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马亚王朝时期:

1.年5月,古来氏部落倭马亚家族的穆阿维叶(时任叙利亚总督)来到库法,接受哈桑、侯赛因两兄弟的效忠,成为全体穆斯林的哈里发,这一年被称为“集体年”,意思指穆斯林一致同意推举穆阿维叶为哈里发。

2.哈里发穆阿维叶长期驻守叙利亚,受外民族影响年深日久,拜占庭和波斯的异族先进文明在他的心中已潜移默化。他所创建的阿拉伯帝国模式,实际上是异族社会模式的翻版;阿拉伯民族从游牧社会过渡到倭马亚王朝的封建社会,不是本民族自身发展的结果,而是对异族社会模式的一种“引进”。

3.年,哈里发穆阿维叶派儿子亚齐德率大军远征拜占庭帝国,征战结束后指定亚齐德为倭马亚朝的法定继承人,强行确立哈里发职位的世袭制。

4.年,由多艘战舰组成的阿拉伯海军在征服罗得岛和部分希腊小岛后,对君士坦丁堡实施海上攻击,封锁海路至年,但战绩平平。最后,阿拉伯海军被罗马人用火攻击退,征服君士坦丁堡的计划宣告失败。

5.哈里发亚齐德同侯赛因的斗争,卡尔巴拉惨案和阿舒拉节。不赘述。

6.年初,倭马亚家族在贾比亚(历史地名,大马士革附近某草场)召开王室会议,经激烈争夺,最后取得统一,决定由年高资深的麦尔旺·本·哈克姆出任哈里发。

7.从年3月25日起,叙利亚总督哈查吉受命平乱希贾兹地区,围困麦加半年多,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盘踞希贾兹自称哈里发达9年之久的阿卜杜拉出城背水一战,结果战败身亡。

8.年,北非总督哈珊终于击败了称王5年的“女祭司”,平定了柏柏尔人的叛乱,将倭马亚家族的统治扩展到了大西洋东岸。哈珊平叛柏柏尔人成功后,任阿夫里基亚埃米尔,统治管理北非一带,这一地区从此又恢复了平静。

9.7世纪末,哈瓦利吉派(即出走派)提出了较之以前更加彻底的民主主张,认为无论是阿拉伯人,还是非阿拉伯人,无论是古来氏人,还是非古来氏人,每一个勇敢坚强的穆斯林都有资格担任哈里发,而不需要看他来自什么地方,出身于什么家族。

10.叙利亚总督哈查吉平定了阿卜杜·拉赫曼的反叛活动后,被哈里发阿卜杜·马立克任命为阿拉伯东方大总督,成为半个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他在巴士拉和库法之间建一新城,集中居住波斯人。新城命名为瓦西特,它的建立是阿卜杜·马立克时期平叛反乱运动全面结束的标志。

11.年,冠有“列王之父”称号的哈里发阿卜杜·马立克归真。

12.伊斯兰远征军将领古太白对中亚地区的征服对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十分重要,后来就在这一地区出现了大批的阿拉伯历史文化名人,如法拉比、布哈里、肯迪、花拉子密等。

13.印度河流域原是多神教势力较强的地区,但随着伊斯兰远征军的到来,很快就普及了伊斯兰教,从此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

14.阿拉伯人对于这一地区的征服,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同样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阿拉伯人通过该地,实现了和印度的文化交流,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的不少知识学科如哲学、数学等,均源自印度。

15.年斋月,伊斯兰远征军塔里格率柏柏尔士兵,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开始了对安达卢西亚的征服运动。

16.随着征战,各民族得以混合交融,被征服地的人民与阿拉伯人通婚,使血统不再成为高墙。到后来,在阿拉伯帝国的疆域里,凡是信奉伊斯兰教,说阿拉伯语的人,不论他原先的民族成分如何,都算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的概念由此得到延伸和发展。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新产生的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一种以阿拉伯文为载体,以伊斯兰精神为主导,以宗教性和世俗性为特征的灿烂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它在时间上连缀了古近代,空间上沟通了东西方。这是阿拉伯人民对于世界文化的积极贡献。

