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芬芳之波兰与捷克10
年6月5日(星期一) 05:45 远方的问候,如今天的天空一样晴朗。 06:30 带着温暖的心情,外出。 蓝天如约而至,清幽的空气,安静的石板路,有偶尔一样早起的身影,这美好里,有无数个快乐的因子,在空气里四处漂浮,紧紧围绕在我们身边。 玫瑰酒店前面的观景台上,一对来旅行的情侣,男生在为女生拍照,天空一碧如洗。 城市广场上,几乎无人,在街角走过,不愿意打破这寂静,瘟疫柱上的圣母像,透露着阳光下的温暖。 走向城堡。 缤纷塔,在好天气里,显现了真正的色彩缤纷,内心感叹,哪一个家族来统治这片波西米亚地区,都没有放弃审美。 城堡里也几乎无人,园丁在给绿化浇水,收垃圾的车子经过,忙碌的、拥挤的一天即将开始。 来到“上帝之眼”拍摄全景,扫地的老头,也许已经看多了我们这些外来人口,不耐烦地赶我们,也许我们真地打扰了他的工作节奏和氛围,一声催促一声,让我们尽快离开。尽管他不太友好,我离开时,依然对他说了谢谢。 往酒店背面,伏尔塔瓦河对岸走去,教堂、主教官邸、修士的宿舍、宗教场地……河水哗哗流过,倒影在某个瞬间里,是一种将往事迁回来的凭借。 07:50 回到酒店,收拾好行李物品。 08:05 早餐。 酒店里有个商务活动在此举办,用餐的人群里,有许多人着商务装,谈论的话题,也都是严谨的。 但这似乎不太影响度假的轻松心情,窗外风景,值得留恋,将别时的惆怅也随之而来。 回到客房,站在窗口,打开窗板,接着外面的美好日光,开始写字。 阳光渐渐热烈,导游说只要在早晨九点之前,小城还是安静的。 旅行的感受,有时需要刻意地、合理的安排。 如果你是匆匆而过了这样的小镇,我猜想你可能无法感受我描述的场景与心境。 09:30 行李交给玫瑰酒店的礼宾处,他们会用穿梭巴士转运到城外的停车场,住店客人则搭出租车出城。 坐在车里,看到完全自由行的游客,拉着大大的行李箱,吃力地在山路上行走。年轻时,有过这样的体验,但是不喜欢一直如此。 10:30 来到距离克鲁姆洛夫不远的胡波卡堡,去年秋天来过。这次是春末,月季花才开始绽放。 去年刚到这里时,见这城堡的第一眼,便有几分熟悉,闺蜜中去过英国的,也有相似感觉--原来,它和英国的温莎城堡有许多神似的呢。 捷克的这座胡波卡城堡,最初建于十三世纪,当时是波西米亚国王的私人领地,最初的建筑是哥特式风格。之后,和泰尔奇的城堡一样,随着领主的变化,城堡建筑风格也在不断改变。年赫拉德兹家族入主,遂进行改建,加入了很多文艺复兴的元素。年,城堡的主人变为了施瓦岑贝格家族,这个家族的财力更加雄厚,在中欧拥有庞大的资产,在改建中,就增加了更多的巴洛克和新哥特式艺术风格。 我们觉得城堡拥有英国温莎城堡的味道,这归功于十九世纪中期捷克的王子阿道夫二世和他的妻子伊莲诺拉。这对夫妇从英国归来后,决定按照温莎城堡的风格来改建胡波卡堡,为此,还从维也纳邀请了著名的建筑师来主持改建工作,减少了很多巴洛克风格,取而代之的是新哥特式。从年开始,一直到年,用了整整三十一年,才呈现出这栋在波西米亚地区最漂亮的城堡。由于城堡全部采用了白石,使之更加优雅、标致,因此也被大家简称为“白色城堡”,后来它成为这一地区标志性的建筑。 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新哥特式,每一种风格既代表了城堡主人的喜好,也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审美倾向吧?我们坐在靠墙的椅子上,欣赏挂在墙上的那些鹿头、鹿角,涉猎,曾经是欧洲贵族成员里的很普遍的娱乐活动,在很多艺术作品里有体现,也在日常生活里展示着。 好几年前,我在法国勒芒附近的一座城堡里住过。主人家把他们自己的卧室让给了我们,入住前,带我们参观一个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装饰风格,也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很庆幸的是,他把主卧交给我体验了一次。和主人家一起用过晚宴后,大家聚在一楼的沙龙房间,墙上挂着很多鹿角,连电话机的摆设也是鹿角。男主人是位八十多岁的老先生,会说流利的英语,会跳优雅的交谊舞,还开着法拉利的跑车。第二天清晨,踏着清露,来到他的马场里,看到两匹骏马在安详地吃草……想来,那是我最直接体验贵族生活方式的机会。 11:45 出发前往皮尔森。 我在捷克旅行,最爱的啤酒还是PILSNER。当时排行程时,未做太明确的计划,此刻觉得既然途中可以经过,我们便将午餐安排在那个传说的工厂里。 14:20 抵达皮尔森,细细聆听了皮尔森的传奇故事。 和很多人一样,我以为PILSNER是一个啤酒的品牌,事实上,它是啤酒分类的一种,既采用拉格工艺,却又区别于拉格啤酒,而拉格啤酒与皮尔森啤酒在流行的啤酒市场中,又占据了很大份额。 拉格啤酒和艾尔啤酒,并称为世界上最主流的两种啤酒,前者的历史没有艾尔啤酒那么长,只是在十九世纪才出现的。