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国卖命多年,阿富汗口译员向拜登喊话不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美国和北约军队5月1日起正式开始撤离阿富汗。据美国“军事”新闻网站当天报道,数十名曾在美国军方担任口译员的阿富汗人4月30日表示,他们担心美军回国后会成为塔利班的目标,敦促华盛顿不要把他们抛弃。 阿富汗资料图新华社供图 报道称,在美国正式撤军前夕,这些口译员聚集在阿富汗喀布尔的一个社区。“我们主要希望被带到美国。这是我们得到的承诺。”阿富汗口译员穆罕默德·肖伊布·瓦利扎达(MohammadShoaibWalizada)说道。瓦利扎达曾在年至年期间为美军工作,并在年与美军一起时腿部中弹。 据报道,这些口译员们自称“被遗忘的战争英雄”,他们抱怨自己与美国和北约部队的许多合同突然终止。 根据口译员的说法,阿富汗全国大约有人生活在对塔利班和其他“圣战分子”的恐惧中,因为他们曾与外国军队合作。一名口译员表示:“当塔利班得知我与美军合作时,他们杀死了我的兄弟。”由于担心成为袭击目标,这名口译员拒绝透露自己的姓名。“就连中央情报局也承认是塔利班杀害了我弟弟。现在,我生活在恐惧和孤立中。” 报道提到,在这位口译员背后,一些口译员展示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拜登总统,请不要对我们置之不理”。另一张海报显示,一名男子用枪指着一名口译员,这名口译员在一群美军士兵登上直升机时呼救。 “请不要丢下我们,你们被遗忘的英雄们,”一名自称贾弗里(Jaffry)的示威者说。 “你们的战斗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战场上有这些口译人员。” 延伸阅读: 从击毙本·拉登到撤离阿富汗美国政府为何对这些谜团仍然讳莫如深 十年前,年5月1日晚,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宣布,本·拉登已被美军击毙。当晚,全美国民沸腾。美国舆论认为,自年9月11日早8时46分,一架波音飞机撞击纽约世贸中心北塔这一瞬开始,美国人持续近10年的反恐战争取得了一项巨大的阶段性成果。 自本·拉登被杀,至今又过去了十年,对本·拉登之死的叙述出现了各种版本。从纸媒《纽约客》的万字非虚构作品,到好莱坞的《猎杀·本拉登》无一不彰显着美国官方的英雄主义叙事。但随着各方调查与考证的推进,本·拉登之死似乎并不像美国政府官方话语中所说的那样,《纽约时报》则将其与“猪湾事件”“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并提及,成了美国政府讳莫如深的秘密...... 年7月·伦敦“7·7”爆炸案 相较于美国的官方叙事,好莱坞似乎更希望将本·拉登之死同国际反恐联系在一起。年7月7日发生的伦敦爆炸案,也成为“基地”组织渗透入欧洲并在欧洲开展恐怖主义活动的标志。 △年7月7日,英国伦敦发生恐怖炸弹袭击事件,当天早晨,伦敦的三列地铁和一辆公交汽车先后被恐怖分子携带的炸弹引爆。 年7月7日,上午8:49左右,正是伦敦早高峰的时间。在这个周二的早上,杰夫·波特如往常一样,在伦敦涂着标志性红蓝色喷漆的地铁驾驶室里运行着早班列车。“当我快在埃奇威尔路站进站时”,杰夫·波特说,“我的对向也开来一辆列车,就在对方和我车头交汇的时候,我看到迎面而来的列车的另一端发出了一阵刺眼的黄光。”紧接着,杰夫面前的驾驶室玻璃碎裂,灰尘和浓烟四散。这时,杰夫才意识到,那辆列车发生了爆炸。 △年7月7日,“基地”组织对伦敦多个交通线路进行恐怖炸弹袭击。 而当天在地上,同时发生了针对公交车的爆炸事件。4名恐怖分子几乎在同一时刻,分别在伦敦四处不同的公交设施中引爆了炸弹。据英国警方的统计,爆炸事件共造成52人死亡,超过人受伤。 △半岛电视台年9月公布的“基地”组织声明录像 伦敦7月7日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两个月后,半岛电视台播放了一段录像,使那4名恐怖分子的身份得到确定——“基地”组织成员。这份录像已经过英国警方和情报部门的审查,4名恐怖分子的身份与犯罪经过已经明晰。而录音带中,一句提及了“本·拉登”的恐怖主义宣言,也牵动着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人的心。 年6月·华盛顿新任总统的“旧计划” 自“9·11恐怖袭击”发生后,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便将反恐作为自己的执政重点进行推进。除了发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美国、英国、以色列等国的情报组织也因“9·11”进一步加强了在国际反恐情报中的信息共享。 △《纽约客》年8月1日发表的《击毙本·拉登实录——阿伯塔巴德之夜》,记述了美军击毙本·拉登行动的详情,但其中大量细节后与各方论证有较大出入。 时间来到年6月,奥巴马就任总统4个月后,时任中情局局长利昂·帕内塔向奥巴马介绍了从小布什任职期间便开始的追踪“基地”组织头目的行动计划。根据《纽约客》年8月发表的《击毙本·拉登实录——阿伯塔巴德之夜》的描述,当时利昂·帕内塔就知道,新总统一定会支持他的计划。 因为在年美国总统大选前的一个月,当时还是伊利诺伊州参议员的奥巴马在纳什维尔贝尔蒙特大学与同为总统候选人的麦凯恩进行辩论时,这样回答关于是否追捕本·拉登的问题: “如果我们看到了本·拉登,而巴基斯坦政府无法或不愿意干掉他,那么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我们将杀死本·拉登,粉碎‘基地’组织。” 果然,作为对利昂·帕内塔搜捕本·拉登计划的补充,奥巴马加强了使用无人机进行侦查的力度。 △第三方新闻调查机构“新闻调查局”(TheBureauofInvestigativeJournalism)统计的数据显示,自年至年,美国发动的无人机轰炸已经导致约至人死亡,其中平民约为至人,儿童约为至人。 除了继承前总统小布什对本·拉登的搜捕,小布什时期开始用于关押恐怖分子的关塔那摩监狱,也对日后击毙本·拉登的行动起到了关键作用。 年8月·关塔那摩监狱传来的讯息 关塔那摩监狱,位于古巴关塔那摩湾。在年之前,该监狱基本是用于收留试图通过海上偷渡前往美国的古巴与海地难民,在年“9·11”事件发生后,改为收押、审讯恐怖分子的监狱。受限于美国宪法,在美国本土审问疑犯无法施用酷刑。 △电影《猎杀本·拉登》,还原了美国中情局对羁押人员施以水刑的场景。 在关塔那摩,由于美方认为恐怖分子是“非法战斗人员”,因此不享有《日内瓦公约》所规定的的任何权利,美方人员可以使用各种方式对被关押者进行审问。自关塔那摩监狱投用至今,各种关于美国情报人员施用酷刑的报告不断流出。 △美国中情局文件显示,美国在全球多国均设有秘密的审讯、羁押中心。中情局的一份秘密文件显示,存在一个代号叫“黑场”的拘押点。 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流出的文件,除了关塔那摩监狱,美国为反恐行动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秘密的审讯、羁押中心,其中一所被称为“黑场”的秘密审讯基地,在年首次流出了关于本·拉登信使的消息。 △美国媒体TheWeek援引中情局首席行动官何塞·罗德里格斯的消息披露,本·拉登的信使是一名科威特人。 阿布·艾哈迈德·科威特——本·拉登的信使——这个中情局一直搜寻的名字,在关塔那摩和美国中情局设立在巴基斯坦的审讯基地先后得到印证。直到年8月,时任中情局局长利昂·帕内塔亲自在巴基斯坦白沙瓦确认了这名信使的行踪。 年5月·阿伯塔巴德的水泥大院 通过此前在各个审讯基地中获得的信息,美国情报部门加强了对本·拉登信使的手机信号监测。年8月,美国中情局追踪到了一辆自巴基斯坦白沙瓦行至首都伊斯兰堡以北阿伯塔巴德市的白色SUV。详细的记述中,该辆SUV车尾挂着的备胎盖子上,绘着一只白色犀牛。 △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水泥大院构造示意图 中情局披露的文件显示,这辆SUV在一处大院外停下来,院内有一栋三层楼,院子带有约5.5米高的水泥围墙和铁丝网。这座大院没有接入电话、网线。中情局连日的观察报告显示,这座大院的居民甚至不丢垃圾,而是将垃圾在院内集中焚烧。通过室外晾晒的衣物,中情局判断,建筑中共有三户人家,但每日出入大院的只有其中两户。 年10月底,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根据时任中情局局长利昂·帕内塔提交的调查报告,令其开始协同各方设计对该大院的军事行动方案。从年10月底开始设计行动方案,到年5月1日正式实施,半年时间里,为了保障击毙本·拉登行动顺利进行,美国军方原样在北卡罗来纳州的森林里复建了一座训练用的水泥墙大院。不过,美方披露的行动报告显示,行动最初的直升机运载美军空降大院这一个环节就出现了巨大纰漏。 △在行动中尾部剐蹭到水泥墙进而导致几乎坠毁的美国黑鹰直升机示意图 当地时间年5月1日大约凌晨4时,第一架原本需要悬停在大院内靠绳索投送美军的黑鹰直升机,在刚飞抵大院时,尾部的旋翼就剐蹭到了水泥墙面。飞行员为防止直升机侧翻,将机头直插入地面,以近乎坠毁的方式迫降在了大院里。而另一架直升机的驾驶员在目睹这一情况后,立刻放弃在屋顶盘旋的计划,在院墙外降落。 △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水泥大院卫星图黑鹰直升机坠地的意外,惊扰了周围民众,使原本计划的突然袭击失去了意义。最终,根据美国军方的报告,本次军事行动成功击毙了本·拉登,尸体被白色裹尸布包裹,装进一个袋子里,最终被投入大海。 