奥塞梯当局一直不改初衷,各方在这一地区的摩擦一直都没断过。 而当时的格鲁吉亚自视有美国撑腰。在年8月8号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时候,梅德韦杰夫是总统,普京在北京,于是格鲁吉亚想用闪电战的方式达到占领南奥塞梯的既成事实,不想被俄罗斯打了一个反手。 电影没有讲述格鲁吉亚军队的行动过程。但是一些场景反映了最初开战的态势。 比如满天飞舞的火箭弹,以及格鲁吉亚对俄罗斯维和部队的袭击。 在当时,开战后,格军分别从克维莫尼科季、普里西越过边境,兵分三路,从茨欣瓦利的南、东、西三个方向发动突然袭击。 “达纳”毫米自行火炮、BM-21火箭炮等重型武器首先对城市进行了轰炸。 紧接着投入了T-72坦克、BMP-1/2步兵战车为主的地面装甲部队。 在空中出动了苏25强击机,用时不到13小时,就攻占了茨欣瓦利。 然而紧接着得意忘形的格军开始袭击驻格俄罗斯维和部队,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败笔,全然不把强大的俄罗斯军队放在眼中的代价,就是给了俄军足够的出兵理由。 电影中,俄军通过边境的隧道进入了格鲁吉亚。这一点是符合现实状况的。 俄军下令反击后,驻扎俄罗斯北高加索军区第58集团军奉命赶往茨欣瓦利。 有人问后边电影中俄军出动了坦克是哪里来的?其实,当时早在58集团军出发之前,俄军的坦克部队就已经提前几个小时进入了冲突地区。 当时俄军从南奥塞梯北部穿越高加索丘陵,坦克、装甲车和火炮通过洛可斯基隧道进入南奥边界,并随即攻占沿途格军村镇。 具体到电影中的高潮部分,就是当时的俄军通过隧道后进攻市镇的场景。 电影最出彩的地方,就在于很多细节上电影都非常难得的大胆真实。敢于表现出俄军在这场战争的问题。下边虎哥来盘点一下。 首先是敢于表现俄军的通讯很烂。 影片展现车队一字排看马上就要进入城镇,头顶还有武装直升机(米-24)掩护,然而发现了敌人埋伏的前哨侦察兵拿的那个破通讯怎么喊都没什么用,于是俄军刚进路口就遭到了袭击,付出了很大的伤亡。 通讯设备的问题在电影中还有几次出镜。 电影中,俄军还在战场间隙给妈妈打了个电话。 有人质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其实,当时的俄军非常缺乏卫星定位和通信系统,俄罗斯版的GPS格洛纳斯也没有形成战力,俄军当时居然主要用的是手机互相通信,话说还好对手是格鲁吉亚,换成其他强一点的那通话就全部暴露了。 这一点就反映在了这段戏中。 而男主人公也有忍不住对自家的通讯调侃一番。 以及巷战中,步兵不得不把步兵车长叫出来说话。要是有好的通讯器材,还能这么费劲吗? 其次,当时武器装备落后且老旧,据说很多武器到了战场就掉链子。电影也说到了。 比如这把AK,木托都非常旧了,一看生产的年份就很早,又比如还在服役的第一代BMP-1步兵车等等。 另外,俄军的战术也是大有问题的。俄军很多士兵显然是缺乏训练。 许多士兵根本不知道和步兵战车打掩护,俄军缺乏重火力,根本打不掉对方的机枪。 坦克没办法及时支援,遭到袭击后,俄军也没能迅速的转移。相互之间的配合度基本上为零。而且直到战斗基本结束,俄军的车队基本上都没有改变队形。也没有掩护转移,基本都在原地挨炮弹。 这些,都充分暴露了俄军存在很大的训练水平不足的问题。 俄军的直升机根本和地面没打起来配合。是非常明显的协同不足。偶尔零星的支援,也不是由地面指示的。 如电影中反映的,当时飞机出现支援了一下,然后基本上就不知道去哪里了, 当时如果俄军能使用更多直升机来部署和支援士兵作战的话,地面作战形势会对俄军更有利,伤亡更小。 其实,当时俄军直升机的使用非常有限。这竟是因为一个不切实际的指令。 原先和陆军合为一体的直升机早就于年12月被编入了俄空军。 俄空军指挥官忙于指挥空中作战,因此很少或根本没有时间来制定直升机对地支援作战计划。 在虎式装甲车突击的这段剧情,很有黑鹰坠落的感觉。然而导演显然是不忘吐槽一下俄军,比如这位撞到了肘子的特种部队队员,我说咱毛熊的后勤就不能发个护肘是咋的? 电影最后,俄军的空袭非常的抢眼。在当时,俄军的战机数量大约是格军的14倍。对俄军的胜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格军开始从占领的各处地区沿公路后撤,公路上的格军装甲目标成了俄罗斯空军的活靶子,从茨欣瓦利通向哥里(斯大林家乡)和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多条道路,成了格军的绝命之路,被摧毁的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和汽车随处可见,被遗弃的D-30式毫米榴弹炮和迫击炮遍布城区。 但是战后,俄方也公开承认的飞机损失数量是4架苏-25战斗机和1架图-22战略轰炸机。还有人认为俄方损失了7至8架苏-25战机。 还有一些细节,比如,俄军缺乏坦克的有效支援。许多坦克也存在许多故障也在电影当中反映到了。 的确,电影反应的非常的真实,因为在格鲁吉亚,俄军打的并不轻松。 虽然俄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并不是非常的干净利落。 可以说,俄军也是拼尽了全力的,只是因为对手实在太弱(格鲁吉亚的军队只有两万多人),才取得了迅速的成功。而这场战争后,俄军的实力也受到了很大的质疑,但总体而言,俄军表现的中规中矩。 而《穿越火线》这部电影的许多场景都做到了与真实情况符合,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好电影。 电影的手法颇似某种杂糅,电影综合性的把变形金刚(小男孩的狂想),战争片(巷战部分),好莱坞风格(女主角驾车闯格鲁吉亚驻扎地),爱情片(感情戏的线索)综合在一起,每条线索都独立而完整。 同时也做到了尊重历史,不黑不吹,确实值得军迷一看。 最后虎哥要问一个看过电影才能回答出的问题,如果与俄罗斯坦克正面碰上,恰好他刚开完一炮,那么为了躲开炮弹,应该在什么时候打方向盘?(这是在问T-72的装填速度) 欢迎各位军迷朋友积极参与讨论喔! 点击阅读原文,打开迷彩虎APP,看白癜风能完全治愈吗白癜风初期是什么症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linzhangz.com/wljd/1386.html
- 上一篇文章: 什么人最可能成为人生大赢家
- 下一篇文章: 话说男神不在耍酷,开始了秀秀别的神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