17.哈里发阿卜杜·马立克和哈里发韦利德统治时期建筑与书法艺术独树一帜。不赘述。

18.年,哈里发苏来曼驾崩,他所命令进行的征服君士坦丁计划就此告终。倭马亚朝的艘战舰在回归途中遇上风暴,除5艘战舰平安返抵叙利亚海港外,其余全部罹难。

19.安达卢西亚总督阿卜杜·拉赫曼走马上任后,立刻在比利牛斯山的北部地区秣马厉兵,经过一个时期的战略准备,他率领人马向北挺进,再次攻下法兰西古城阿基塔尼亚,从而牢牢控制了法兰西南部地区。年,法国公爵查理·马尔特率大军前来讨伐,阿卜杜·拉赫曼立刻起兵迎战。双方在普瓦提埃(一说是在图尔)展开大战,战至第9天,穆斯林主帅阿卜杜·拉赫曼中箭身亡,军心顿时动摇,最后,伊斯兰征服大军只得乘黑夜撤出战场。这次大战失利,对倭马亚朝的征服与扩张政策产生了巨大影响,历时近百年的阿拉伯伊斯兰征服与扩张运动从此结束。

20.倭马亚王朝后期,王室内部的宗派斗争越演越烈,严重削弱了阿拉伯帝国的力量,可以认为,这是导致倭马亚朝迅速衰败直至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

21.倭马亚王朝后期,由于阿拉伯穆斯林和被称作“麦瓦利”的异族穆斯林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例如,麦瓦利参加军队不能像纯阿拉伯人那样得到俸禄和赏赐;战斗中非阿拉伯人不得骑马;麦瓦利只能到专门的清真寺作礼拜;死后只能葬于麦瓦利专门的墓地;纯阿拉伯人不愿将自己的女儿下嫁麦瓦利等等),造成了严重的伊斯兰教内部对立。

22.麦尔旺二世时期,这种不平等情况非但得不到改善,反而越来越严重,因此,纯阿拉伯穆斯林和麦瓦利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最终爆发了由阿布·穆斯林领导的大规模的麦瓦利武装起义。与此同时,哈瓦利吉派举旗呼应,阿拔斯家族适时介入,在呼罗珊地区亦组织领导了反抗倭马亚人统治的武装运动,从而大大加速了倭马亚朝的崩溃。

23.同属古来氏部落的阿拔斯家族旨在夺权的早期活动是秘密进行的。刚开始时他们建立了一个联合会,有12位首领,70位成员,首领称作“纳基布”,成员称为“宣传员”。

24.年,阿拔斯王朝的黑旗在大马士革城堡高高升起,正式宣告倭马亚王朝崩溃。在伊斯兰发展史上,纯阿拉伯人的时代已成过去,阿拔斯家族把自己建立的国家称作“??????”(道莱),从此开创了又一个阿拉伯历史新纪元。

25.从倭马亚王朝起,阿拉伯人有了雏型的政府管理机构,称作“迪宛”,如税务迪宛、邮政迪宛、财政迪宛、封印迪宛、模式迪宛等。

26.哈里发阿卜杜·马立克执政后,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行阿拉伯语化,规定除政府机构外各被征服地的人民也必须使用阿拉伯语,经过一二十年的努力,最终在全国境内基本实现了阿拉伯语化。

27.年,阿卜杜·马立克在大马士革铸造出了第一枚阿拉伯第纳尔,从年起,倭马亚朝正式统一发行阿拉伯伊斯兰货币,新货币分第纳尔(金币)和迪尔汗(银币)两种,都印刻有《古兰经》经文。

28.倭马亚王朝的财政收入主要有土地税、人丁税、什一税、天课及战利品。征收土地税通常有三种方法:计算法、分配法、承包法。

29.年,倭马亚王朝的版图达到极限:从比斯开湾到印度河和中国边境地区,从咸海里海延伸至尼罗河上游的大瀑布,横跨亚非欧三大洲。

30.哈里发穆阿维叶于年建立倭马亚朝,定都大马士革。

31.倭马亚朝末期,王室内部分成两大派系即也门派和木达尔派。

32.年,阿布·穆斯林领导10万波斯麦瓦里,举行起义,反抗倭马亚王朝的统治,但最后政权被阿拔斯家族夺取。

33.倭马亚王朝的居民分为4个阶层:最高阶层是居统治地位的阿拉伯穆斯林;其次是在知识领域中占优势的麦瓦利(或称作平民),其人数最众;第三阶层是伊斯兰政权保护下的各宗教信徒(如基督教徒、犹太教徒、萨比教徒等),他们被称为“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条件是按规定交纳人丁税和土地税;第四阶层是奴隶,其社会地位最低下,主要来源于战俘,其中也有妇女儿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baojieshaobj.com/wldy/7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