年·美媒的调查:另一出“拯救大兵林奇” 至于美军在建筑物内的行动,美方有着各式各样的版本。其中最戏剧性的是美军方称,本·拉登将他的妻子推在身前充当肉盾。另一个版本则是,美军在发现本·拉登后,遭到本·拉登的抵抗,最终本·拉登在交火中被杀。 △《纽约时报》年10月针对本·拉登之死的谜团刊登调查、分析报道《我们真的知晓本·拉登之死么?》 但是,在这些消息迅速传遍全球后,美国白宫和军方又纷纷纠正表述,时任白宫发言人杰·卡尼(JayCarney)在年5月2日晚,对此前猎杀本·拉登的行动细节做了勘误,先是称其临死时没有携带武器反抗,然后再澄清其并没有将他的妻子用作肉盾。白宫方面称,与之前一天公布的细节不同是因为“信息过多、准备过于匆忙”。在《纽约时报》与《伦敦书评》年先后推出的分析调查中,关于本·拉登之死的细节,各方信源从最开始获取所谓“本·拉登信使”的信息到最后对本·拉登尸体进行海葬,几乎每一处都存在出入。 △《伦敦书评》在年5月21日刊登知名调查记者西摩赫希(SeymourM.Hersh)对本·拉登之死的调查,指出美国政府在相关事件的说明中存在大量纰漏 美方以几乎坠毁一架直升机的方式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媒体披露的消息显示本·拉登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但官方信息却前后矛盾,很难证实本·拉登最后阶段采取了哪些行动;明明有机会活捉本·拉登,美军却直接予以击毙;白宫和军方对行动过程细节先后相互矛盾的表态还有最后对本·拉登尸体海葬的处理......这些都让本·拉登之死变得迷雾重重。 △据《纽约时报》年5月4日报道,在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成功击毙本·拉登后,奥巴马的个人支持率从上个月的46%升至57%。 但无论哪一个版本,故事中的美军都被塑造为一群“有去无回”的死士。这样的叙事方法和套路,让熟悉美国新闻史的人们难免不联想起伊拉克战争期间,被美国政府有意塑造出的“女英雄”林奇。 △美国女兵杰西卡·林奇,曾于年3月在伊拉克服役期间遭遇伏击并被俘,美国政府刻意将林奇的故事作为“不愿投降的战斗英雄”进行刻画。后经多家美国媒体调查发现,所有关于杰西卡·林奇的故事均为美国军方虚构的不实内容。 年·阿富汗战争20年的创伤 在年5月1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成功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后,以反恐为名的阿富汗战争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0年。美国布朗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截至今年4月中旬,自年以来至少名阿富汗平民在战争中丧生;战争还造成6.6万至6.9万名阿富汗军人死亡。 △《华盛顿邮报》年4月30日报道,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就猎杀本·拉登行动的意义进行诠释。 10年后的年,已经从总统职位上脱身的奥巴马再次露面,就猎杀本·拉登的行动其意义进行说明。 与10年前不同,现在的奥巴马不再需要面对第二个任期的大选考验。面对十年前自己当政时,毅然延续阿富汗战争并击毙本·拉登的决定,奥巴马似乎才想起来追忆那些在阿富汗丧命的美军士兵。然而事实却是,从年开始的阿富汗战争,已经导致名美军士兵在战争中丧生,人受伤,超过名美国安全部门承包商相关人员被杀。 在美国持续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国内舆论对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反对情绪日益高涨时,无论是前任总统特朗普还是现任总统拜登都在年大选时扬言,要让美军撤离阿富汗。直到今年4月29日,白宫确认美军已经开始撤离阿富汗后,从年持续至今的阿富汗战争,这才随着撤离阿富汗的美军告一段落。 不过,奥巴马似乎还是忘了,在年1月22日,他接任总统的第三天,曾经要求尽快关闭的关塔那摩监狱,直到现在还关押着40多人。 (原标题:为美国卖命多年,阿富汗口译员向拜登喊话,“不要抛弃我们!”) 来源:综合环球网、央视新闻客户端 流程编辑:u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baojieshaobj.com/wljd/10731.html
- 上一篇文章: 战斗萝莉瓦利耶娃太强了,15岁的K宝
- 下一篇文章: 巴基斯坦著名恐怖组织头目被打死曾绑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