德语中Lager的意思是窖藏,因此拉格啤酒也就是窖藏啤酒,用了低温技术,通过桶底发酵的酵母菌发酵而成,发酵完毕后,再经过低温保存数月后,才能饮用。酵母菌在桶里下沉,使得拉格啤酒变得愈加清醇,低温使得它一直延长到最佳饮用的时间,因此,拉格啤酒也就变得十分流行,大约九成的市场都是这种啤酒。 根据地域来划分,拉格啤酒分为的德国拉格、比利时拉格、美国拉格和中国拉格;而根据颜色来细分,又可以分成淡色拉格、维也纳拉格和深色拉格,当然最多的还是淡色拉格。 年代,巴伐利亚的啤酒酿造师,将啤酒发酵工艺带到了捷克的皮尔森地区,采用了当时刚刚出现不久的浅色麦芽,年,酿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金色啤酒,不仅在当地引起了轰动,也让皮尔森这个城市,声名远扬,以至于在中欧地区,皮尔森啤酒逐渐盛行。后来,随着欧洲移民前往美洲大陆,美国人也渐渐喜欢上了这种啤酒。 挑剔的啤酒爱好者常常会抱怨美式啤酒味道过于浅淡,后来了解到,因为美国很少大麦,他们就用玉米来酿造啤酒,再后来索性用了大米或者淀粉来代替大麦,这就是我们常见的廉价拉格啤酒印象了。 进入皮尔森啤酒厂区的餐厅,对这段啤酒的专业知识也算初步了解了一下。只是偶尔会想及,年欧洲已经开始在工业革命的道路上追求细节了,那时的中国,在清朝末期摇摇欲坠的统治里,国家和百姓在遭受鸦片战争的苦难。 进入啤酒餐厅,里面可以容纳人同时用餐。每人一杯啤酒,有人不喜欢,觉得皮尔森啤酒味道重--我想,是因为美国啤酒把我们的胃口冲得过于淡了吧? 金黄色的液体,在专门的啤酒杯里翻腾,泡沫热烈的拥挤在上面,清香、芬芳又自在,再配上烤鸭腿和凯撒色拉,是不错的中欧式午餐了。 餐后,大家纷纷购买纪念品,多的还是选择了皮尔森酒杯,而烟缸则是我爱的。 15:48 前往下一站,也是今晚的住宿城市,捷克的温泉小镇--卡罗维瓦利。 18:05 抵达时,小镇已经彻底进入了阴天。 今晚入住PUBB大饭店,据说是镇上最美的饭店,同时还是东欧历史最悠久、最豪华的饭店,每年的卡罗维瓦利国际电影节,也在这里举行。中国著名导演谢晋的作品《芙蓉镇》,年曾在此夺得大奖。 和很多著名的饭店一样,它也在不同国家的影视作品里出现过。 比如年,既是电影《终极假期》的主要拍摄地点,还在詹姆斯·邦德系列电影《大战皇家赌场》中曾出现过,年获得多项奥斯卡奖项的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故事虽然虚构,但是外观原型便是取自这家PUPP饭店。 PUPP饭店的建筑,最初是卡罗维瓦利的市政厅,年由面点师购买了其中的一部分来作为面包店的经营场所,然后逐渐扩大,最后面点师将整个建筑买了下来,做成了饭店。后来,曾一度被收归国有,再后来又返还给了PUPP家族。 我们这些人外出旅行,不仅仅喜欢欣赏美景,还希望通过实际体验,来感受远方城市的细腻,好比住一家特色的酒店,品尝一下当地的美食或者点心。 18:45 尽管天气不那么如人意,我们还是决定到街上散散步,小钟要带大家去感受捷克的温泉--喝温泉。 又路过那块地上的琴板,又习惯地想走上去跳一跳,可是上面已经有两个小孩子在玩了,旋律欢快。还是如过去一样,耐心地在边上等候。等到两个孩子刚跑开,我就立即走了上去,左脚、右脚开始跳动,那个小男孩很快又折回来,我们两人就在这方寸之地,一起跳动着。 这是我每次来卡罗维瓦利的习惯了,瞬间的愉悦,也是可以铭记很久。 到达磨坊温泉之前,我们走进了沿街的小店,选购温泉杯。这一回,我选了更MINI的,似乎只能当作装饰品了。 接下来,就是一个个温泉龙头接水,开始喝温泉,有的味道重一些,有的咸一些,有的比较淡…… 走到柱廊里,一样要学着广告图片来拍照。 小钟说,在卡罗维瓦利,华夫饼配温泉的吃法,也是本地特色。于是,我们也是一样,人手一片华夫饼,边喝温泉边吃饼。大家互相看着,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街头的小提琴手,见到我们,就拉起了中国的国歌。一曲听完,我们认真鼓掌,在他面前的琴盒里放进了几枚硬币。 20:00 晚餐时,特地买了冰爵酒来品尝,每个人一小杯,三十多度,口感略甜,还有些药味,说是用此地的矿泉水酿造的,其他城市并没有售卖,所以即便再不适应,每个人也都将杯中酒饮尽了。 回酒店的路上,忽然发现横跨特普拉河的铁桥栏杆上,有很多锁。许多年前的冬天,也是天气阴沉,也曾在桥上走过,却从未发现过。 难道,来此疗养、度假的人,还怀着一些期盼和心事?沙俄的彼得大帝、德国的卡尔·马克思,或者捷克的卡夫卡? (未完待续)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linzhangz.com/wldy/1567.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日非洲播报2017122
- 下一篇文章: 史上最全马尔代夫选岛攻略